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分子流行病學和疫苗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分子流行病學和疫苗研究進展
【摘要】: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重要致病原,常與另一重要病原體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共同或交替流行。該病毒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引起過暴發(fā)流行,成為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CVA16可分為A和B兩個基因型;其中基因型B可以分成B1和B2兩個基因亞型;B1亞型又可進一步分成B1a、B1b和B1c三個進化分支;蛐虯與B2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不再流行;我國大陸分離到的CVA16毒株均屬B1a和B1b進化分支。CVA16感染多為自限性輕癥,但亦可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引起患者死亡。目前尚無針對該病毒的有效藥物或治療手段,研發(fā)安全有效的疫苗成為控制該病毒的重要措施。隨著EV-A71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的成功完成,CVA16疫苗的研究也顯得更加迫切。多家機構正在研究各種類型的CVA16疫苗,包括滅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及DNA疫苗等。本文就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學及其疫苗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作者單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衛(wèi)生部醫(yī)學病毒和病毒病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手足口病 柯薩奇病毒A組型 基因型 疫苗
【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病毒性傳染病病原譜流行規(guī)律及變異研究(2013ZX10004202),(2012ZX10004201-003)
【分類號】:R373
【正文快照】: 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disease,HFMD)的主要致病原之一。CVA16與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相比,所致重癥比例和死亡比例相對較低,但該病毒亦有較強的傳播力。1999~2009年,其在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尤其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曲梅;李潔;賈蕾;檀曉娟;高志勇;嚴寒秋;郭婧;李錫太;黎新宇;王全意;許文波;黃芳;;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病原構成及柯薩奇A組16型病毒基因特征分析[J];病毒學報;2010年06期
2 楊文升;;104例兒童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特征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年17期
3 賈蕾;趙成松;張莉;李爽;張代濤;劉白薇;王全意;黎新宇;;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的相關特征對比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年08期
4 張偉;王玉光;楊朝暉;龐保東;吳昊;楊巧芝;金敏;楊金玲;李興旺;劉清泉;張永利;;腸道病毒71型與柯薩奇A組16型混合感染致手足口病并發(fā)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年29期
5 楊永娟;郝春生;李懿;宋冬梅;劉宇;馬淑花;田龍;李秀玲;;柯薩奇病毒A組16型VP1蛋白的原核表達及其免疫原性[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3年01期
6 劉澤;白冰珂;高蓉;蔡少平;胡燕;沈宏輝;貌盼勇;;利用減毒沙門菌遞送的柯薩奇病毒A16型VP1基因重組質(zhì)粒的構建和鑒定[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1年05期
7 崔愛利;許文波;李秀珠;胡家瑜;唐偉;;上海市2002年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基因特征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志才;王輝;;2008年宣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6期
2 楊敏;都鵬飛;;小兒手足口病病原體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1年03期
3 曲梅;李潔;賈蕾;檀曉娟;高志勇;嚴寒秋;郭婧;李錫太;黎新宇;王全意;許文波;黃芳;;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病原構成及柯薩奇A組16型病毒基因特征分析[J];病毒學報;2010年06期
4 楊秀惠;嚴延生;;手足口病的病原學研究進展[J];傳染病信息;2008年03期
5 楊曉紅;吳茜;溫柏平;代宏劍;莊宇;楊俊逸;;2010年昆明地區(qū)兒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03期
6 梁永奎;李娜;楊金芝;鄧冰;謝榮恒;舒莎;李學;;2008~2010年貴陽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03期
7 王娟;羅珍;范東瀛;高娜;朱俊萍;安靜;;2007-2008年北京地區(qū)CA16VP1區(qū)系統(tǒng)進化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23期
8 占華劍;柯昌文;;全球手足口病流行現(xiàn)狀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華南預防醫(yī)學;2011年05期
9 劉海云;張瑞蘭;;菏澤市兒童多次罹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年02期
