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RIG-Ⅰ基因的克隆及其抗鴨呼腸孤病毒感染的功能檢測
發(fā)布時間:2018-11-06 16:48
【摘要】:2011年太湖突發(fā)以鴨軟腳,排白色稀糞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發(fā)病率達40%,病死率達10%~20%,帶給養(yǎng)鴨業(yè)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其病原為呼腸毒病毒(DRV),雙鏈無囊膜,屬于RNA病毒,至今,關于該病毒的感染與免疫機制還不清楚。RIG-I識別胞質內的RNA病毒,很快啟動多種信號級聯(lián)反應,激活合成一系列細胞因子,如I型干擾素,起到抗病毒感染天然免疫的作用。RIG-I可辨識包括DRV在內的雙鏈RNA(dsRNA)病毒。但是,其在抗DRV感染過程中的作用及其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克隆鴨的RIG-I基因的基礎上,采用已建立的定量RT-PCR方法,結合其它方法,檢測了鴨RIG-I抗鴨呼腸孤病毒感染的功能,為深入探究鴨的抗病毒感染天然免疫及DRV的感染機理等奠定了基礎。1.鴨RIG-I全基因的克隆根據(jù)已發(fā)表的鴨RIG-I基因序列,設計并合成了擴增櫻桃谷肉鴨RIG-I全基因的一對引物。序列分析結果表明櫻桃谷肉鴨的RIG-I全基因長2802bp,含有一個讀碼框(ORF),編碼933個氨基酸。鴨RIG-I基因具有RLR家族的典型特征,N端由兩個半胱天冬酶活化和募集結構域組成,C端由RNA解旋酶,ATP結合結構域,RNA結合結構域和抑制結構域RD組成,RIG-I蛋白第806~929位之間是高度保守的結構功能域。序列比對分析結果顯示,櫻桃谷肉鴨RIG-I的序列與已報道的番鴨RIG-I序列同源性最高,為98.4%~99.8%,與鵝的同源性較高,為95.9%;但與人、鼠、草魚的同源性較低,分別為62.3%、61.5%、61.2%;與豬的同源性最低,僅為54.4%,表明RIG-I基因在不同種屬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性。2.DRV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將標準品質粒pET-30a-DRVδC(本實驗室保存)定量后,10倍稀釋,做8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3個重復,系統(tǒng)自動生成標準曲線。本研究成功建立DRV標準曲線,相關系數(shù)R2=0.998,系統(tǒng)生成的回歸方程為:Y=-3.458x+42.19,最低可檢測底物濃度為100copies/?L。3.鴨RIG-I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我們擴增鴨RIG-I基因,將其克隆到PEASY-T5載體上,測序正確后,將其定量后作為重組標準品質粒10倍稀釋,做8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3個重復,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擴增反應,系統(tǒng)自動生成標準曲線,本研究成功建立鴨RIG-I標準曲線,相關系數(shù)R2=0.998,系統(tǒng)生成的回歸方程為:Y=-3.327 x+33.01,溶解曲線峰單一,最低可檢測底物濃度為10copies/?L。4.鴨RIG-I轉染細胞對DRV復制的影響為了驗證鴨RIG-I是否具有抗病毒功能,我們將duRIG-I轉染DEF和DF1細胞,感染DRV后發(fā)現(xiàn)其均能增強I型干擾素和Mx活性,病毒滴度降低。本研究表明外源表達鴨RIG-I可發(fā)揮抗DRV效應。5.內源性鴨RIG-I在抗DRV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為了驗證duRIG-I是否引起DRV先天性免疫,我們首先檢測了鴨RIG-I組織分布,然后用DRV分別感染DEF和鴨,發(fā)現(xiàn)DEF感染DRV后duRIG-I mRNA,IFN-αm RNA,Mx mRNA水平均上調,感染DRV后鴨的脾和腎中duRIG-I mRNA,IFN-αmRNA,MxmRNA水平均出現(xiàn)上調,體內體外試驗中病毒增殖均受到抑制。本試驗獲得鴨的RIG-I基因,進行了一系列的細胞和動物實驗,證明鴨RIG-I在抗DRV先天性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858.32
本文編號:2314871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858.32
【引證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少鶯;陳仕龍;林鋒強;王劭;江斌;程曉霞;朱小麗;張世忠;李兆龍;程由銓;;新型鴨呼腸孤病毒病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本文編號:23148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3148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