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牙周膜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超微結構觀察
本文選題:牙周膜 + 間質干細胞; 參考:《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目的:分離培養(yǎng)人牙周膜間充質干細胞并觀察其超微結構。方法:組織塊法原代培養(yǎng)人牙周膜細胞,克隆培養(yǎng)觀察細胞克隆形成情況,采用STRO-1為標記物以免疫磁珠法分離篩選人牙周膜間充質干細胞,瑞氏-姬姆薩染色觀察細胞形態(tài),透射電鏡觀察分離篩選細胞的超微結構。結果:人牙周膜干細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胞漿內核糖體豐富,可見粗面內質網和線粒體,而其他胞漿細胞器較少,具有處于低分化細胞超微結構特點。結論:牙周膜干細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和一般干細胞的超微結構特點。
[Abstract]: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cultur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observe their ultrastructure. Methods: primary cultured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were cultured by tissue mass method. The colony formation of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was observed by clone cultur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screened by immunomagnetic bead method with STRO-1 as marker, and the morphology of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as observed by Rayleigh's Giemsa staining.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isolated and screened cells w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Results: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had the ability of clone formation, abundant ribosomes in the cytoplasm,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mitochondria, but few other cytoplasmic organelles. Conclusio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have the ability of clone formation and the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stem cell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口腔醫(yī)院牙周科;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yī)院牙周科;
【基金】:“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
【分類號】:R329.2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鈺;杜娟;范志朋;;表皮生長因子Epiregulin促進牙周膜干細胞成骨分化[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3年03期
2 吉秋霞;袁昌青;宋文斌;武宏;;殼聚糖季銨鹽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增殖及細胞周期影響的實驗研究[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年05期
3 熊華翠;陳柯;黃義彬;劉彩奇;;人根尖乳頭干細胞生成牙髓牙本質復合體的實驗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10期
4 馬平;杜娟;范志朋;;組蛋白甲基化促進AP2a基因表達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3年06期
5 張超;程祥榮;;牙源性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3年06期
6 趙弼洲;田佳靈;余占海;胡永壽;馬海冰;;淫羊藿苷對人牙周膜細胞OCN表達水平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4年01期
7 歐偉;孫衛(wèi)斌;;牙骨質蛋白1的生物學作用及應用前景[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2期
8 謝蓮萍;;胚胎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9 朱劍;林冬靜;;造血干細胞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10 呂陶紅;穆超;穆錦全;;牙源性干細胞研究進展[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3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郜巒;基于文獻分析的“肺與大腸相表里”證治規(guī)律及其關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王柳青;基于古代文獻的“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在兒科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劉鐵鋼;基于肺與胃腸相關理論探討銀萊湯對食積肺炎動物模型腸黏膜屏障作用機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4 齊玉萍;原位保留病變牙骨質聯(lián)合應用EMD對牙骨質再生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3年
5 張明慧;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肺癌細胞增殖轉移及自噬凋亡的調控作用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李廷軍;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促進肝硬化肝臟門靜脈栓塞剩余肝臟再生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7 趙寅華;富血小板衍生物及與牙周膜干細胞復合促脫位再植牙牙周膜愈合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8 張菁;轉錄因子NFIC在人根尖牙乳頭干細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蔡川;雌激素相關受體α對牙周膜干細胞成骨分化的調控作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10 李瓊;Gata4、Tbx5和Baf60c基因修飾脂肪間充質干細胞CD73~+亞群心肌化[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丹;成體小鼠胰腺單細胞的離體分離、分析及培養(yǎng)[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陳瑞寶;大鼠脂肪干細胞體外誘導成平滑肌樣細胞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陳謙;人胚胎生殖細胞的原代、傳代培養(yǎng)及生物學鑒定[D];蘇州大學;2006年
4 張麗新;成體小鼠胰腺干/祖細胞的活體追蹤和離體鑒定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5 陳凱;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培養(yǎng)、凍存及體外誘導神經干細胞分化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6 王愛珍;吉富羅非魚精原干細胞分離與體外培養(yǎng)的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3年
