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研究
本文關鍵詞: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移動設備終端等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整個社會的媒體生態(tài)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和依靠媒介獲取更多更全的信息和資源。隨著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回歸自然、生態(tài)旅游、健康消費”的精神生活,民俗生態(tài)旅游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地處鄂西南的大山里的城市恩施,由于交通、信息、教育各方面相當滯后,依然保存著天然秀美的自然風光、質樸傳統(tǒng)充滿神秘的原生態(tài)民俗,這些都為當地旅游發(fā)展提供了熱門資源,構成了一道道令人嘖嘖稱奇的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魅力景觀。加強對土家民俗文化的傳播可以豐富恩施旅游開發(fā)項目、提高恩施旅游開發(fā)層次,促進恩施旅游經濟發(fā)展。反過來,恩施旅游開發(fā)又有助于土家民俗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有利于土家民俗文化的發(fā)掘和保護。現今,我們要進一步凸顯恩施土家民俗文化生態(tài)的比較優(yōu)勢,就應加大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就顯得越來越舉足輕重。本文采用傳播學、民俗學的基本理論,運用內容分析法和田野調查法,從傳播學的角度研究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分析鄂西土家民俗文化的傳播環(huán)境、傳播類型以及傳播效果。我們發(fā)現,現今在土家民俗文化的傳播過程中還存在傳播主體的媒介素養(yǎng)缺乏,這導致旅游中人際傳播土家民俗文化的效果不理想;其次還存在旅游資源整合欠缺以及旅游文化產品不夠豐富等問題。故本文通過分析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發(fā)展中的傳播的現狀和問題,從傳播方針策略、傳播過程、傳播主體素養(yǎng)以及媒介運用方面提出一些對策,希望能使恩施州的旅游品牌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并產生深遠影響;對旅游者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實現當地經濟大發(fā)展和文化大發(fā)展的雙贏。
【關鍵詞】:土家民俗 文化傳播 旅游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127;G20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緒論9-14
- 一、研究動因與研究意義9-10
- (一) 研究動因9
- (二) 研究意義9-10
- 二、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10-11
- (一) 研究方法10
- (二) 創(chuàng)新點10-11
- 三、文獻綜述11-14
- (一) 關于土家民俗文化的開發(fā)和保護11-12
- (二) 關于土家民俗文化與旅游發(fā)展的關系12-13
- (三) 關于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13-14
- 第一章 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及恩施旅游發(fā)展概況14-23
- 一、鄂西土家民俗文化概況14-18
- (一) 鄂西土家族14-15
- (二) 鄂西土家民俗文化15-18
- 二、恩施州旅游發(fā)展概況18-23
- (一) 旅游經濟總量翻番20-21
- (二) 旅游核心要素總量翻番21-22
- (三) 就業(yè)人數翻番22-23
- 第二章 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分析23-39
- 一、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環(huán)境23-27
- (一) 自然環(huán)境23-25
- (二) 政策環(huán)境25
- (三) 媒介環(huán)境25-27
- (四) 人文環(huán)境27
- 二、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類型27-35
- (一) 人際傳播27-29
- (二) 大眾媒介傳播29-35
- 三、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效果35-39
- (一) 旅游經濟更快的進步和發(fā)展35-36
- (二) 民俗文化更好的保護和傳承36-39
- 第三章 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傳播的問題與對策39-46
- 一、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傳播的問題39-41
- (一) 傳播主體媒介素養(yǎng)缺乏39
- (二) 旅游資源整合欠缺39-40
- (三) 旅游文化產品單一40-41
- 二、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傳播的對策建議41-46
- (一) 培養(yǎng)土家民俗文化傳播傳承人才41
- (二) 整合旅游資源,豐富旅游項目41-43
- (三) 開發(fā)土家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產品43-46
- 結語46-47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蘇5500年文化遺址內建農業(yè)開發(fā)區(qū)引爭議[J];華夏星火;2007年10期
