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方式對云霧山典型草原植被群落結構的影響
本文選題:典型草原 + 植物群落; 參考:《河南科技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以云霧山典型草原群落為例,運用野外樣方調(diào)查與室內(nèi)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不同干擾方式(火燒、放牧和封育)對黃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物種組成特征、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位動態(tài)以及空間異質(zhì)性的影響,為云霧山天然草地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恢復重建提供理論依據(jù)。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1火燒影響著群落的物種組成、結構特征和演替進程;馃黠@降低了群落中大針茅(Stipa grandis)的重要值和提高了甘青針茅(Stipa przewalskyi)、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和密毛白蓮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var.messerschmidtiana)的重要值;馃@著降低了多年生禾草的重要值和提高了多年生雜類草的重要值,而對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半灌木功能群的重要值影響不顯著(P0.05);馃@著提高了灌木、半灌木的物種組成比例和降低了一、二年生草本的物種組成比例,但對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雜類草的比例影響并不顯著(P0.05)。除了灌木、半灌木功能群的豐富度指數(shù)在火燒地顯著大于未火燒地,和一、二年生草本的豐富度指數(shù)顯著小于未火燒地,其它群落和功能群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豐富度指數(shù)和均勻度指數(shù)在兩個樣地之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馃@著降低了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的生物量和顯著提高了多年生雜類草功能群的生物量。2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的生態(tài)位寬度在各火燒恢復年限草地中均較高,是該區(qū)域的泛化種。未火燒草地以干生苔草(Carex aridula)的生態(tài)位寬度最大,火燒后1年和2年的草地以二裂委陵菜種群最高,裂葉堇菜(Viola dissecta)種群在火燒后5年的草地中生態(tài)位寬度最大;馃黠@提高了甘青針茅的生態(tài)位寬度,同時明顯降低了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和賴草(Leymus secalinus)生態(tài)位寬度。在火燒干擾條件下,生態(tài)位重疊指數(shù)較高的種對并非就是生態(tài)位寬度指數(shù)較高的種群,火燒后1年、2年和5年草地的生態(tài)位重疊指數(shù)最大的種對依次是翼莖鳳毛菊(Saussurea japonica var.pteroclada)和百里香、大針茅和干生苔草、甘青針茅和甘菊。優(yōu)勢種的生態(tài)位重疊平均值在火燒后1年達到最高,又在火燒后5年明顯降低。典型草原經(jīng)歷火燒1年后,物種多樣性顯著下降,火燒后2年和5年草地物種多樣性又顯著上升。終上所述,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隨著火燒恢復年限的延長而得以恢復,與此同時,種間的競爭也隨著火燒恢復演替時間的增長而減弱。3不同干擾條件下,草地群落的主要建群種得以明顯改變。草地群落中的不同種群在不同干擾因素下的空間分布情況與冪函數(shù)法則具有較好的吻合性,并且在實際分布中都存在比較強的空間異質(zhì)性;不同種群在不同干擾方式下的空間異質(zhì)性具有相應的特異性;火燒草地的空間異質(zhì)性高于封育地,封育草地的空間異質(zhì)性低于放牧地,封育草地群落具有較好的均勻性。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和物種豐富度在放牧地和火燒地顯著高于封育地,而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在封育地顯著高于放牧地和火燒地。在黃土高原典型草原,放牧和火燒干擾增強了群落整體的空間異質(zhì)性,使不同植物種群的空間異質(zhì)性也發(fā)生明顯變化。
[Abstract]: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 ecological niche breadth of perennial gras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burned land , and the abundance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of perennial grasses were not significant ( P0.05 ) . The ecological niche overlap average of dominant species has reached the highest in one year after the fire , and the diversity of grassland species is obviously decreased in 5 years after the fire .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8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忠;趙燕;榮良燕;;冬季火燒對青藏高原亞高山草甸草地地上生產(chǎn)力和植物群落的影響[J];草原與草坪;2016年02期
2 趙凌平;白欣;王占彬;程積民;譚世圖;王清義;;火燒對黃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和繁殖更新的影響[J];草業(yè)學報;2016年01期
3 衛(wèi)智軍;牛富寶;劉紅梅;呂世杰;劉文亭;;短花針茅荒漠草原植物種群生態(tài)位對放牧的響應[J];中國草地學報;2015年05期
4 井光花;程積民;蘇紀帥;魏琳;史曉曉;金晶煒;;黃土區(qū)長期封育草地優(yōu)勢物種生態(tài)位寬度與生態(tài)位重疊對不同干擾的響應特征[J];草業(yè)學報;2015年09期
5 趙凌平;王占彬;程積民;;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芽庫研究進展[J];草業(yè)學報;2015年07期
6 史曉曉;程積民;于飛;朱仁斌;趙新宇;;云霧山天然草地30年恢復演替過程中優(yōu)勢草種生態(tài)位動態(tài)[J];草地學報;2014年04期
7 魏樂;宋乃平;方楷;;寧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空間異質(zhì)性[J];草業(yè)科學;2014年05期
8 霍光偉;王洋;林璐;胡艷宇;趙若男;烏云娜;;不同放牧梯度上草原群落空間異質(zhì)性的比較研究[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9 黃琛;張宇;趙萌莉;韓國棟;;放牧強度對荒漠草原植被特征的影響[J];草業(yè)科學;2013年11期
10 王謝;向成華;李賢偉;文冬菊;;冬季火對川西亞高山草地植物群落結構和牧草質(zhì)量的影響[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1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閆志剛;馬小軍;馮世鑫;韋樹根;徐永莉;;火燒干擾對野生黃花蒿群落物種多樣性的影響[A];中國植物園(第十二期)[C];2009年
2 楊汝榮;;中國西部草地退化現(xiàn)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A];草業(yè)與西部大開發(fā)——草業(yè)與西部大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草原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譚世圖;干擾對黃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與繁殖更新的影響[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2 楊智明;不同放牧強度對荒漠草原植被影響的研究[D];寧夏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860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86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