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腸道病毒71型高致病性毒株及其體外適應株cDNA感染性克隆的構建
本文選題:腸道病毒型 + 感染性克隆 ; 參考:《病毒學報》2014年06期
【摘要】:高致病性EV71毒株的感染易伴發(fā)神經系統癥狀,是導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臨床上仍缺乏防治EV71感染的特效藥物及安全有效的疫苗。為進一步明確EV71的致病機制,本項工作以高致病性的EV71-HP臨床分離株及其經體外細胞培養(yǎng)適應的EV71-CCA毒株的基因組RNA為模板,應用反向遺傳學方法構建了二者的感染性克隆。研究表明HP株在細胞中的增殖速度明顯快于CCA株。兩株基于感染性克隆的拯救病毒分別保持了與各自母本株基因組序列的一致性,同時也保留了母本株增殖表型的差異,包括病毒的增殖速度以及病毒的溫度敏感性。本工作將促進對EV71的致病機制以及對EV71疫苗的研究。
[Abstract]:The infect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EV71 strain is easy to be accompanied by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which i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drugs to prevent and treat EV71 infection and a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EV71, the highly pathogenic EV71-HP clinical isolates and the EV71-CCA strain adapted by cell culture in vitro were used as templates to construct the infectious clones of EV71-CCA by reverse gene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HP strain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of CCA strain. The two rescue viruses based on infectious clon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omic sequences of their mother strains, and retained the differences in phenotypic proliferation of the female strains, including the speed of virus prolifer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the virus. This work will promote the pathogenesis of EV 71 and the study of EV 71 vaccine.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y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基金】:十二五“新藥創(chuàng)制”科技重大專項基金(2012ZX09301-002-004) 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基金(2013ZX10004601-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401675)
【分類號】:R373.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世力,楊帆,金奇;腸道病毒71型的研究進展[J];病毒學報;2003年03期
2 李晶華;方小楠;;腸道病毒71型研究進展[J];病毒學報;2011年03期
3 陳麗;楊志建;周正;蔡威特;滕新澤;張高峽;;腸道病毒71型3C蛋白酶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及活性研究[J];病毒學報;2012年03期
4 楊永華;邵強;皮川真;楊全中;蘇志國;;凝膠過濾層析參數對EV71病毒粗提液分離效果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5 孫良;萬俊峰;;手足口病重復感染的系統綜述[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年06期
6 杜昆;李琦;劉學政;;兩種不同方法檢測腸道71型病毒的比較[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02期
7 周晶;安永梅;張靜;單建偉;金寶國;刁玉霞;陳麗紅;楚貴峰;李寶有;;2008~2010年吉林地區(qū)重癥手足口病臨床分析及早期識別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年10期
8 倪進東;葉冬青;;腸道病毒71型感染流行特征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8年03期
9 李顯;手足口病研究新進展[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02年04期
10 劉娟;李康;楊靜;王升啟;;腸道病毒71型(EV71)ICR乳鼠動物模型的建立[J];軍事醫(yī)學;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亮;吳斌;湯奮揚;祁賢;許可;嵇紅;朱鳳才;祖榮強;霍翔;孟繁岳;;江蘇省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2 H.Yaqing;Z.Wenping;Y.Zhiyi;W.Xionghu;Y.Shouyi;Y.Hong;D.Yingchun;H.Guifang;;Detec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A];2012深圳市預防醫(yī)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H.Yaqing;Z.Wenping;Y.Zhiyi;W.Xionghu;Y.Shouyi;Y.Hong;D.Yingchun;H.Guifang;;Detec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A];2012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娟;腸道病毒EV71 VP1基因的優(yōu)化和免疫原性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何萍;黃金方治療外感病的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1年
3 周世力;腸道病毒71型基因組研究和SARS冠狀病毒結構蛋白的鑒定與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4年
4 陳盼;人腸道病毒71型和日本腦炎病毒進入細胞機制的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3年
5 王靜;EV71 3C蛋白酶及其與抗病毒藥物相互作用的結構生物學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1年
6 王驥濤;2009年河南省洛陽市、開封市手足口病病原譜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7 鄧軍霞;靶向5’UTR的化學修飾siRNAs抑制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8 王曉雯;高致病小RNA病毒病毒樣顆粒的制備及部分顆粒的免疫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呂鐵鋼;腸道病毒71型感染致小鼠腦線粒體損傷及可能機制研究[D];青島大學;2013年
10 何德磊;腸道病毒71型與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聯合滅活疫苗及聯合表位疫苗的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賀娟;腸道病毒71型熒光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評價[D];鄭州大學;2010年
2 趙國平;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檢測方法的建立和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薇;腸道病毒71型感染恒河猴嬰猴模型的建立及其傳播感染特性分析[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1年
4 李江;EV71病毒抗原蛋白VP1基因重組載體疫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王艷;長沙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張福順;腸道病毒71型VP1蛋白粘膜免疫效果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7 張黎;人源抗EV71病毒基因工程抗體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8 隋吉林;635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9 范張潔;腸道病毒71型VP1基因及2A基因和蛋白質特征[D];鄭州大學;2011年
10 夏巍;腸道病毒EV71基因檢測技術的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麗云;;構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性克隆的研究進展[J];廣東畜牧獸醫(yī)科技;2011年06期
