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病理論文 >

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術前檢測皮膚腫瘤邊界的臨床意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10-31 14:52

  本文關鍵詞:體表腫瘤生長方式的病理學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0年

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術前檢測皮膚腫瘤邊界的臨床意義研究

劉峰  

【摘要】: 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是近年來新興的具有高分辨率的光學顯微鏡,其具有原位、實時、動態(tài)三維等特點,從而保證可以在細胞生理狀態(tài)下進行診斷,還可實時動態(tài)地對同一組織多次成像,減少了傳統(tǒng)切片制作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由于CLSM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常被用于皮膚疾病特別是皮膚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同時還可以幫助術者快速確定需要切除的皮損邊界,方便手術范圍的評估。 皮膚腫瘤大多見于老年人,以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為多見,腫瘤首先是在細胞水平發(fā)生變化,肉眼無法準確地判定惡性病變的切除范圍,Mohs顯微外科手術是皮膚外科技術與特殊冰凍組織切片相結合的一種手術方法,具有可實時觀察手術標本的特點,不僅能保證一次手術完整徹底切凈腫瘤組織,使腫瘤復發(fā)率相當?shù)秃蛡谝子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皮膚缺損面積,為進一步整形修復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其手術費用高、手術時間長,限制了在國內的的進一步開展,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測定皮膚腫瘤邊界的新技術。 本研究通過應用CLSM觀察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細胞上皮瘤患者皮損周邊情況,確定腫瘤邊界,與組織病理學結果相比較,從而為CLSM測定腫瘤邊界提供理論依據(jù)。 實驗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應用CLSM觀察健康人的皮膚結構,健康志愿者12人,年齡41歲-73歲,平均年齡57歲。檢測前臂皮膚,得到正常皮膚CLSM圖像,與傳統(tǒng)組織病理作對比;第二部分應用CLSM觀察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皮損周邊圖像,確定腫瘤邊界,與組織病理確定的邊界進行分析對比,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t檢驗;第三部分應用CLSM觀察基底細胞上皮瘤患者皮損周邊圖像,確定腫瘤邊界,與組織病理確定的邊界進行分析對比,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t檢驗。 第一部分研究獲得與病理切片相對應的正常皮膚的CLSM圖像特征;第二部分應用CLSM對10例病理已確診為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皮損邊緣處進行觀測、記錄,與病理檢測邊界進行對比,在統(tǒng)計學上無明顯差異,將CLSM觀測結果與常規(guī)手術切除邊界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CLSM組明顯低于常規(guī)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三部分應用CLSM對11例病理已確診為基底細胞上皮瘤患者皮損邊緣處進行觀測、記錄,與病理檢測邊界進行對比,在統(tǒng)計學上無明顯差異,將CLSM觀測結果與常規(guī)手術切除邊界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CLSM組明顯低于常規(guī)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結論:CLSM可有效確定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細胞上皮瘤患者皮損邊界,指導臨床手術切除病灶。CLSM具有實時、無創(chuàng)的特點,在指導皮膚腫瘤切除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39.5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研究現(xiàn)狀、成果10
  • 研究目的、方法10-11
  • 一、正常皮膚的CLSM研究11-14
  • 1.1 材料與方法11-12
  • 1.1.1 材料11
  • 1.1.2 實驗方法11-12
  • 1.2 結果12-14
  • 二、CLSM術前檢測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皮損邊界的研究14-19
  • 2.1 材料與方法14-15
  • 2.1.1 材料14
  • 2.1.2 實驗方法14-15
  • 2.1.3 分析方法15
  • 2.2 結果15-19
  • 三、CLSM術前檢測基底細胞上皮瘤患者皮損邊界的研究19-24
  • 3.1 材料與方法19-20
  • 3.1.1 材料19
  • 3.1.2 實驗方法19-20
  • 3.1.3 分析方法20
  • 3.2 結果20-24
  • 討論24-31
  • 結論31-32
  • 參考文獻32-35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35-36
  • 綜述36-42
  • 綜述正文36-39
  • 綜述參考文獻39-42
  • 致謝42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梅立新,張迎春,宮鳳春;皮膚病理組織制片的體會[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沈柱;陳凌;李承新;張選棉;高天文;;尋常型銀屑病的皮膚CT特征初探[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8年04期

