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功能關(guān)鍵位點鑒定及表面展示系統(tǒng)的構(gòu)建
本文選題: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 溶血素LLO。 參考:《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簡稱單增李斯特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食源性胞內(nèi)病原菌。LM主要通過分選酶(Sortase)系統(tǒng)將含有LPXTG基序的蛋白錨定至胞壁并發(fā)揮相應(yīng)功能。溶血素Listeriolysin O(LLO)是屬于依賴于膽固醇的膜穿孔蛋白家族(CDCs),在游離狀態(tài)下可以形成直徑35 nm的孔狀結(jié)構(gòu),插入到宿主細胞膜內(nèi),在李斯特菌逃離到細胞質(zhì)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分別以單增李斯特菌參考菌株EGD-e和弱毒株M7溶血素蛋白(Listeriolysin O,LLO)為研究對象,通過同源重組及氨基酸突變技術(shù)將編碼LLO蛋白的基因hly在基因組水平上進行如下修飾:(1)構(gòu)建LLO缺失突變株(ΔLLO);(2)將野生株LLO蛋白第472-483位氨基酸缺失,使其形成攜帶LPXTG基序的重組LLO菌株(LLOLPXTG)。Western blot試驗結(jié)果顯示EGD-e和M7菌株缺失LLO后均未檢測到LLO蛋白的表達,而LLOLPXTG缺失株檢測到重組LLO蛋白的表達,證實ΔLLO缺失株和LLOLPXTG缺失株均構(gòu)建成功;鼠源巨噬細胞RAW264.7胞內(nèi)增殖試驗表明,EGD-e的ΔLLO缺失株和LLOLPXTG缺失株的胞內(nèi)增殖力顯著減弱;溶血試驗表明,M7的ΔLLO缺失株和LLOLPXTG缺失株的溶血活性完全喪失。體外原核表達純化LLO及其第472-483位氨基酸突變體蛋白,并研究其體外溶血活性。結(jié)果顯示只有LLO第478和479位氨基酸影響LLO的溶血活性。體內(nèi)外試驗表明單增李斯特菌LLO蛋白與細菌感染宿主細胞后的增殖能力密切相關(guān)。本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并證實LLO第472-483位氨基酸為其關(guān)鍵位點,決定了LLO的活性及功能。LLO缺失株的構(gòu)建可以為細菌體內(nèi)表面展示技術(shù)在宿主細胞內(nèi)進行抗原展示和遞呈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礎(chǔ)。綜上所述,本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并證實單增李斯特菌LLO第472-483位氨基酸為其關(guān)鍵位點或功能域,決定了LLO的活性及功能;單增李斯特菌LLOLPXTG表面展示重組菌株為將來胞內(nèi)菌的抗原展示技術(shù)開發(fā)提供了一種工具,可用于病毒病的預(yù)防和治療。
[Abstract]:Listeria monocytogenes monocytogenes monocytogenes (Listeria monocytogenesus) is a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protein-containing LPXTG motifs are anchored to the cell wall and play a corresponding function by the food-borne intracellular pathogen. Hemolysin (Listeriolysin) is a cholesterol dependent membrane perforated protein family, which can form a 35 nm diameter pore structure in the free state and insert into the host cell membran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cape of Listeria to the cytoplasm. In this study, the reference strai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EGD-e and the attenuated strain M7 hemolysin Olol were studi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amino acid mutation technique, the gene hly encoding LLO protein was modified as follows at genomic level to construct LLO deletion mutant (螖 Llosian2), which deleted the 472-483 amino acid of LLO protein of wild strain. The expression of LLO protein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EGD-e and M7 strains without LLO,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nt LLO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the LLOLPXTG deletion strain. It was confirmed that both 螖 LLO deletion and LLOLPXTG deletion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intracellular proliferation of murine macrophage macrophage RAW264.7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RAW264.7 deletion of EGD-e and LLOLPXTG deletion. Hemolysis test showed that the hemolytic activity of 螖 LLO deletion strain and LLOLPXTG deletion strain of M7 was completely lost. LLO and its 472-483 amino acid mutant protein were expressed and purified in vitro and their hemolytic activit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the 478th and 479-amino acids of LLO affected the hemolytic activity of LLO. In vitro and in vivo tests showed that the LLO protei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host cells. In this study, we first found and confirmed that the 472-483 amino acid of LLO is the key site.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activity and function of LLO. The construction of LLO deletion strain can la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antigen display and presentation in host cells by the technique of bacterial surface display in vivo. To sum up, the amino acid at position 472-483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LO is the key site or functional domain, which determines the activity and function of LLO. The recombinant strai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LOLPXTG surface display provides a too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gen display technology of intracellular bacteria in the future and can be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rus diseases.
