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茅與伴生草種在不同混播比例下的產(chǎn)量和營養(yǎng)價值
本文選題:鴨茅 + 干物質(zhì)。 參考:《草原與草坪》2016年06期
【摘要】:采用鴨茅、無芒雀麥、白三葉、苜蓿為材料,設置4個單播、15個混播和無牧草播種共20個處理,研究了鴨茅與伴生草種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產(chǎn)量和營養(yǎng)價值。試驗表明:鴨茅和苜;觳r的牧草產(chǎn)量最高,為7 503~14 676 kg/hm~2,并且雜草累積量最低,為26~94 kg/hm~2。處理"30%鴨茅+70%苜蓿"的干物質(zhì)最大(14 676 kg/hm~2)。與單播相比,混播可增加鴨茅的粗蛋白和纖維含量,處理"90%鴨茅+10%苜蓿"的鴨茅粗蛋白含量最高為19.44%;同時,混播組合中無芒雀麥和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也高于單播。相反,與單播相比,混播降低了鴨茅的粗灰分含量,而單播時的含量最高,為16.05%。
[Abstract]:The yield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duck fescue, non-awn brome, white clover and alfalfa were studied by using 20 treatments with 4 monoculture, 15 mixed sowing and no forage sow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age yield was the highest at the mixture of duck fescue and alfalfa, which was 7 503N 14 676 kg 路hm ~ (-2) and the lowest weed accumulation was 2 694 kg 路hm ~ (-1) 路h ~ (-1) 路hm ~ (2). The maximum dry matter (14 676 kg/hm~2) was obtained in the treatment of "30% duck fescue 70% alfalfa". Compared with monoculture, mixed sowing could increase the crude protein and fiber content of duck fescue, and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of "90% duck fescue 10% alfalfa" was the highest (19.44%), and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in mixed sowing combination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monoculture. On the contrary, compared with monoculture, mixed sowing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crude ash in duck fescue, while the content of crude ash in monoculture was the highest (16.05).
【作者單位】: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草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yè)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農(nóng)業(yè)部全國畜牧總站“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關鍵產(chǎn)品與服務實物量測度研究”項目資助
【分類號】:S54;S8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自瑋,奎嘉祥,鐘聲,王荔;云南野生鴨茅的核型研究[J];草業(yè)科學;2000年06期
2 包國章,李向林,陸光華,馬小凡;休牧草地鴨茅種群能量動態(tài)的初步研究[J];草業(yè)學報;2001年04期
3 張錦華,張新全,陳元江,張清明,梁小玉;寶興鴨茅豐產(chǎn)栽培技術的研究[J];中國草地;2004年01期
4 ;鴨茅[J];四川草原;2004年03期
5 梁小玉,張新全,張錦華;不同施氮量和時間對鴨茅生產(chǎn)利用的影響[J];草原與草坪;2004年02期
6 吳立倫,王元清,呂沈海,胡恩棋,胡書成;川東鴨茅種子生產(chǎn)技術要點[J];四川畜牧獸醫(yī);2004年07期
7 匡崇義,薛世明,呂興瓊,奎嘉祥,周自瑋;十五個鴨茅品種在云南不同氣候帶的品比試驗研究[J];四川草原;2005年11期
8 鐘聲;段新慧;;鴨茅混合四倍體農(nóng)藝性狀的初步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5年11期
9 曾兵;張新全;彭燕;蘭英;;野生鴨茅耐熱性能評價[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5年12期
10 曾兵;張新全;彭燕;蘭英;;優(yōu)良牧草鴨茅的溫室抗旱性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黃梅芬;鐘聲;余梅;段新惠;戴聰莉;王紅仙;徐馳;;小哨鴨茅與寶興鴨茅生物特性比較研究[A];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委員會第七屆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高楊;張新全;謝文剛;;隸屬函數(shù)及灰色關聯(lián)分析在鴨茅抗旱研究中的利用[A];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鐘聲;段新慧;匡崇義;薛世明;黃必志;;波特鴨茅的引種試驗報告[A];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委員會第七屆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新全;杜逸;余成瑤;鄭德成;;我國亞熱帶地區(qū)鴨茅染色體倍數(shù)性研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5 曾兵;左福元;張新全;蘭英;張立鵬;袁揚;;鴨茅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的相關序列擴增多態(tài)性分析[A];第五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曾兵;彭燕;左福元;張新全;;鴨茅種質(zhì)抗銹病性綜合評價[A];第五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梁小玉;張新全;白史且;季楊;;PEG滲調(diào)處理改善鴨茅種子活力的研究Ⅱ[A];2012第二屆中國草業(yè)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曾兵;張新全;蘭英;;鴨茅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的表型及RAPD標記[A];中國草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曾兵;張新全;蘭英;;鴨茅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的RAPD和ISSR研究[A];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潘全山;鴨茅[N];農(nóng)民日報;2001年
2 ;優(yōu)質(zhì)牧草飼料——鴨茅[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榮華;鴨茅對不同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態(tài)響應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黃文城;鴨茅狀摩擦禾種子質(zhì)量提升的工藝與技術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碩;不同混播比例下鴨茅與伴生種競爭的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080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08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