    3 李航;;皮膚外科系列講座(五)——Mohs顯微描記手術[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年12期

    4 李泓馨;張選棉;高天文;;“皮膚CT”——皮膚病診斷的新手段[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年07期

    5 劉華緒;鄭志忠;任秋實;;基于光學共聚焦原理的皮膚在體三維成像系統(tǒng)及應用[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清;鄭其樂;黃長松;;皮膚CT在基底細胞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3年05期

    2 沈柱;陳凌;李承新;張選棉;高天文;;尋常型銀屑病的皮膚CT特征初探[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8年04期

    3 李航;;皮膚外科系列講座(十四)——皮膚外科發(fā)展的展望與思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年10期

    4 李凡;華偉;周虎;米新陵;蔡華;;Mohs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皮膚惡性腫瘤23例臨床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年01期

    5 頡玉勝;陳燕;彭學標;范文成;宋維旭;瞿平原;魏翠萍;;ALA光動力療法治療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年03期

    6 李玉華;;mohs顯微描記手術治療皮膚基底細胞癌的護理[J];農墾醫(yī)學;2011年04期

    7 萬川;薛瑋;胡國紅;何萍秀;吳憶;羅來華;;皮膚CT在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汗管瘤診斷中的應用[J];江西醫(yī)藥;2012年06期

    8 王婷;張寧;后桂榮;余學飛;;幾種機器學習方法在黑色素瘤計算機輔助診斷中的性能比較[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年06期

    9 陸茂;葉俊儒;彭科;樊元春;黃蓉飛;;62例Ⅰ、Ⅱ期皮膚惡性黑素瘤回顧性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0年05期

    10 羅衛(wèi);馬春林;呂俊卿;蔡瑞康;;應用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對白癜風成像的觀察與研究[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2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華緒;非磨削激光膠原重組及無創(chuàng)檢測的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李穎;在體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在色素和腫瘤性皮膚病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娜;瞼板腺癌的臨床病例診治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梁淑靜;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監(jiān)測得膚寶治療白癜風療效及其在白斑性皮膚病中的應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吳紅杰;體表內部虛擬超譜圖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4 李歡;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檢測銀屑病皮損的臨床意義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金永紅;白癜風外周血CD4~+CD25~+Foxp3~+調節(jié)性T細胞水平與自體表皮移植聯(lián)合光療的關系及用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的觀察[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潘虹;大光斑低能量Q開關Nd:YAG激光治療黃褐斑的CLSM及臨床觀察[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封曉瑞;多模態(tài)反射熒光實時共聚焦成像系統(tǒng)的研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孫兆偉;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在表皮增生性疾病診斷和評估治療療效的應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查偉鋒;中藥五白膏對308nm準分子激光誘導豚鼠色素沉著模型的影響[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馬洪偉;體表腫瘤生長方式的病理學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華緒;鄭志忠;任秋實;;基于光學共聚焦原理的皮膚在體三維成像系統(tǒng)及應用[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寶軍,張海濤,,鄭茂榮;皮膚腫瘤癌基因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J];腫瘤;1994年05期

    2 喬少華,耿文軍,趙建華;CO_2激光治療皮膚腫瘤28例[J];河南腫瘤學雜志;1998年01期

    3 ;皮膚腫瘤[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9年07期

    4 尹銳,石永誠;紫外線誘導皮膚腫瘤形成的分子學機制[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2001年04期

    5 Gerger A.;Koller S.;Kern T. ;張憲旗;;體內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對黑素細胞性皮膚腫瘤的診斷適用性[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皮膚病學分冊;2005年08期

    6 畢新嶺;顧軍;;常見皮膚腫瘤診斷思路[J];皮膚病與性病;2010年04期

    7 ;皮膚腫瘤[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7年05期

    8 王躍東,吳金民,李偉,張暉,張強,袁鍵群;結腸癌皮膚轉移一例[J];中華腫瘤雜志;2002年01期

    9 蔡綏勍,陳麗榮,鄭敏;細胞信號傳導分子與皮膚腫瘤[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4年06期

