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Rho激酶抑制劑FSD-C10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22:47
目的:探討新型Rho激酶抑制劑FSD-C10對APP/PS1雙轉基因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方法:20只8月齡雄性APP/PS1雙轉基因小鼠隨機分為AD模型組和FSD-C10治療組,每組10只,分別經(jīng)腹腔注射生理鹽水和FSD-C10(25 mg·kg-1·d-1),持續(xù)治療2個月;10只同月齡同性別野生型小鼠作為對照組。應用莫里斯水迷宮實驗及SMART 3.0行為學系統(tǒng)記錄并分析各組小鼠空間認知功能;免疫熒光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小鼠腦組織中β-淀粉樣蛋白(Aβ)、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突觸相關蛋白[包括突觸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噁唑丙酸受體(AMPAR)和突觸后致密區(qū)蛋白95(PSD-95)]的分布與表達;Western blot技術檢測小鼠腦組織中第668位蘇氨酸磷酸化的淀粉樣前體蛋白[p-APP(Thr668)]、β位點APP剪切酶1(BACE1)及突觸相關蛋白的表達。結果:與AD模型組比較,FSD-C10治療組APP/P...
【文章來源】: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9,35(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各組小鼠認知功能的Morris水迷宮測試
免疫熒光組織化學染色檢測 APP/PS1 Tg小鼠海馬DG區(qū)、海馬CA3區(qū)及皮層區(qū)突觸相關蛋白的表達,結果顯示,與AD模型組相比,FSD-C10治療組小鼠這些區(qū)域出現(xiàn)synaptophysin、AMPAR-1和AMPAR-2蛋白的陽性反應細胞表達,染色較深,海馬DG區(qū)、海馬CA3區(qū)及皮層區(qū)陽性細胞體積大,呈圓形或橢圓形,見圖4A、B。圖3 Western blot 法檢測各組小鼠腦組織內(nèi)APP和BACE1蛋白的表達
Western blot 法檢測各組小鼠腦組織內(nèi)APP和BACE1蛋白的表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跑臺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記憶能力和突觸可塑性的影響[J]. 劉濤,白石,黃悅.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6(12)
[2]Linking multiple pathogenic pathways in Alzheimer’s disease[J]. Rami Bou Khalil,Elie Khoury,Salam Koussa.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6(02)
[3]β淀粉樣蛋白在老年癡呆癥突觸活動改變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 王明華,周柏玉,付學鋒. 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 2015(05)
本文編號:3436960
【文章來源】: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9,35(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各組小鼠認知功能的Morris水迷宮測試
免疫熒光組織化學染色檢測 APP/PS1 Tg小鼠海馬DG區(qū)、海馬CA3區(qū)及皮層區(qū)突觸相關蛋白的表達,結果顯示,與AD模型組相比,FSD-C10治療組小鼠這些區(qū)域出現(xiàn)synaptophysin、AMPAR-1和AMPAR-2蛋白的陽性反應細胞表達,染色較深,海馬DG區(qū)、海馬CA3區(qū)及皮層區(qū)陽性細胞體積大,呈圓形或橢圓形,見圖4A、B。圖3 Western blot 法檢測各組小鼠腦組織內(nèi)APP和BACE1蛋白的表達
Western blot 法檢測各組小鼠腦組織內(nèi)APP和BACE1蛋白的表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跑臺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記憶能力和突觸可塑性的影響[J]. 劉濤,白石,黃悅.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6(12)
[2]Linking multiple pathogenic pathways in Alzheimer’s disease[J]. Rami Bou Khalil,Elie Khoury,Salam Koussa.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6(02)
[3]β淀粉樣蛋白在老年癡呆癥突觸活動改變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 王明華,周柏玉,付學鋒. 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 2015(05)
本文編號:3436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34369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