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動物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及生物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13 23:51

  本文關(guān)鍵詞: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基因 生物膜 動物 出處:《中國預(yù)防獸醫(yī)學報》2017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解動物源肺炎克雷伯菌(KP)毒力基因分布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本研究收集了67株不同動物源KP,采用PCR方法擴增8種毒力基因,采用結(jié)晶紫染色法檢測這些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結(jié)果顯示ureA、fimH、wabG和uge 4種毒力基因普遍存在于KP中,檢出率分別為97.01%、92.54%、86.57%和82.09%;mag A、rmpA和iroNB基因的檢出率較低,分別為17.91%、23.88%和26.87%。雞源菌株和豬源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強于犬源菌株和兔源菌株,二者差異顯著,但雞源菌株與豬源菌株、兔源菌株與犬源菌株之間無明顯差異。本研究表明KP生物膜形成能力與攜帶毒力基因種類有關(guān)。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irulence gene distribu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ability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67 strains of KPs from different animal sources were collected and 8 virulence gen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The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of these strains was detected by crystal violet st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reAfimHnwabG and uge were commonly found in KP, and the detection rates were 97.01% and 86.57%, respectively, and 82.09% were detected by RPA and iroNB genes, respectively. The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of chicken strain and pig stra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anine strain and rabbit strain,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cken strain and pig strain was significa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abbit strain and canine strai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ability of KP biofilm form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type of virulence gene.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河南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基金】: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2015GGJS-134)
【分類號】:S852.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認知生物膜[J];海峽預(yù)防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2 ;生物膜的奧秘[J];科技廣場;2002年11期

3 陳Oz ,張旭家;中國生物膜研究新進展——記“21世紀生物膜研究”香山會議和第8次全國暨2003海內(nèi)外生物膜學術(shù)研討會[J];科學通報;2003年09期

4 ;一次成功的生物膜學術(shù)研討會——第八次全國暨2003海內(nèi)外生物膜學術(shù)研討會[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3年03期

5 黃有國;一次成功的生物膜學術(shù)研討會——第八次全國暨2003海內(nèi)外生物膜學術(shù)研討會[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3年03期

6 ;一次成功的生物膜學術(shù)研討會——第八次全國暨2003海內(nèi)外生物膜學術(shù)研討會[J];生物物理學報;2003年02期

7 周廷沖;;生物膜在醫(yī)學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J];生理科學進展;1978年02期

8 吳顯榮;;生物膜[J];植物雜志;1981年02期

9 張志鴻;;生物膜在日本的研究概況[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1982年04期

10 楊福愉;生物膜研究是一個有很大潛力的領(lǐng)域[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5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隋森芳;;從分子到細胞——生物膜研究發(fā)展的動力[A];第七屆全國生物膜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2 陳Oz;;生物膜與后基因組時代[A];后基因組時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學家論壇第八十次活動論文集[C];2003年

3 唐夢丹;鄭建鋒;趙敬軍;;曲霉生物膜研究進展[A];2012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4 李劍鋒;張紅東;邱楓;楊玉良;;離散變分原則在生物膜形變模擬中的應(yīng)用[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B:高分子理論、計算與模擬[C];2013年

5 葉樹集;馬素蘭;李紅春;;生物膜上膽固醇傳輸動力學的非線性光譜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jié)構(gòu)材料[C];2013年

6 梁映秋;;膜模擬體系的分子光譜研究[A];全國第六屆分子振動光譜學術(shù)報告會文集[C];1990年

7 李曉蓮;趙曉晨;黃志剛;;液晶技術(shù)及其在生物與化學過程中的應(yīng)用[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8 黃前川;;細菌鞭毛的運動性在生物膜形成中的雙重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汪爾康;;模擬生物膜對蛋白質(zhì)及酶的相互作用和行為[A];中國蛋白質(zhì)組學第三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C];2005年

10 劉偉;李麗娟;陳偉;許輝;萬U,

本文編號:15093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5093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a9c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