    10 王婷婷;王琳;;淋巴瘤樣丘疹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宏;王洪東;高虹;;72例頭面部皮膚腫瘤臨床分析[A];吉林省醫(yī)學會第九次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唐鳴;;老年人顏面部皮膚腫瘤發(fā)病概況[A];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成立60周年慶典暨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詹太國;詹領;熊小剛;;局部皮瓣在頭面部皮膚腫瘤切除修復中的應用[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交流會、江西省第一次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學美容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家璧;;常見皮膚腫瘤診治鱗狀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摘要)[A];第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張斌;;會陰部皮膚腫瘤的皮膚外科治療和美容修復[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金香蘭;程禾;賈春實;張勇;高翔;陳杰;朱大海;;利用基因敲除小鼠研究MRG在皮膚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功能[A];中國遺傳學會模式生物與人類健康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李強;胡雪慧;齊顯龍;羅莉;高天文;;ALA光動力在頭面部皮膚腫瘤美容治療的療效總結與分析[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8 李強;胡雪慧;李承新;齊顯龍;羅莉;高天文;;ALA光動力在頭面部皮膚腫瘤美容治療的療效總結與分析[A];第七屆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美容與整形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月華;唐峰;楊秀芳;;汗管瘤發(fā)病機理的初步探討[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10 丁穎果;武玲慎;涂平;;幾種皮膚腫瘤端粒酶逆轉錄酶原位表達水平的比較研究[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皮膚科副教授 李航;[N];健康報;2011年

    2 蔣艷玲;[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3 孫揚;[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謝明霞;[N];健康報;2010年

    5 馮衛(wèi)東;[N];科技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王峰;[N];中國消費者報;2002年

    7 湘雅二醫(yī)院皮膚科 戴若玲 教授;[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8 潘越;[N];醫(yī)藥經濟報;2000年

    9 神經內科專家 匡培根;[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朱曉京 胡曉震 見習記者 徐巖;[N];沈陽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粟娟;CD147在惡性黑素色瘤細胞糖酵解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李泓馨;人皮膚鱗狀細胞癌A431、Colon16細胞系側群細胞分選及其生物學特性的初步鑒定[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3 龍庭鳳;TGF-β/Smad信號傳導通路及相關基因在日光性角化病中表達及意義[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4 李萍;結合珠蛋白在正常及病損皮膚中的表達[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5 高敏;一例中國點狀掌跖角皮病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及搜尋[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6年

    6 李娟;膠原三螺旋重復蛋白1抑制TGF-β1誘導的瘢痕組織Ⅰ型膠原的表達[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顏薇;應用基因芯片技術探索中國漢族女性皮膚光老化及雌激素源性皮膚固有老化相關基因及作用機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8 張春敏;Survivin, Caspase-3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雄黃的體外干預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張治中;RUNX3基因遺傳變異、表達水平與膀胱癌和黑色素瘤發(fā)生的流行病學及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趙忠芳;普萘洛爾治療血管瘤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及臨床應用[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峰;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術前檢測皮膚腫瘤邊界的臨床意義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袁波;311例皮膚腫瘤回顧性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3 焦亞寧;寧夏五大醫(yī)院2002-2011年皮膚常見腫瘤發(fā)病情況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劉宇博;APOOBEC3G蛋白在尖銳濕疣及幾種皮膚腫瘤中的表達[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徐亞楠;非黑素瘤性皮膚腫瘤中Beta-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分析及機制探討[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鄭廣勇;多發(fā)性毛發(fā)上皮瘤致病基因的定位與克隆[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4年

    7 華?;環(huán)氧化酶-2在皮膚腫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07年

    8 魏芳;p27~(kip1)、MMP-9和α-Catenin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鄭州大學;2006年

    9 師小萌;細胞周期調控因子在皮膚良惡性腫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張碧紅;AQP3在皮膚腫瘤中的表達水平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體表腫瘤生長方式的病理學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00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00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ca7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