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慢性腦缺血模型的研究現(xiàn)狀
本文關鍵詞:動物慢性腦缺血模型的研究現(xiàn)狀
【摘要】:慢性腦缺血主要由于全腦血流供應減少,從而發(fā)生腦組織不同程度病理損害,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等一系列癥狀,引起學者廣泛關注。對慢性腦缺血病理機制及損傷后修復的研究更是當今神經(jīng)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外研究進行總結,就其模型制作、評價方法及常見問題予以綜述,為慢性腦缺血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
【關鍵詞】: 慢性腦缺血 模型 動物 評價方法
【分類號】:R-332
【正文快照】: 慢性腦缺血是指大腦整體水平的血液供應減少(低于40~60 mL/100 g/min)的狀態(tài),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腦缺血初期表現(xiàn)為頭暈頭重,且無血管性或其他腦器質性病變的明確提示,故臨床診斷與治療均具有一定的難度。但長期處于慢性腦缺血狀態(tài)可使腦組織產生慢性缺血,呈現(xiàn)大腦皮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振華,陳康寧,周宇,黃河清,李露斯,郭田友;可控制狹窄程度的鼠頸動脈狹窄模型建立及認知功能改變[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2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曉密;鄭杰;郭小溪;;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大鼠模型的制備及學習記憶能力的改變[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2 段煒;陳康寧;柳春雨;周振華;陳長宇;劉國軍;;改善頸動脈狹窄所致認知功能障礙的實驗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3 焦巖;胡俊;范沁林;劉國軍;黃河清;陳康寧;;大鼠腦缺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NG2細胞增殖關系的初步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4 葉利斌;花愛遠;代波;盧婷婷;蔣桂秀;吳漢元;;腦缺血動物實驗研究進展[J];大眾科技;2013年08期
5 曾慶宏;姜建東;曹金霞;金剛;;頸動脈狹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年07期
6 金紅姝;霍麗;郭小溪;;針刺“百會”穴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模型大鼠腦內S100β蛋白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年04期
7 葉建寧;李露斯;趙士福;帥杰;楊忠;陸建華;程賽宇;;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在青老年大鼠慢性腦灌注不足中的活化改變[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7年03期
8 張強;蘭晶;熊婷;張其梅;李耀彩;;頸動脈狹窄對大鼠認知功能及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的影響[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0年09期
9 段煒;陳康寧;柳春雨;周振華;陳長宇;劉國軍;;解除頸動脈狹窄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實驗研究[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6年06期
10 冉昌麗;李耀彩;;解除狹窄聯(lián)合Rho激酶抑制劑對頸動脈狹窄大鼠認知功能的影響[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2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佳睿;介入可控性兔頸動脈狹窄導致早期腦缺血動物模型的建立及降壓所造成的危險性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2 葉建寧;老年期大鼠慢性腦低灌注時少突膠質細胞結構功能損害及相關分子變化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高麗鳳;糖尿病大鼠視覺和嗅覺系統(tǒng)相關腦區(qū)擴散異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12年
4 馬婧;米諾環(huán)素在皮層下缺血性血管性癡呆中的新治療策略及其對少突膠質細胞的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5 冉鴻;骨髓來源細胞腺苷A_(2A)受體調控的炎性效應對慢性低灌注白質損傷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何波;缺血后適應對樹,
本文編號:7107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1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