青藏高原高寒灌叢晝夜溫差對NEE的影響及其變化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17:13
為了探討氣候變化背景下晝夜溫差的減小對高寒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平衡產(chǎn)生的影響,基于渦度相關系統(tǒng),利用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渦動相關系統(tǒng)觀測資料,對青藏高原高寒灌叢晝夜溫差對凈生態(tài)系統(tǒng)CO2交換(NEE)的影響及其變化特征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寒灌叢生態(tài)系統(tǒng)2009年、2010年、2011年NEE的逐日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最大碳吸收的月份都是7月,分別為-263.49,-318.73,-278.47 g/(m2·月)。就全年來看,高寒灌叢生態(tài)系統(tǒng)2009年、2010年、2011年的NEE為-466.19,-483.65,-204.83 g/(m2·a),表現(xiàn)為弱的碳匯。高寒灌叢的日最高溫和日最低溫在一年中都表現(xiàn)為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化趨勢,而晝夜溫差卻有著相反的變化趨勢。2009年、2010年、2011年晝夜溫差的月平均最小值都出現(xiàn)在9月,分別為11.28,12.29,10.87℃,但NEE的月平均最小值都為7月。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5—9月的晝夜溫差與NEE都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說明高寒灌叢在生長季晝夜...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NEE的變化特征
NEE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總初級生產(chǎn)力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呼吸的差值,由于植被只在生長季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本文只分析在生長季晝夜溫差對NEE的影響。由表1可知,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5—9月的晝夜溫差與NEE都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暗示晝夜溫差的增大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碳的積累。但是,由于不同月份降水、溫度等因素之間的差異,導致不同月份的晝夜溫差和NEE之間的差異較大,導致整個生長季的晝夜溫差與NEE的關系相對較為復雜。所以,2010年和2011年NEE與晝夜溫差是線性關系(圖4B—C),而2009年是二次曲線關系(圖4A),由此也說明討論晝夜溫差對NEE的影響,必須在相似的溫度降水等環(huán)境條件下。但是,整體上看,仍能說明在生長季晝夜溫差的增大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碳的積累。表1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在生長季每個月的晝夜溫差與NEE的相關性 月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5 y=-0.04x+2.27 0.11 0.04 y=-0.07x+2.39 0.15 0.03 y=-0.05x+1.50 0.10 0.04 6 y=-0.17x-1.08 0.10 0.05 y=-0.30x+0.70 0.28 0.00 y=-0.28x+0.34 0.17 0.04 7 y=-1.04x+3.22 0.68 0.00 y=-0.68x-1.11 0.54 0.00 y=-0.40x-3.61 0.28 0.00 8 y=-0.41x-2.65 0.25 0.00 y=-0.64x+0.35 0.39 0.00 y=-0.33x-0.63 0.17 0.02 9 y=-0.48x+3.79 0.52 0.00 y=-0.48x+3.55 0.41 0.00 y=-0.33x+4.78 0.42 0.00 注:表中y代表每日NEE,x代表每日晝夜溫差。
表1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在生長季每個月的晝夜溫差與NEE的相關性 月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5 y=-0.04x+2.27 0.11 0.04 y=-0.07x+2.39 0.15 0.03 y=-0.05x+1.50 0.10 0.04 6 y=-0.17x-1.08 0.10 0.05 y=-0.30x+0.70 0.28 0.00 y=-0.28x+0.34 0.17 0.04 7 y=-1.04x+3.22 0.68 0.00 y=-0.68x-1.11 0.54 0.00 y=-0.40x-3.61 0.28 0.00 8 y=-0.41x-2.65 0.25 0.00 y=-0.64x+0.35 0.39 0.00 y=-0.33x-0.63 0.17 0.02 9 y=-0.48x+3.79 0.52 0.00 y=-0.48x+3.55 0.41 0.00 y=-0.33x+4.78 0.42 0.00 注:表中y代表每日NEE,x代表每日晝夜溫差。圖4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整個生長季(2009-2011年5-9月)晝夜溫差對NEE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退化程度下的高寒草甸主要溫室氣體通量[J]. 郭小偉,戴黎聰,李以康,張法偉,林麗,李茜,錢大文,樊博,柯潯,舒鎧,朋措吉,杜巖功,曹廣民.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5)
[2]青藏高原高寒灌叢草甸和草原化草甸CO2通量動態(tài)及其限制因子[J]. 柴曦,李英年,段呈,張濤,宗寧,石培禮,何永濤,張憲洲.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8(01)
[3]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CO2通量特征及其驅(qū)動因子[J]. 張法偉,李英年,曹廣民,李鳳霞,葉廣繼,劉吉宏,魏永林,趙新全.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2(03)
[4]高寒矮嵩草草甸冬季CO2釋放特征[J]. 吳琴,胡啟武,曹廣民,李東. 生態(tài)學報. 2011(18)
[5]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機質(zhì)、全氮和全磷含量對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響應[J]. 張法偉,李英年,汪詩平,趙新全. 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 2009(03)
[6]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CO2凈交換及其影響因子[J]. 石培禮,孫曉敏,徐玲玲,張憲洲,何永濤,張東秋,于貴瑞.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6(S1)