7 劉方方;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細胞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上皮細胞分化的體外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徐秋;富血小板血漿對牙周膜干細胞膜片生物活性影響的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9 孫越;胚胎發(fā)育末期維甲酸誘導腭裂小鼠腭突細胞增殖與分化的變化[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張潔;Smoothened(smo)對人牙周膜干細胞應力成骨作用的實驗性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桂耀林;;從理想到現(xiàn)實——漫談植物組織和細胞培養(yǎng)[J];生命世界;1980年01期
2 王詩恒;;生產單克隆抗體的新細胞培養(yǎng)技術[J];國外醫(yī)學情報;1984年01期
3 辛顏彬;;細胞培養(yǎng)污染的發(fā)生、預防及清除[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1989年06期
4 馬芳芳;沈曉麗;林立芳;韓莉莉;;新生大鼠心肌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5 汪麗俐;朱曉浚;;人表皮黑素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條件探討及鑒定[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1年02期
6 羅士韋;;第七講 植物組織與細胞培養(yǎng)概況[J];植物生理學通訊;1979年03期
7 孔祥海;;植物次生代謝物的細胞培養(yǎng)技術研究進展[J];龍巖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8 蔣林彬;劉健翔;蘇何玲;;細胞培養(yǎng)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J];華夏醫(yī)學;2009年06期
9 趙泳根;;《心臟和脈管研究中細胞培養(yǎng)技術》[J];生命科學;1992年02期
10 曹浩;葛建軍;吳勝東;徐盛松;;犬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純化與體外培養(yǎng)方法的探討[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林沖;程超;;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用于疫苗的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暨第六屆全國畜牧獸醫(yī)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張炳強;于麗;管英俊;陳艷春;趙春艷;;人臍血間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A];2007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屆全國組織學與胚胎學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3 趙天德;高福云;余郁;方健秋;韓立群;;定位細胞培養(yǎng)[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4 張徐;朱偉;王梅;曹慧玲;徐學靜;錢暉;許文榮;;慢病毒轉染大鼠骨髓間質干細胞條件優(yōu)化及其性質研究[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董樹沛;;大規(guī)模微載體系統(tǒng)細胞培養(yǎng)[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6 孫凱;陳威;管小梅;熊偉;吳玲;謝榮慶;;細胞工程在環(huán)境治理中的應用[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7年
7 李元杰;李君浩;;昆蟲細胞培養(yǎng)及其在農藥研究開發(fā)中的應用[A];華中昆蟲研究(第6卷)[C];2010年
8 王翠娥;曹軍田;李豫川;甘永華;;掃描電鏡觀察在多孔微載體細胞培養(yǎng)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掃描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田素娟;王子淑;王喜忠;陳文元;;內江豬染色體G帶及其定量分析[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10 王建華;韓素英;盧琦;叢威;齊力旺;;利用生物反應器體系進行梭梭規(guī);毎囵B(yǎng)的研究[A];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趙焱邋陳威華;采間質干細胞,臍帶可能比臍帶血更有用[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2 趙焱邋陳威華;科學家在人類臍帶上發(fā)現(xiàn)新干細胞源[N];人民日報;2007年
3 呂曉輝 臧新 楊冬之;探索細胞培養(yǎng)技術 破解紫杉醇生產難題[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通訊員 李璐邋宋娜;我科學家變動物乳腺為“蛋白生產車間”[N];科技日報;2008年
5 劉鋼;德國基因藥物發(fā)展迅速[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于青 王慧 鄭琪;日本新型萬能細胞技術在美獲專利[N];人民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馬曉生;Lentivirus病毒載體感染骨髓間質干細胞的誘導和定向分化[D];復旦大學;2006年
2 梁軍;Wharton's jelly間質干細胞分化為膽堿能神經元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王樝;旋轉生物反應器內微載體擴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骨組織工程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徐君;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對小鼠腸上皮細胞營養(yǎng)生理功能的影響與分子機理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芳;東北林蛙皮膚活性肽HPLC分離純化及體外抗病毒活性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2 彭廣東;鴨腫頭敗血癥病毒XD株的鴨胚原代細胞培養(yǎng)特性及免疫電鏡觀察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張欣;兩種鞘翅目昆蟲細胞培養(yǎng)及昆蟲細胞系染色體分析[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6年
4 俞錦鋒;基于Tubespin生物反應器的CHO細胞無血清培養(yǎng)基的高通量篩選與優(yōu)化[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3年
5 徐軍軍;外周血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在組織工程皮膚制備中的作用[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6 趙坤耀;便攜式細胞培養(yǎng)箱的研制[D];重慶大學;2011年
7 姜德勛;水生動物烏龜和福壽螺細胞培養(yǎng)[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韓慶廣;pcDNA3(-)SVT重組質粒的構建及其在小鼠小腸上皮細胞中的表達[D];揚州大學;2009年
9 馮振月;家蠶絲腺細胞系BmSG-SWU1的建立及其RAPD和ISSR的指紋圖譜分析[D];西南大學;2006年
10 盧曉;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體外培養(yǎng)與生長特性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03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10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