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胞外酶及核酸酶編碼基因研究
本文關鍵詞: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胞外酶及核酸酶編碼基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胞外酶 殺白細胞素 溶血素 致病性
【摘要】:目的調查一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中蛋白酶、葡激酶、透明質酸酶、脂酶及核酸酶編碼基因攜帶狀況,分析MRSA胞外酶基因的構成。方法 24株MRSA分離自浙江湖州解放軍98醫(yī)院,用儀器法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看家基因spaPCR法鑒定菌種后,再作甲氧西林耐藥決定基因mecAPCR檢測,確認為MRSA,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的方法檢測絲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ssp、splB、葡激酶編碼基因sak、透明質酸酶編碼基因hysA、脂酶編碼基因lip及核酸酶編碼基因nuc。結果 6種酶分子編碼基因均呈陽性,陽性率100.0%;殺白細胞素編碼基因pvl、lukE、psm-mec檢出率分別為62.5%、100.0%、100.0%,lukM、psmα等兩種基因中無陽性發(fā)現(xiàn);溶血素編碼基因hla、hld、hlg-2檢出率分別為91.7%、100.0%、100.0%,hlb、hlg等兩種基因中無陽性發(fā)現(xiàn);24株MRSA基因檢測結果可分為3種陽性檢出模式,其中ssp、splB、sak、hysA、lip、nuc、pvl、lukE、psmmec、hla、hld、hlg-2共12種基因陽性模式有15株,占62.5%。結論 24株MRSA中的每一株均有多種胞外酶和多種細胞毒素編碼基因陽性,胞外酶與細胞毒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宿主炎癥的主要機制,MRSA同時攜帶多種胞外酶和多種細胞毒素編碼基因為國內首次發(fā)現(xiàn)。
【作者單位】: 寧波市第二醫(yī)院干細胞實驗室;解放軍第98醫(yī)院檢驗科;寧波市第二醫(yī)院急診科;
【關鍵詞】: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胞外酶 殺白細胞素 溶血素 致病性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LY13H190008) 寧波市社發(fā)擇優(yōu)委托基金資助項目(2010C50038)
【分類號】:R378.11
【正文快照】: 2012-2014年國內雖然已有多位學者作了一些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編碼基因檢測研究,并在中外刊物上作了報道[1-3],但鮮有涉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蛋白酶、葡激酶、透明質酸酶、脂酶及核酸酶編碼基因研究報道[1-3]。我們收集了24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為了解這些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唐朝貴;林濤;李前輝;嵇俊;;金黃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及3種毒力因子編碼基因檢測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年2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意振;李潮;;MRSA菌皮膚軟組織炎癥分離株黏附素與細胞毒素編碼基因研究[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年03期
2 程運濤;吳為民;常青;朱健銘;翁幸鐾;歐陽冰;李琴;;社區(qū)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兒童分離株功能基因分型[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20期
3 董筱莉;韓蘭秀;周劍波;金花;張麗君;王敏霞;;葡萄球菌屬16種黏附素編碼基因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2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高延瑞;皮膚微生態(tài)與皮膚屏障相關性探討[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糜祖煌;金輝;秦玲;;葡萄球菌屬連續(xù)分離株毒力與耐藥基因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年04期
2 肖永紅;沈萍;魏澤慶;陳云波;孔海深;楊青;張偉麗;陳曉;李蘭娟;;Mohnarin 2011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年2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克鋒,高謙,汪美先,姜紹諄,徐月清,王麗莉;單純皰疹病毒1型約105000道爾頓糖蛋白的鑒定及其編碼基因的定位[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88年04期
2 張鼎;孫西美;邵正仁;陳傳好;;SPRR1A編碼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7年04期
3 喻學忠,徐德勝;CD23表達及其調控[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4 本刊編輯部;;孟加拉腹瀉病研究國際中心部分研究工作進展[J];國外醫(yī)學.生物制品分冊;1981年06期
5 李家斌,李旭,馬亦林,俞云松;TEM-105編碼基因的克隆與原核表達[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年02期
6 ;我國破譯乙肝病毒基因組新編碼基因[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4年04期
7 李家斌,李旭,馬亦林,俞云松;TEM-104編碼基因的克隆與原核表達[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4年06期
8 熊自忠,朱德妹,汪復,張嬰元;CTX-M-12編碼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序列分析[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3年02期
9 楊倩,董菁,成軍,劉妍,洪源,王建軍,王琳,張樹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中前-X-編碼基因啟動子序列的確定及轉錄活性的鑒定[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3年09期
10 馬士恒,陳宇萍,安洪明,王華,孟祥芝,劉翠英,杭長壽;漢坦病毒全NP蛋白及其型特異區(qū)編碼基因的克隆及表達[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潤生;;非編碼基因的生物功能[A];生物膜與重大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汪軍梅;;小鼠載脂蛋白CⅡ編碼基因的表達[A];泛環(huán)渤海地區(qū)九省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11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3 齊名;陳亞利;姚凱;邢嘉翊;朱琴;;二球懸鈴木花粉變應原編碼基因克隆的制備[A];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李江;高小平;;組織蛋白酶L全長編碼基因的克隆、表達及活性鑒定[A];第九屆全國酶學學術討論會暨鄒承魯誕辰85周年紀念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屈良鵠;;非編碼基因生物學—從生命起源到轉化醫(yī)學[A];生命的分子機器及其調控網絡——2012年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2年
6 黃敏;;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3-羥基丁酮(acetoin)酶系統(tǒng)編碼基因的克隆[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七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7 陳靜;李多川;;嗜熱毛殼菌熱穩(wěn)定糖化酶純化及其編碼基因的克隆與表達[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高鵬;單安山;馮興軍;畢重朋;;LfcinB15-Mag12編碼基因的合成及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營養(yǎng)學分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一福;首次成功分離出HPA全長編碼基因[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黃顯斌、唐明山;成功破譯乙肝病毒新編碼基因[N];解放軍報;2003年
3 記者 李天舒;人類外顯子區(qū)域精細遺傳圖譜繪出[N];健康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軍;人腦組織Nav1.5 Na~+通道編碼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郭杏莉;基于網絡模型的基因相關預測問題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雷;基于序列特征預測蛋白質編碼基因及其啟動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庫瑪娜(NDIKUMANA Yvonne);敲除莽草酸轉運蛋白編碼基因shiA對莽草酸積累影響[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3 甄東曉;耐熱果膠酸裂解酶編碼基因pel9A的克隆與表達[D];江南大學;2006年
4 王悅;苔蘚植物中NBS編碼基因的分離與演化分析[D];南京大學;2012年
5 李喜梅;乙腦病毒prME蛋白與鼠免疫球蛋白G Fc段編碼基因的融合構建及鑒定[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劉妍;丙型肝炎病毒非結構蛋白4A、4B與肝細胞相互作用的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10786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7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