[7]青藏高原3種植被類型凈生態(tài)系統(tǒng)CO2交換量的比較[J]. 趙亮,李英年,趙新全,徐世曉,唐艷鴻,于貴瑞,古松,杜明遠,王勤學. 科學通報. 2005(09)
[8]青藏高原高寒灌叢CO2通量日和月變化特征[J]. 徐世曉,趙新全,李英年,趙亮,于貴瑞,孫曉敏,曹廣民. 科學通報. 2005(05)
[9]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CO2排放及其碳平衡[J]. 張憲洲,石培禮,劉允芬,歐陽華.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4(S2)
[10]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土壤CO2的釋放量[J]. 曹廣民,李英年,張金霞,趙新全. 環(huán)境科學. 2001(06)
本文編號:3436529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NEE的變化特征
NEE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總初級生產(chǎn)力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呼吸的差值,由于植被只在生長季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本文只分析在生長季晝夜溫差對NEE的影響。由表1可知,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5—9月的晝夜溫差與NEE都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暗示晝夜溫差的增大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碳的積累。但是,由于不同月份降水、溫度等因素之間的差異,導致不同月份的晝夜溫差和NEE之間的差異較大,導致整個生長季的晝夜溫差與NEE的關系相對較為復雜。所以,2010年和2011年NEE與晝夜溫差是線性關系(圖4B—C),而2009年是二次曲線關系(圖4A),由此也說明討論晝夜溫差對NEE的影響,必須在相似的溫度降水等環(huán)境條件下。但是,整體上看,仍能說明在生長季晝夜溫差的增大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碳的積累。表1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在生長季每個月的晝夜溫差與NEE的相關性 月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5 y=-0.04x+2.27 0.11 0.04 y=-0.07x+2.39 0.15 0.03 y=-0.05x+1.50 0.10 0.04 6 y=-0.17x-1.08 0.10 0.05 y=-0.30x+0.70 0.28 0.00 y=-0.28x+0.34 0.17 0.04 7 y=-1.04x+3.22 0.68 0.00 y=-0.68x-1.11 0.54 0.00 y=-0.40x-3.61 0.28 0.00 8 y=-0.41x-2.65 0.25 0.00 y=-0.64x+0.35 0.39 0.00 y=-0.33x-0.63 0.17 0.02 9 y=-0.48x+3.79 0.52 0.00 y=-0.48x+3.55 0.41 0.00 y=-0.33x+4.78 0.42 0.00 注:表中y代表每日NEE,x代表每日晝夜溫差。
表1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在生長季每個月的晝夜溫差與NEE的相關性 月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線性方程 r2 p 5 y=-0.04x+2.27 0.11 0.04 y=-0.07x+2.39 0.15 0.03 y=-0.05x+1.50 0.10 0.04 6 y=-0.17x-1.08 0.10 0.05 y=-0.30x+0.70 0.28 0.00 y=-0.28x+0.34 0.17 0.04 7 y=-1.04x+3.22 0.68 0.00 y=-0.68x-1.11 0.54 0.00 y=-0.40x-3.61 0.28 0.00 8 y=-0.41x-2.65 0.25 0.00 y=-0.64x+0.35 0.39 0.00 y=-0.33x-0.63 0.17 0.02 9 y=-0.48x+3.79 0.52 0.00 y=-0.48x+3.55 0.41 0.00 y=-0.33x+4.78 0.42 0.00 注:表中y代表每日NEE,x代表每日晝夜溫差。圖4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整個生長季(2009-2011年5-9月)晝夜溫差對NEE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退化程度下的高寒草甸主要溫室氣體通量[J]. 郭小偉,戴黎聰,李以康,張法偉,林麗,李茜,錢大文,樊博,柯潯,舒鎧,朋措吉,杜巖功,曹廣民.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5)
[2]青藏高原高寒灌叢草甸和草原化草甸CO2通量動態(tài)及其限制因子[J]. 柴曦,李英年,段呈,張濤,宗寧,石培禮,何永濤,張憲洲.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8(01)
[3]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CO2通量特征及其驅(qū)動因子[J]. 張法偉,李英年,曹廣民,李鳳霞,葉廣繼,劉吉宏,魏永林,趙新全.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2(03)
[4]高寒矮嵩草草甸冬季CO2釋放特征[J]. 吳琴,胡啟武,曹廣民,李東. 生態(tài)學報. 2011(18)
[5]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機質(zhì)、全氮和全磷含量對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響應[J]. 張法偉,李英年,汪詩平,趙新全. 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 2009(03)
[6]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CO2凈交換及其影響因子[J]. 石培禮,孫曉敏,徐玲玲,張憲洲,何永濤,張東秋,于貴瑞.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6(S1)
[7]青藏高原3種植被類型凈生態(tài)系統(tǒng)CO2交換量的比較[J]. 趙亮,李英年,趙新全,徐世曉,唐艷鴻,于貴瑞,古松,杜明遠,王勤學. 科學通報. 2005(09)
[8]青藏高原高寒灌叢CO2通量日和月變化特征[J]. 徐世曉,趙新全,李英年,趙亮,于貴瑞,孫曉敏,曹廣民. 科學通報. 2005(05)
[9]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CO2排放及其碳平衡[J]. 張憲洲,石培禮,劉允芬,歐陽華.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4(S2)
[10]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土壤CO2的釋放量[J]. 曹廣民,李英年,張金霞,趙新全. 環(huán)境科學. 2001(06)
本文編號:34365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4365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