【學(xué)位授予單位】: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852.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柳;孔保華;崔暢;;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增殖和抑制[J];肉類研究;2006年05期
2 陳健舜;江玲麗;方維煥;;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及其進化[J];微生物學(xué)報;2007年04期
3 陸平成;;李斯特菌引起的新問題[J];國外醫(yī)學(xué)(微生物學(xué)分冊);1989年05期
4 朱獻忠;;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進展[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7年07期
5 謝琦;楊吉霞;;肉制品中李斯特菌的預(yù)防控制技術(shù)研究進展[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6 高琪;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檢測新技術(shù)[J];解放軍預(yù)防醫(yī)學(xué)雜志;1991年04期
7 李郁,魏建忠,王桂軍;產(chǎn)單核李斯特菌的研究進展[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5年08期
8 何冬梅;鄧峰;賴蔚傮;嚴紀文;宋曼丹;朱海明;柯昌文;馬聰;;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學(xué)研究進展[J];華南預(yù)防醫(yī)學(xué);2006年06期
9 張艷超;雷應(yīng);杜臻嘉;;李斯特菌比對試驗分析與探討[J];檢驗檢疫科學(xué);2007年06期
10 楊春梅,鐘志宏,臧榮鑫;肉制品中李斯特菌的分離和鑒定[J];中國動物檢疫;199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馬保華;張輝華;呂平;曹永長;畢英佐;;李斯特菌套式PCR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yīng)用[A];全國人畜共患病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郁;魏建忠;王桂軍;;李斯特菌與食品安全[A];食品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劉晶;;10例孕產(chǎn)婦感染李斯特菌的特點及藥敏分析[A];中華醫(yī)學(xué)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4 王芳;于力;;李斯特菌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xué)會動物傳染病學(xué)分會第十二次人獸共患病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第六屆第十四次教學(xué)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12年
5 楊世萍;李靜;;1例產(chǎn)婦感染李斯特菌報道[A];全國婦產(chǎn)科護理學(xué)術(shù)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王紅;陳燕梅;張正東;;2005-2007年自貢市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狀況的調(diào)查[A];“環(huán)境與健康”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怡凈;;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其防治[A];四川省營養(yǎng)學(xué)會2002年學(xué)術(shù)會議專題報告及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8 朱敏麗;林振浪;;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2例[A];2009年浙江省圍產(chǎn)醫(yī)學(xué)學(xué)術(shù)年會暨“圍產(chǎn)醫(yī)學(xué)熱點問題”專題學(xué)術(shù)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9 吳旭琴;;G12-type對M3乙酰膽堿受體介導(dǎo)的PLD調(diào)控研究[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xué)會第十一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衛(wèi)東;加推動李斯特菌基因組序列研究[N];科技日報;2013年
2 林曉麗;廣州鱸魚檢測項目尚不包含李斯特菌[N];廣州日報;2007年
3 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研究員 葉長蕓;冰箱殺手李斯特菌[N];北京日報;2009年
4 葉圣琳;李斯特菌來勢猛,英國老年人“中招”多[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杜鵑;美國:香瓜染李斯特菌,死十余人[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6 本報記者 聶國春;專家:警惕冰箱里的殺手[N];中國消費者報;2011年
7 陳繼培;慎防“李斯特病”[N];廣東科技報;2000年
8 陳倩;食品真空包裝并非萬無一失[N];健康報;2007年
9 顧皓行;澳研究使用噬菌體降低李斯特菌污染風(fēng)險[N];中國食品報;2011年
10 本版編輯 趙志剛 楊帆 陳誠;多國水產(chǎn)品遭遇病菌侵襲[N];中國漁業(yè)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陳健舜;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分子進化與酸應(yīng)激功能基因組學(xué)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帥;李斯特菌侵染宿主細胞胞內(nèi)磷脂酶D活性變化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2009年
2 張晨菊;三株致病性李斯特菌的蛋白質(zhì)組學(xué)研究[D];揚州大學(xué);2010年
3 張曉峰;李斯特菌分子鑒定與分型及其在安全牛奶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D];浙江大學(xué);2002年
4 王毅;建立鑒定李斯特菌種及亞型的多重PCR方法及用于李斯特菌核酸檢測的新型恒溫擴增技術(shù)[D];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2015年
5 駱笑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檢測試劑盒優(yōu)化及其表面蛋白的免疫反應(yīng)性分析[D];浙江大學(xué);2009年
6 田國明;食源性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肽核酸原位熒光檢測與LMO1847蛋白免疫原性分析[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7 黃麗;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o0964蛋白功能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2014年
8 趙智慧;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20例臨床特征分析[D];瀘州醫(yī)學(xué)院;2014年
9 楊雨;一種針對肝癌干細胞的新型李斯特菌疫苗[D];南京醫(yī)科大學(xué);2014年
10 武曉林;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功能關(guān)鍵位點鑒定及表面展示系統(tǒng)的構(gòu)建[D];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2015年
,本文編號:18000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80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