2 戴維·納特利;赫俊紅;;水下文化遺址:開啟歷史之密藏[J];國際博物館(中文版);2008年04期
3 于耀洲;;關于齊齊哈爾市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fā)的思考[J];理論觀察;2009年02期
4 周阿江;劉思弘;;浦東軍事文化遺址全市最多[J];浦東開發(fā);2010年10期
5 麻紅英;蘇玉剛;蘇彩紅;;給歷史留下完整的印記(下篇) 2007-2008年“世界百大瀕危文化遺址”[J];科學生活;2007年09期
6 方陵生;;瀕危的歷史文化遺址[J];大自然探索;2010年06期
7 趙海燕;;高廟文化遺址——鳳舞萬年[J];老年人;2012年01期
8 林金木;;一處不應被遺忘的歷史文化遺址[J];杭州文博;2013年01期
9 俞偉超;楚文化中的神與人[J];民族藝術;2000年01期
10 白晉虎;關于太原歷史文化的幾點認識[J];前進;200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毓瑗;;海西地區(qū)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A];海西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產業(yè)化發(fā)展問題研討會專刊[C];2002年
2 林光紀;;福建曇石山文化遺址的海洋社會學考察[A];2013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四屆海洋社會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3 火補舍日;;涼山尚存多處南詔文化遺址[A];滇川黔桂四。▍^(qū))毗鄰縣第二屆彝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宋大川;;北京地下文化遺產保護淺見[A];北京學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5 謝壽球;;布洛陀文化遺址的發(fā)現與廣西古文化沉積層的分布規(guī)律[A];歷史的啟示——右江流域民族歷史文化與經濟開發(fā)研討會暨廣西歷史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3年
6 馬照南;;論武夷文化的兩座高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學會組織專家學者聯合簽名[A];《圓明園》學刊第六期[C];2008年
8 宋大川;;北京地下文化遺產保護淺見[A];北京古都歷史文化講座[C];2009年
9 杜獻寧;;以河北歷史文化資源發(fā)展文化產業(yè)項目的對策措施研究[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10 呂何生;;安陽洹漳文化體系研究[A];中國古都研究(總第二十五輯)[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孫吉晶 通訊員 陳偉權;我市首次為茶文化遺址建碑[N];寧波日報;2007年
2 南京 根生;以溫情與敬意厚待文化遺址[N];南京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郭人旗;城市化浪潮下文化遺址的生存之路[N];中國文化報;2011年
4 上海奇創(chuàng)旅游規(guī)劃咨詢機構 趙玉華;文化遺址旅游開發(fā)與城市文明復興之路[N];中國旅游報;2012年
5 鄧海建;4000多年的文化遺址值多少錢[N];長沙晚報;2012年
6 江蘇省南通電視臺 鄧海建;4000年的文化遺址值多少錢[N];人民法院報;2012年
7 記者 董蕓;文化遺址保護 民資躋身主角[N];陜西日報;2013年
8 記者 才讓本;我州聚優(yōu)勢資源力促文化產業(yè)不斷發(fā)展[N];海南報;2014年
9 駐紅河州記者 趙貴成;做好調查申報 保護開發(fā)錫文化遺址[N];云南政協(xié)報;2014年
10 通訊員 陳甘樂 記者 肖軍;竹山園文化遺址出土大批舊石器文物[N];湖南日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鵬;齊齊哈爾主要歷史文化遺址探析[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2 劉衍;敦煌市陽關鎮(zhèn)水環(huán)境特征與文化遺址的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3 邱明東;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法律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外交學院;2016年
4 林肯(Lincoln Lin);中國現代化中的文化遺產保護[D];南京大學;2016年
5 周燎;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開發(fā)中的傳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6 蘭志丹;國際法視角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7 王琪越;納吐夫文化再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張珊珊;生肖文化的起源及其發(fā)展過程[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9 夏慧君;基于GIS的歷史文化遺址空間分布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10 黃超芬;江陵、長沙兩地東周楚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262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72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