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肝片形吸蟲診斷抗原的表達及ELISA診斷方法的建立
發(fā)布時間:2020-12-09 04:50
肝片形吸蟲病(Fascioliasis hepatica)是一種全球性分布的寄生蟲疾病。該病是造成反芻動物(如牛羊)發(f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季節(jié)性發(fā)病,對反芻動物危害嚴重。常規(guī)的糞便檢查方法只能檢出發(fā)育成熟的蟲體排出的蟲卵,不能起到早期診斷的作用,建立早期診斷方法早期準確診斷是有效的控制該病的發(fā)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試驗成功克隆了肝片形吸蟲組織蛋白酶L(Fh Cat L)、肝片形吸蟲谷胱甘肽S轉移酶(Fh GST)和肝片形吸蟲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Fh SPI)基因,并制備成重組蛋白,建立間接ELISA診斷方法,為肝片形吸蟲病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礎。本試驗根據GenBank上發(fā)表的肝片形吸蟲組織蛋白酶L(Fh Cat L)、肝片形吸蟲谷胱甘肽S轉移酶(Fh GST)和肝片形吸蟲絲氨酸蛋白酶(Fh SPI)基因序列,設計合成了引物,提取肝片形吸蟲成蟲總RNA,通過PCR方法擴增獲得目的基因。將獲得的目的基因與克隆載體pMD18-T連接,經雙酶切、PCR及測序鑒定正確后,將鑒定正確目的片段與表達載體pET-30a連接,經雙酶切測序鑒定正確后,用IPTG對目的蛋白進行誘導表達。SDS-PAGE...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質粒pMD18-T-FhCatL測序結果
圖 3-4 質粒 pMD18-T-GST 測序結果Fig 3-4 Plasmid pMD18-T-GST sequencing results粒 pMD18-T-Fh SPI 測序結果的 SPI 基因測序結果與 GenBank 中公布的肝片形吸蟲 SPI 基因序列(A44.1)進行比對。結果如圖 3-5 顯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為 99.60%。圖 3-5 質粒 pMD18-T-SPI 測序結果Fig 3-5 Plasmid pMD18-T-SPI sequencing resultsat L、Fh GST 和 Fh SPI 基因表達載體的鑒定
圖 3-5 質粒 pMD18-T-SPI 測序結果Fig 3-5 Plasmid pMD18-T-SPI sequencing resultsL、Fh GST 和 Fh SPI 基因表達載體的鑒定 L、Fh GST 和 Fh SPI 重組表達載體的雙酶切鑒定體經 BamHI 和 HindIII 雙酶切,結果切出大小為 5000bp 的表達載 和 1200bp 兩個目的條帶,與預期結果相符,見圖 3-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肝片吸蟲GST真核表達載體構建及重組蛋白活性分析[J]. 冉旭華,聞曉波,王春仁,劉娣,孫中武,李曉娟,王密.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1(11)
[2]肝片吸蟲谷胱甘肽S-轉移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活性分析[J]. 冉旭華,李曉娟,李樹東,王春仁,樸范澤,聞曉波.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9(09)
[3]Kazal型蛋白酶抑制劑結構與功能研究進展[J]. 鄭青亮,盛清,張耀洲. 生物工程學報. 2006(05)
[4]肝片吸蟲蟲卵的人工孵化及感染蘿卜螺試驗[J]. 李樹榮,許琳,李蓮軍,姜麗芬,楊紹萍,楊國琴,梁崇禮. 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4(03)
[5]氯氰碘柳胺脂質體的研制和驅蟲效果試驗[J]. 陳桂香,何宏軒,仲偉平,蔣國勝. 河南職技師院學報. 2001(01)
[6]三氯苯達唑治療吸蟲病的研究進展[J]. 李文杰,陳先才,陳小軻,許婉,謝鵬飛,許世鍔.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 2001(01)
[7]血清酶OCT和γ-GT在牛羊肝片吸蟲病診斷的研究[J]. 蔣梅芳,胡國良,鄧水生. 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7(01)
[8]山羊肝片吸蟲病血清酶活性的變化[J]. 蔣梅芳,胡國良,鄧水生,邵瑩,王薇,簡建設,諶靈,鄔佑林. 江西畜牧獸醫(yī)雜志. 1993(02)