2 徐紹建;李俊;曹帥;時建立;周順;徐文;張秀美;王金寶;;豬圓環(huán)病毒2型全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構建[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9年01期
3 王光祥;鄭海學;尚佑軍;劉艷紅;常艷燕;田宏;吳錦艷;陳江濤;劉湘濤;;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的構建[J];中國獸醫(yī)科學;2009年11期
4 王明亮;刁有祥;紀巍;孔義波;高繼明;;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的構建[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1年03期
5 呂健;韋祖樟;高飛;鄭海紅;童光志;袁世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強弱毒株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及鑒定[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2年10期
6 李祥健;張建武;呂健;余丹丹;姚火春;袁世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和應用[J];生物工程學報;2008年09期
7 韓秀娥;全滟平;高旭;相文華;周建華;;馬傳染性貧血病毒N-連接糖基化回復突變的感染性克隆構建[J];微生物學報;2008年03期
8 朱麗杰;李剛;曲哲會;王君偉;;口蹄疫病毒全長cDNA感染性克隆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8年02期
9 吳海祥,張楚瑜;正鏈RNA病毒基因組感染性克隆研究進展[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2年04期
10 邵小雪;周雙海;謝俊嶺;冉多良;;豬圓環(huán)病毒1型感染性克隆的構建[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雙海;謝俊嶺;;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構建的比較分析[A];“生泰爾”杯全國養(yǎng)豬技術征文大賽——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豬學分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生豬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劉長明;危艷武;陸月華;張朝霞;袁婧;黃立平;;豬圓環(huán)病毒1型感染性克隆的構建與病毒拯救[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七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祥健;張建武;呂健;余丹丹;姚火春;袁世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和應用[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三屆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薇;余興龍;羅維;白霞;李潤成;黎滿香;葛猛;王亞;向衛(wèi)軍;李晶;;三種亞群PCV-2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及體內外感染性試驗[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徐卓菲;司有輝;劉瑞峰;錢平;李祥敏;陳煥春;;豬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感染性克隆平臺的構建[A];2006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陳義鋒;趙亞榮;趙建增;;PRRSV感染性克隆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三屆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張考;仲飛;李秀錦;陳慧慧;李文艷;溫潔霞;;含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PRRSV感染性克隆的制備及特性分析[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8 孔義波;張興曉;姜世金;趙欽;孫亞妮;;內源性禽白血病病毒SD0501株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及鑒定[A];山東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潘夢;楊小蓉;郭鑫;張大丙;楊漢春;;3型鴨甲肝病毒C-GY株全長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和病毒拯救的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李爽;章麗嬌;孫海港;蘇文良;韓博;蘇敬良;;鴨BYD病毒全長感染性克隆的構建與拯救病毒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十二次人獸共患病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第十四次教學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善瑞;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及其弱毒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和應用[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
2 黃勤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及其復制子載體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于敏;豬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構建[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4 耿合員;人冠狀病毒NL63中國株全基因組的測序與感染性克隆構建[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年
5 張輝;偽狂犬病毒間質蛋白UL14功能研究及TK~-/gG~-株感染性克隆構建[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劉少寧;PRRSV不同毒株感染MARC-145細胞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及ZCYZ株感染性克隆的拯救[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2年
7 黃海龍;福建省HIV-1CRF01_AE流行株的表型分析、基因序列特征、膜蛋白表達及感染性克隆構建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敬;鵝圓環(huán)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及其轉染試驗[D];浙江大學;2010年
2 吳星星;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新疆株的分離鑒定及感染性克隆的構建[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李祥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和應用[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4 鐘志成;帶有綠色熒光蛋白標記的中國馬傳染性貧血病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的構建[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李長龍;豬嵴病毒全長cDNA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及拯救[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年
6 鄭翠玲;貓杯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和感染性克隆的構建[D];吉林大學;2007年
7 陳君豪;DHAV-1感染性克隆構建及其部分生物學活性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2年
8 楊順利;圓環(huán)病毒Ⅱ型感染性克隆的構建及多串連表位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
9 孫海亮;豬圓環(huán)病毒ⅡRep啟動子功能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構建[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李薇;1A、1B和1C3種亞群PCV-2感染性克隆的構建[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45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04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