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蹄部的結構及動脈分布
發(fā)布時間:2021-01-07 03:48
目的:牦牛作為高原地區(qū)特有物種,生活在高寒、低氧的惡劣條件下。它除了產乳、肉、絨外,還具有耕地、馱運物資等重要作用,而蹄部的健康是關鍵,只有蹄部健康,才能順利執(zhí)行各項任務。對于牦牛蹄部研究較少,本實驗旨在研究牦牛蹄部結構和動脈分布的特點。實驗方法:(1)通過對牦牛蹄部進行大體解剖及測量,研究牦牛的解剖結構及特點。(2)通過各種組織學染色方法,利用顯微鏡觀察,研究牦牛蹄部組織結構及特點。(3)通過動脈灌注硫酸鋇、X光造影及血管鑄型標本,觀察牦牛前后肢指(趾)部及蹄部動脈血管的來源、分布及走向。結果:(1)牦牛前蹄和后蹄的解剖結構相同,主蹄由蹄緣、蹄冠、蹄壁、蹄底、蹄球組成。蹄冠表皮周長為15.69±0.82cm,蹄壁表皮周長為14.85±0.72cm,蹄底表皮周長為16.27±0.90cm;牦牛蹄壁無次級小葉,蹄小葉數(shù)為762.63±47.06個、高度為0.3~2.2mm、長度為0.9~5.6mm。(2)前蹄和后蹄的組織結構相同。表皮通常由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和基底層結構組成;蹄緣表皮無透明層,角質層為軟角質化細胞,排列疏松;蹄冠和蹄球表皮由五層結構組成,在領近蹄壁部的蹄冠處...
【文章來源】:甘肅農業(yè)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Summary
縮略詞表
目錄
第一章 牦牛蹄部的大體解剖結構
引言
1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主要儀器設備
1.3 實驗方法
2 牦牛蹄部解剖學結果
2.1 牦牛的蹄緣
2.2 牦牛的蹄冠
2.3 牦牛的蹄壁
2.4 牦牛的蹄底
2.5 牦牛的蹄球
3 討論
3.1 牦牛的蹄壁冠狀層結構
3.2 牦牛的蹄壁小葉層
3.3 牦牛的蹄球皮下組織
附圖
第二章 牦牛蹄部的組織學結構
引言
1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主要試劑
1.3 主要儀器設備
1.4 需要的溶液和試劑配制方法
1.5 軟化、脫水及包埋
1.6 染色方法的步驟
1.6.1 Masson’s 三色染色
1.6.2 Weigert-Van Gieson 染色(W-VG 染色)
1.6.3 Sacpic staining(天青石藍染色)
1.6.4 偏振光顯微鏡照射
1.7 實驗方法
2 結果
2.1 蹄緣(圖 7A)
2.2 蹄冠
2.3 蹄壁(圖 7G)
2.4 蹄底(圖 7M)
2.5 蹄球(圖 7O)
3 討論
3.1 蹄緣和蹄冠的組織結構
3.2 蹄壁和蹄底的組織結構
3.3 蹄球的組織結構
附圖
第三章 牦牛指(趾)部及蹄部動脈血管的研究
引言
1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1.1 實驗動物
1.2 主要試劑
1.3 主要儀器設備
1.4 需要的溶液和試劑配制方法
1.5 實驗方法
2 結果
2.1 牦牛指(趾)及蹄部解剖結構
2.2 牦牛指部和蹄部主要動脈的起源、分支和走向
2.2.1 指掌側第 3 總動脈起源、分支及走向
2.2.2 第 3、第 4 指枕動脈的起源、分支及走向
2.2.3 第 3、第 4 指掌軸側固有動脈的起源、分支及走向
2.2.4 中指節(jié)骨掌側動脈支和背側動脈支的來源、分支及走向
2.2.5 第 3、第 4 指折轉固有動脈的起源、分支及走向
2.2.6 第 3、第 4 指遠軸側固有動脈的起源、分支及方向
2.3 牦牛趾部和蹄部主要動脈的起源、分支和走向
2.4 牦牛蹄壁和蹄底血管的分布
3 討論
3.1 折轉角的結構
3.2 不同年齡、不同品種、不同種屬動物蹄部動脈血管的比較
3.3 蹄壁和蹄底血管分布與功能的關系
3.4 蹄部結構分布與功能的關系
附圖
第四章 結論
1 解剖學
2 組織學
3 前后指(趾)及蹄部動脈血管的分布及走向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文獻綜述