[9]肝片吸蟲病的最近研究動向[J]. 王宗儀.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1989(02)
[10]四種吸蟲成蟲抗原的酶聯(lián)免疫印跡分析[J]. 楊文,鄺麗賢.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 1989(03)
碩士論文
[1]小鼠模型感染大片形吸蟲研究平臺初探[D]. 全琛宇.廣西大學 2015
[2]肝片吸蟲保護性抗原基因FH3轉基因苜?墒骋呙绯醪窖芯縖D]. 黎萬奎.四川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06304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質粒pMD18-T-FhCatL測序結果
圖 3-4 質粒 pMD18-T-GST 測序結果Fig 3-4 Plasmid pMD18-T-GST sequencing results粒 pMD18-T-Fh SPI 測序結果的 SPI 基因測序結果與 GenBank 中公布的肝片形吸蟲 SPI 基因序列(A44.1)進行比對。結果如圖 3-5 顯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為 99.60%。圖 3-5 質粒 pMD18-T-SPI 測序結果Fig 3-5 Plasmid pMD18-T-SPI sequencing resultsat L、Fh GST 和 Fh SPI 基因表達載體的鑒定
圖 3-5 質粒 pMD18-T-SPI 測序結果Fig 3-5 Plasmid pMD18-T-SPI sequencing resultsL、Fh GST 和 Fh SPI 基因表達載體的鑒定 L、Fh GST 和 Fh SPI 重組表達載體的雙酶切鑒定體經 BamHI 和 HindIII 雙酶切,結果切出大小為 5000bp 的表達載 和 1200bp 兩個目的條帶,與預期結果相符,見圖 3-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肝片吸蟲GST真核表達載體構建及重組蛋白活性分析[J]. 冉旭華,聞曉波,王春仁,劉娣,孫中武,李曉娟,王密.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1(11)
[2]肝片吸蟲谷胱甘肽S-轉移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活性分析[J]. 冉旭華,李曉娟,李樹東,王春仁,樸范澤,聞曉波.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9(09)
[3]Kazal型蛋白酶抑制劑結構與功能研究進展[J]. 鄭青亮,盛清,張耀洲. 生物工程學報. 2006(05)
[4]肝片吸蟲蟲卵的人工孵化及感染蘿卜螺試驗[J]. 李樹榮,許琳,李蓮軍,姜麗芬,楊紹萍,楊國琴,梁崇禮. 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4(03)
[5]氯氰碘柳胺脂質體的研制和驅蟲效果試驗[J]. 陳桂香,何宏軒,仲偉平,蔣國勝. 河南職技師院學報. 2001(01)
[6]三氯苯達唑治療吸蟲病的研究進展[J]. 李文杰,陳先才,陳小軻,許婉,謝鵬飛,許世鍔.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 2001(01)
[7]血清酶OCT和γ-GT在牛羊肝片吸蟲病診斷的研究[J]. 蔣梅芳,胡國良,鄧水生. 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7(01)
[8]山羊肝片吸蟲病血清酶活性的變化[J]. 蔣梅芳,胡國良,鄧水生,邵瑩,王薇,簡建設,諶靈,鄔佑林. 江西畜牧獸醫(yī)雜志. 1993(02)
[9]肝片吸蟲病的最近研究動向[J]. 王宗儀.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1989(02)
[10]四種吸蟲成蟲抗原的酶聯(lián)免疫印跡分析[J]. 楊文,鄺麗賢.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 1989(03)
碩士論文
[1]小鼠模型感染大片形吸蟲研究平臺初探[D]. 全琛宇.廣西大學 2015
[2]肝片吸蟲保護性抗原基因FH3轉基因苜?墒骋呙绯醪窖芯縖D]. 黎萬奎.四川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06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9063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