10 朱麗君;;兒童重癥手足口病46例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姚昕;毛群穎;何鵬;周誠;諸秀峰;張衛(wèi);魯鳳民;梁爭論;李鳳祥;王軍志;;2008年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北京地區(qū)分離株全基因組序列分析[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澤;口服沙門菌遞送治療性HBV-HSP70融合DNA疫苗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2 劉拂曉;小反芻獸疫病毒樣顆粒的構建及對小鼠免疫效力的評價[D];吉林大學;2013年
3 魏振宏;重大病毒性疾病病原體對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對宿主限制因子拮抗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何德磊;腸道病毒71型與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聯(lián)合滅活疫苗及聯(lián)合表位疫苗的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儒彬;河北省兒童手足口病病原感染狀況及病原特征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劉尚允;CA16在不同溫度與pH條件下的增殖動力學初探[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3 楊赫;人類腸道病毒A組山東地方株的基因型分布及其所致疾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李詠梅;2008~2010年淄博地區(qū)70例手足口病患兒病原學分析[D];青島大學;2011年
5 秦玉君;煙臺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經(jīng)濟負擔調(diào)查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伏瑾;腸道病毒感染在兒童手足口病及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李巖;河北省致手足口病病原譜及病原基因特征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張文慧;柯薩奇病毒A16的分離及其滅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9 陳琳;兩種人腸道病毒病毒樣顆粒的制備與鑒定[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孟繁俊;豫東地區(qū)12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臨床特點分析[D];鄭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理業(yè);丁振濤;萬俊峰;劉奇泉;將_";徐海洋;李曉鵬;張勇;薛彬;王維;田亞貞;見海暉;;阜陽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重癥病例流行病學調(diào)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8年05期
2 崔愛利,許文波,李秀珠,胡家瑜,凌華,唐偉,楊智宏,張燕,陳立,Hiroyuki Shimizu;腸道病毒71型的RT-PCR診斷及基因特征[J];病毒學報;2004年02期
3 李琳琳,何雅晴,朱俊萍,薛穎,朱雅芳,徐星曄,金奇;柯薩奇病毒A組16型中國分離株(Cox.A16 SHZH00-1)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及分析[J];病毒學報;2005年03期
4 衛(wèi)燦東,李琳琳,何雅晴,徐星曄,薛穎,金奇;中國柯薩奇病毒A組16型部分VP1區(qū)序列測定及系統(tǒng)進化分析[J];病毒學報;2005年03期
5 張篤飛;向偉;;手足口病并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的機械通氣輔助治療[J];重慶醫(yī)學;2009年23期
6 張壽斌;廖華;黃呈輝;譚慶瑜;張煒靈;黃艷;陳侃;邱素清;林靜;幸思忠;廖月紅;;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腸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臨床特征[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年01期
7 王娟;羅珍;范東瀛;高娜;朱俊萍;安靜;;2007-2008年北京地區(qū)CA16VP1區(qū)系統(tǒng)進化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23期
8 吳海波;郭潮潭;;手足口病疫苗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年01期
9 胡興國 ,張云翔 ,曾因明;危重病人應激性高血糖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5年03期
10 何家鑫,沈曉娜;手足口病流行特點及其防治[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哮喘疫苗研究獲進展[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1998年08期
2 唐紅衛(wèi);乙肝DNA疫苗研究進展[J];武警醫(yī)學;1999年10期
3 陳一萍,吳勤動;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究進展[J];浙江醫(yī)學;2002年12期
4 曹鶴年;;AIDS疫苗試驗比HIV研究更緊迫[J];生命科學;1991年03期
5 趙寶華;國際疫苗研究的熱點—DNA疫苗[J];生物學教學;2001年10期
6 ;SARS疫苗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3年04期
7 郇麗芳;舒躍龍;張智清;;DNA疫苗及其在流感病毒疫苗研究中的應用[J];畜牧市場;2009年03期
8 葛治華;;乙型肝炎疫苗國際專題討論會概要[J];國際生物制品學雜志;1980年05期
9 李鵬;重組痘苗病毒疫苗研究的新進展[J];病毒學報;1985年04期
