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EC O157:H7 z3276基因缺失株構建及其生物學特性
本文選題:O + H; 參考:《微生物學通報》2017年12期
【摘要】:【目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是世界范圍內重要的動物源性致病菌之一,可感染人。I型菌毛是多種致病性大腸桿菌(如腎盂腎炎型大腸桿菌等)可表達的一種黏附結構,與細菌吸附黏膜表面密切相關。然而,O157:H7 fim操縱子上幾個核苷酸的缺失卻導致其不能表達I型菌毛。BLAST比對結果表明O157:H7獨有的開放閱讀框z3276編碼的氨基酸序列與其他大腸桿菌I型菌毛高度同源,這可能是對O157:H7不能表達I型菌毛的補償機制,但確切功能尚不清楚。本文探究z3276基因的生物學功能!痉椒ā坷肙157:H7 86-24參考菌株構建z3276基因缺失株(?z3276),并構建其互補株(C?z3276),進而比較親本株、?z3276與C?z3276的生物學特性及對小鼠致病性差異!窘Y果】與親本株相比,?z3276進入對數生長期的時間延后,在半固體瓊脂平板上的遷移直徑明顯縮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顯著減弱。?z3276對HEp-2細胞的黏附和侵襲能力并無明顯變化,但對IPEC-J2細胞的侵襲能力明顯減弱。在小鼠攻毒試驗中,?z3276組排菌數量減少、排菌持續(xù)時間縮短。C?z3276各項特性均能回復到與親本株一致的水平!窘Y論】z3276基因可能是O157:H7重要的毒力相關因子。
[Abstract]:[objective]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world. The infection of human type I fimbriae is an adhesive structure that can be expressed in many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such as pyelonephriti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rface of mucous membrane adsorbed by bacteria. However, the deletion of several nucleotides on the O157: H7 fim operon resulted in its inability to express type I fimbri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encoded by O157:H7 unique open reading frame z3276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other Escherichia coli type I pili. This may be a compensatory mechanism for the inability of O157:H7 to express type I fimbriae, but the exact function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Z3276 gene was studied. [methods] using O157:H7 86-24 reference strain to construct Z3276 gene deletion strain, and to construct its complementary strain Cnz3276, and then to compar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ity to mice between the parent strain of Z3276 and C?z3276. [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 strain, the time of entering logarithmic growth period of Z3276 was delayed. The migration diameter on the semi-solid Agar pla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ability of biofilm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dhesion and invasion of HEp-2 cel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by .z3276, but the invasion ability of IPEC-J2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train attack test of mice, the number of bacteria excreted in Z3276 group was decreased, and the duration of excretion was shortened.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nz3276 could return to the same level as the parent strain. [conclusion] Z3276 gene may be an important virulence related factor of O157:H7.
【作者單位】: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獸醫(yī)研究所農業(yè)部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江蘇省食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動物重要疫病與人獸共患病防控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南京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1572503) 江蘇省自主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No.CX(15)1060)~~
【分類號】:S852.6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文東,王永賢;致病性奇異變形桿菌的分離與鑒定[J];云南畜牧獸醫(yī);2000年02期
2 匡存林,陳宏軍,肖文華;雞源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試驗[J];動物科學與動物醫(yī)學;2004年12期
3 ;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運輸包裝規(guī)范[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4 ;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運輸包裝規(guī)范[J];中國動物檢疫;2005年07期
5 ;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運輸包裝規(guī)范[J];湖南畜牧獸醫(yī);2005年06期
6 劉永宏;林健;趙麗;韓春華;王鳳龍;劉月煥;;4株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分離和鑒定[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7 杜銀中;葡萄球菌五項致病性指標相關性的研究[J];畜禽業(yè);2000年04期
8 侯麗麗;趙鐵柱;遇秀玲;曹振;鄧小雨;喬明明;張碩;王斌;陳西釗;田克恭;;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獸醫(yī)學報;2009年06期
9 羅明典;;質體(質粒)國際會議——細菌質體分子生物學、致病性和生態(tài)學[J];遺傳工程;1981年02期
10 ;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審批辦法[J];河北畜牧獸醫(yī);2005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桂軍;王漢清;占松鶴;王曉旭;孫裴;何長生;魏建忠;;一株致病性鴨源奈瑟菌的分離與初步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十二次人獸共患病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第十四次教學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12年
2 楊明嫻;姜學濤;孫文博;黃杰;王俊樺;周繼勇;;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分離與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三屆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馬玉媛;顏奇坡;葉小麗;章金剛;;豬內源性反轉錄病毒的跨種傳播機制及其潛在致病性[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學分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俊;王金寶;時建立;孫翠蘭;溫建新;徐紹建;張秀美;;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分離鑒定及毒力變異機制初探[A];山東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豬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趙駐軍;宋勤葉;李曼;;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河北株HB-Xt1的分離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6 張建武;莊金山;袁世山;;中國部分地區(qū)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三屆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偉;丁鏟;;分支桿菌ESX-1系統的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姜力;劉軍;鐘雯;呂亞堅;于瑞華;劉延清;;豬致病性大腸菌菌株的分離及毒素型的PCR鑒定[A];吉林省畜牧獸醫(yī)學會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何攀文;章曉聯;劉先洲;汪付兵;;新發(fā)現的傷寒桿菌IVB型菌毛致病性研究[A];湖北省暨武漢市免疫學會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李成忠;王紅寧;黃勇;馬孟根;吳琦;羊云飛;謝濤;柳萍;;雞源致病性沙門氏菌的多重耐藥及Ⅰ類整合子的檢測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任海軍;有種細菌能用“毛發(fā)”清除鈾污染[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龍;PRRSV 感染影響 Th17 細胞應答與 IL-17A 對 PRRSV 復制的抑制效應分析[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姜一峰;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強弱毒毒力差異的分子基礎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3 何青;PRRSV不同致病性毒株非結構蛋白誘導靶細胞細胞因子差異表達的分子基礎[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崔紅晶;釀酒酵母PMT1基因缺失延長細胞復制壽命的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唐田;鴨源鼠傷寒沙門氏菌基因缺失株的構建及免疫評價[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劉變芳;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 O157:H7)VT2毒素致病機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娟;禽致病性大腸桿菌E058株compT、pompT基因突變株的構建及其致病性評價[D];揚州大學;2016年
2 梅建國;應用生物反應器生產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抗原的技術工藝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李秀云;雞新城疫吉林強毒株的分離及其致病性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02年
4 張海江;高致病性PRRSV WUH3株分離鑒定及體外傳代的遺傳變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尹恒;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N、M基因的克隆表達與應用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6 袁東波;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湖南株全長感染性cDNA克隆的構建[D];貴州大學;2009年
7 楊緒秋;仔豬腸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菌毛抗體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8 李星月;檢測大腸桿菌菌毛的新型凝集技術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年
9 盧彩景;鴨源雞桿菌中國分離株F17樣菌毛基因的鑒定及其敲除株的構建[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6年
10 王國相;雞大腸桿菌1型菌毛呈現載體構建及部分功能基因與菌毛表達的相關性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91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79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