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4型禽腺病毒的分離鑒定及Fiber-2蛋白的免疫效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03:23
旨在鑒定河南某蛋雞場以心包積液、肝腫大出血為特征的病原,并對病原的免疫原性蛋白進行表達和效果分析。本研究采用病毒分離、血清學試驗、PCR檢測及測序分析、動物回歸試驗、大腸桿菌表達、蛋白純化、攻毒保護等方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所采集樣品經(jīng)卵黃囊途徑接種7日齡SPF雞胚,盲傳2代后獲得病毒;PCR可擴增出約900 bp的Hexon基因片段,經(jīng)測序,其Hexon基因與血清C4型毒株的相似性為100%;血清中和試驗結果表明分離的禽腺病毒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為HN-ZK株。該毒株可在雞胚原代肝細胞上產(chǎn)生CPE,病毒含量可達107.5TCID50·0.1 mL-1。動物回歸試驗表明,該分離毒株可使35日齡SPF雞100%(10/10)表現(xiàn)出發(fā)病癥狀。以分離株的DNA為模板,利用大腸桿菌原核表達系統(tǒng),獲得相對分子質量約為33 ku的Fiber-2蛋白,離心濃縮、純化后蛋白含量為300 mg·mL-1。將表達的Fiber-2蛋白用不同的劑量免疫SPF雞,結果表明20μg·只-1的劑量能...
【文章來源】:畜牧獸醫(yī)學報. 2020,5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接毒雞胚的病理學特征分析
分離毒株PCR擴增出約900 bp的片段,與預期的目的片段大小相符,擴增片段電泳結果詳見圖2。利用1群禽腺病毒陽性血清對PCR鑒定為陽性的分離毒樣本進行血清型鑒定,結果表明分離毒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為HN-ZK株。2.1.3 Hexon基因測序及遺傳進化分析
分離毒株感染SPF雞后,從試驗雞的臨床表現(xiàn)、評分和死亡情況可知,3組 試驗雞均于感染后第2天開始發(fā)病,死亡期主要集中在感染后第3~7天,感染后第10天未死亡雞均恢復正常。感染雞的臨床癥狀統(tǒng)計分值與對照雞差異顯著(P<0.05,n=10),平均分值變化情況詳見圖4A。其中107TCID50組試驗雞于感染后第3天有7只死亡,第5天1只死亡;106TCID50組試驗雞于感染后第3天有3只死亡,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1只死亡;105TCID50劑量組于感染后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2只死亡,第7天1只死亡,至觀察期結束,107TCID50、106TCID50、105TCID50劑量組的存活率分別為2/10、4/10、5/10,詳見圖4B;病死雞剖檢發(fā)現(xiàn)心包積有淡黃色透明的滲出液;肝腫脹、邊緣鈍圓、質地變脆,色澤變黃,對照雞剖檢后,各臟器未見明顯異常,詳見圖4C~E。圖4 FAdV-4分離毒株(HN-ZK株)感染SPF雞發(fā)病情況的臨床指標
本文編號:3376189
【文章來源】:畜牧獸醫(yī)學報. 2020,5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接毒雞胚的病理學特征分析
分離毒株PCR擴增出約900 bp的片段,與預期的目的片段大小相符,擴增片段電泳結果詳見圖2。利用1群禽腺病毒陽性血清對PCR鑒定為陽性的分離毒樣本進行血清型鑒定,結果表明分離毒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為HN-ZK株。2.1.3 Hexon基因測序及遺傳進化分析
分離毒株感染SPF雞后,從試驗雞的臨床表現(xiàn)、評分和死亡情況可知,3組 試驗雞均于感染后第2天開始發(fā)病,死亡期主要集中在感染后第3~7天,感染后第10天未死亡雞均恢復正常。感染雞的臨床癥狀統(tǒng)計分值與對照雞差異顯著(P<0.05,n=10),平均分值變化情況詳見圖4A。其中107TCID50組試驗雞于感染后第3天有7只死亡,第5天1只死亡;106TCID50組試驗雞于感染后第3天有3只死亡,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1只死亡;105TCID50劑量組于感染后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2只死亡,第7天1只死亡,至觀察期結束,107TCID50、106TCID50、105TCID50劑量組的存活率分別為2/10、4/10、5/10,詳見圖4B;病死雞剖檢發(fā)現(xiàn)心包積有淡黃色透明的滲出液;肝腫脹、邊緣鈍圓、質地變脆,色澤變黃,對照雞剖檢后,各臟器未見明顯異常,詳見圖4C~E。圖4 FAdV-4分離毒株(HN-ZK株)感染SPF雞發(fā)病情況的臨床指標
本文編號:33761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3761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