1 哺乳動物爪的概述
1.1 鉤狀爪
1.2 蹄狀爪
1.3 扁平狀爪
2 哺乳動物爪的研究進展
2.1 馬蹄部的研究進展
2.1.1 蹄匣角質化
2.1.2 蹄匣角質的增長
2.1.3 角質小管
2.1.4 真皮
2.1.5 蹄部的血管供給
2.2 大象指(趾)部的研究進展
2.3 雙峰駝爪部的研究進展
2.4 牛蹄的研究進展
3 牦牛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本文編號:2961848
【文章來源】:甘肅農業(yè)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Summary
縮略詞表
目錄
第一章 牦牛蹄部的大體解剖結構
引言
1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主要儀器設備
1.3 實驗方法
2 牦牛蹄部解剖學結果
2.1 牦牛的蹄緣
2.2 牦牛的蹄冠
2.3 牦牛的蹄壁
2.4 牦牛的蹄底
2.5 牦牛的蹄球
3 討論
3.1 牦牛的蹄壁冠狀層結構
3.2 牦牛的蹄壁小葉層
3.3 牦牛的蹄球皮下組織
附圖
第二章 牦牛蹄部的組織學結構
引言
1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主要試劑
1.3 主要儀器設備
1.4 需要的溶液和試劑配制方法
1.5 軟化、脫水及包埋
1.6 染色方法的步驟
1.6.1 Masson’s 三色染色
1.6.2 Weigert-Van Gieson 染色(W-VG 染色)
1.6.3 Sacpic staining(天青石藍染色)
1.6.4 偏振光顯微鏡照射
1.7 實驗方法
2 結果
2.1 蹄緣(圖 7A)
2.2 蹄冠
2.3 蹄壁(圖 7G)
2.4 蹄底(圖 7M)
2.5 蹄球(圖 7O)
3 討論
3.1 蹄緣和蹄冠的組織結構
3.2 蹄壁和蹄底的組織結構
3.3 蹄球的組織結構
附圖
第三章 牦牛指(趾)部及蹄部動脈血管的研究
引言
1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1.1 實驗動物
1.2 主要試劑
1.3 主要儀器設備
1.4 需要的溶液和試劑配制方法
1.5 實驗方法
2 結果
2.1 牦牛指(趾)及蹄部解剖結構
2.2 牦牛指部和蹄部主要動脈的起源、分支和走向
2.2.1 指掌側第 3 總動脈起源、分支及走向
2.2.2 第 3、第 4 指枕動脈的起源、分支及走向
2.2.3 第 3、第 4 指掌軸側固有動脈的起源、分支及走向
2.2.4 中指節(jié)骨掌側動脈支和背側動脈支的來源、分支及走向
2.2.5 第 3、第 4 指折轉固有動脈的起源、分支及走向
2.2.6 第 3、第 4 指遠軸側固有動脈的起源、分支及方向
2.3 牦牛趾部和蹄部主要動脈的起源、分支和走向
2.4 牦牛蹄壁和蹄底血管的分布
3 討論
3.1 折轉角的結構
3.2 不同年齡、不同品種、不同種屬動物蹄部動脈血管的比較
3.3 蹄壁和蹄底血管分布與功能的關系
3.4 蹄部結構分布與功能的關系
附圖
第四章 結論
1 解剖學
2 組織學
3 前后指(趾)及蹄部動脈血管的分布及走向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文獻綜述
1 哺乳動物爪的概述
1.1 鉤狀爪
1.2 蹄狀爪
1.3 扁平狀爪
2 哺乳動物爪的研究進展
2.1 馬蹄部的研究進展
2.1.1 蹄匣角質化
2.1.2 蹄匣角質的增長
2.1.3 角質小管
2.1.4 真皮
2.1.5 蹄部的血管供給
2.2 大象指(趾)部的研究進展
2.3 雙峰駝爪部的研究進展
2.4 牛蹄的研究進展
3 牦牛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本文編號:29618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9618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