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fā)現(xiàn)攜帶插入序列IS1203變種的志賀毒素2基因的大腸桿菌O157:H7
發(fā)布時間:2017-12-27 22:21
本文關(guān)鍵詞:我國發(fā)現(xiàn)攜帶插入序列IS1203變種的志賀毒素2基因的大腸桿菌O157:H7 出處:《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200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O157:H7 志賀毒素 2 插入序列1203 變種(IS1203v)
【摘要】: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 與出血性腸炎、溶血性尿毒綜合征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癲這些傳染性疾病密切相關(guān)。志賀毒素(也稱作 Vero 細(xì)胞毒素)是大腸桿菌O157:H7 重要的致病性毒力因子,具有強(qiáng)烈的細(xì)胞毒性。志賀毒素分為志賀毒素 1 和志賀毒素 2 兩大家族,每個家族又可分為眾多變種。大腸桿菌 O157:H7 攜帶的志賀毒素型別與所致人類疾病的發(fā)展進(jìn)程密切相關(guān)。我國 1987 年首次從腹瀉患者標(biāo)本中分離到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O157:H7,1999 年和 2000 年在蘇、皖兩省發(fā)生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引起的暴發(fā),期間又從部分地區(qū)的環(huán)境及動物中陸續(xù)分離到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O157:H7。我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O157:H7 的流行情況值得重要關(guān)注和更多研究。 為了探索我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O157:H7 感染的流行病學(xué)情況,我們采用了聚和酶鏈反應(yīng)、核苷酸序列測定等方法,對 1992-2002 年我國部分地區(qū)(主要是曾經(jīng)暴發(fā)過 O157:H7 感染的蘇、皖兩省)分離到的 289 株產(chǎn)志賀毒素的大腸桿菌 O157:H7 所攜帶的志賀毒素基因型別進(jìn)行了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志賀毒素 2 基因存在于 3 株大腸桿菌 O157:H7 中,其中編號為 02F044 和 99B113 的 2 株大腸桿菌 ·2· O157:H7 均分離自江蘇羊糞標(biāo)本,編號為 9 的 1 株大腸桿菌 O157:H7 分離自安徽豬糞標(biāo)本。經(jīng)過核苷酸序列測定和序列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這 種新型的志賀毒素 2 基因均有一長度為 1313bp 的插入片段,導(dǎo)致長度 為 1241bp 的野生型志賀毒素 2 基因增長為 2554bp。該插入片段包括一 長度為 1310bp 的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和因插入產(chǎn)生的長 度為 3bp 的同向重復(fù)序列(direct repeat , DR)。除這段 3bp 的同向重復(fù) 序列外,這三段長 1310bp 插入序列完全一致,與 1999 年日本報道的 插入在志賀毒素2基因中的插入序列1203變種(insertion sequence 1203 variant,IS1203v)(stx2::IS1203v)有 100%的序列同源性。這是首次在 我國發(fā)現(xiàn)攜帶 stx2::IS1203v 的大腸桿菌 O157:H7 菌株。此外,IS1203v 在這 3 株菌的志賀毒素 2 基因中的插入位置各不相同,而且其中大腸 桿菌 02F044 和 9 的 IS1203v 的開放性讀碼框與各自 Stx2 A、B 亞單位 的開放性讀碼框方向相反,另一株大腸桿菌 99B113 的 IS1203v 的開放 性讀碼框與 Stx2 A、B 亞單位的開放性讀碼框方向相同。提示 IS1203v 的插入可能引起志賀毒素 2 的在產(chǎn)量或活性功能的改變。 此外,對這 3 株攜帶 stx2::IS1203v 的大腸桿菌 O157:H7 進(jìn)行常規(guī) 方法制備志賀毒素 2 并對其制備的產(chǎn)物進(jìn)行 HeLa、Vero 細(xì)胞毒試驗分 析,將測定 HeLa、Vero 細(xì)胞乳酸脫氫酶釋放量做為志賀毒素 2 細(xì)胞毒 性的一個指示。我們發(fā)現(xiàn)這用這 3 株菌的志賀毒素 2 制備產(chǎn)物對 HeLa 和 Vero 細(xì)胞均能產(chǎn)生致細(xì)胞病變作用的形態(tài)學(xué)改變。志賀毒素 2 的制 備產(chǎn)物對細(xì)胞乳酸脫氫酶釋放量的結(jié)果顯示,在 18 小時內(nèi),大腸桿菌 02F044、99B113 和 9 志賀毒素 2 的制備產(chǎn)物分別對 HeLa 細(xì)胞產(chǎn)生了 25.16%、26.08%、26.07%的乳酸脫氫酶釋放量,比僅攜帶志賀毒素 2 的陽性對照菌株 51.62%的乳酸脫氫酶釋放量低;對 Vero 細(xì)胞分別為 31.15%、30.31%、31.32%,也低于陽性對照菌株 40.53%的乳酸脫氫 酶釋放量。提示 IS1203v 的插入對志賀毒素 2 的活性有所影響。經(jīng)統(tǒng) 計學(xué)分析顯示,3 株菌志賀毒素 2 的制備產(chǎn)物對 HeLa 細(xì)胞乳酸脫氫酶 釋放的值均低于僅攜志賀毒素 2 的大腸桿菌 O157:H7 陽性對照菌株 (P0.05);但對 Vero 細(xì)胞而言,3 株菌志賀毒素 2 的制備產(chǎn)物的乳酸 脫氫酶釋放的值與僅攜志賀毒素 2 的大腸桿菌 O157:H7 陽性對照菌株
[Abstract]: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 O157:H7) and hemorrhagic enteritis,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nd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these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closely related. Shiga toxin (also known as Vero cytotoxin)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virulence factor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which has strong cytotoxicity. Shiga toxin is divided into two families of Shiga toxin 1 and Shiga toxin 2, and each family can be divided into many varieties. The type of Shiga toxin carried by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disease. China in 1987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specimens in patients with diarrhea were isolated from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1999 and 2000 in Jiangsu and Anhui two province the intestinal Escherichia coli outbreak caused by O157:H7, while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animal parts in succession in isolated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The prevalence of entero 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 China deserves important attention and more research.
【學(xué)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R378
【引證文獻(xiàn)】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李群和;基于壓電免疫生物傳感器的大腸桿菌O157:H7檢測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6年
,本文編號:13434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434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