10 吳清風;霍亂疫苗[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199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明昭;;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性疫苗研究進展[A];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2 方平楚;;疫苗研究進展[A];2005年浙江省醫(yī)學病毒學、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3 劉祥義;王秀萍;陳春花;宋勤葉;焦建達;馮秀;蔣麗戸;王昆;;豬2型圓環(huán)病毒SD/2008株的分離鑒定及其培養(yǎng)特性[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代志琰;李剛;徐啟桓;韓曉燕;楊林;陳文思;姚集魯;;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和人CD81的原核表達及兩者相互關系的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馮玉萍;曹勝利;蔣宇揚;趙玉芬;;N-磷酰叉肽切割DNA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化蘭;;中國H5N1禽流感病毒的進化和疫苗研究研制及應用[A];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孫惠玲;王云峰;童光志;;表達新城疫病毒F和HN基因和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gB基因的重組雞痘病毒的構建[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8 張新生;倪燕萍;伍治平;許鍵;陳德蕙;;中國獼猴逆轉錄病毒分離[A];海峽兩岸電子顯微學討論會論文專集[C];1991年
9 葛猛;余興龍;李潤成;羅維;李微;李晶;王亞;向衛(wèi)軍;;豬圓環(huán)病毒2型ORF2基因的改造及在大腸桿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達[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10 呂鳳林;;基于HPV-6、11之L1蛋白的多肽疫苗研究[A];2004年中國科學院新生病毒性疾病控制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張元婧 通訊員 朱廣平;發(fā)現(xiàn)新型蛋白 避孕疫苗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N];醫(yī)藥導報;2007年
2 蔣明;女教授研究血吸蟲創(chuàng)世界之最[N];科技日報;2002年
3 特約記者張路;上海:急筑“科學圍堤”[N];工人日報;2003年
4 朱深;HIV毒種庫與實驗研究技術平臺在云南建成[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5 鄭靈巧;中國“禽流感”人用疫苗株研發(fā)成功[N];健康報;2007年
6 記者 李穎;北京科興:正等待大批量生產(chǎn)用疫苗毒株[N];科技日報;2009年
7 張建松;治療性基因疫苗研究獲突破[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0年
8 海文;基因疫苗臨床研究新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9 常麗君;17種新型強效廣譜HIV抗體閃亮登場[N];科技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張新生;巴西登革熱疫苗研發(fā)取得進展[N];科技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劍萍;重組SARS-CoV S蛋白表位肽疫苗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婁加陶;結核桿菌抗原CD8+ T細胞多表位“串珠式”肽疫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3 李悅;攜帶中國CRF07_BC HIV-1毒株env基因的嵌合病毒SHIV構建及體內(nèi)外生物學活性檢測[D];南開大學;2009年
4 寇志華;鉤端螺旋體保守性抗原與疫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5 吳超;幽門螺桿菌多亞單位疫苗的篩選及免疫保護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6 李文輝;基于重組腺病毒的狂犬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1年
7 付遠輝;表達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的重組腺病毒的免疫保護作用[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9年
8 王斌;甲型副傷寒沙門菌CMCC 50973的基因表達譜及外膜蛋白BtuB的保護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2年
9 許雪梅;人乳頭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克隆、修飾及與共激活分子B7-1協(xié)同誘導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10 卞繼峰;新型雙啟動子DNA疫苗載體的研制及在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研究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蓓;鼠疫耶爾森氏菌毒力相關蛋白蛋白芯片的研制與血清抗體譜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2 紀晉文;幽門螺桿菌HspA-UreB融合蛋白純化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3 程琰;基于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 O157:H7 EspA的高效融合表達載體的設計、構建及應用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4 劉艷青;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EHEC O157:H7)基因工程多亞單位融合蛋白疫苗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5 擺茹;SARS-CoV主要結構蛋白基因共表達質(zhì)粒的構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寧夏醫(yī)學院;2005年
6 孫會來;人免疫缺陷病毒重組非復制型痘苗病毒的構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罕園園;猴結核分枝桿菌Ag85B基因的克隆、表位免疫原性初步研究以及猴結核快速鑒定方法的建立[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胡興斌;表達HBV截短C基因融合前S1基因的恥垢分枝桿菌在小鼠體內(nèi)的免疫應答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9 李東英;登革Ⅱ型病毒E蛋白基因原核及真核表達質(zhì)粒的構建[D];鄭州大學;2006年
10 孫普;A型口蹄疫病毒多基因重組腺病毒載體的構建[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70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7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