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家·一帶一路》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06 18:47
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以和平發(fā)展為目標,與沿線國家攜手傾力打造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哆h方的家·一帶一路》作為記錄與傳播文化多樣性的影視載體,向觀眾呈現(xiàn)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之間的政治互信、經(jīng)濟共融與文化包容,具有重要的人文、歷史、社會與經(jīng)濟價值。本文聚焦《遠方的家·一帶一路》構建和傳播國家故事的跨文化傳播技巧,以跨文化適應與跨文化認同等相關跨文化傳播理論為指導,在筆者大量觀摩節(jié)目的基礎上進行了多維度探析。論文的第一部分論述的是節(jié)目“一帶一路”主題誕生的時代背景以及“一帶一路”系列節(jié)目相較于往期節(jié)目風格和主題的升華。作為“絲路精神”的傳承,《遠方的家·一帶一路》擴大了“行走”范圍,豐富了采訪內(nèi)容,拓寬了采訪層級,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跨文化報道實踐。論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從節(jié)目的三條跨文化傳播線索展開論述:首先,以地域為經(jīng),論述《遠方的家·一帶一路》對各國文化景觀的繪制和跨文化傳播手法;其次,以經(jīng)貿(mào)為緯,論述“一帶一路”倡議下節(jié)目對經(jīng)貿(mào)文化的跨文化傳播策略以及中資企業(yè)在面臨跨文化傳播障礙的過程中如何化解矛盾、克服難題,實現(xiàn)“本土化”進...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目標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
一、跨文化適應
二、跨文化認同
三、紀錄片的跨文化傳播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一、文本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對比研究法
第五節(jié) :研究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一章 《遠方的家》“一帶一路”主題的誕生
第一節(jié) 節(jié)目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一、古今傳承:歷史選擇的回歸
二、內(nèi)外開放:中外合作的共贏
三、減少誤判:友好形象的自塑
第二節(jié) “一帶一路”主題對節(jié)目風格的升華
一、國際化的行走范圍
二、多元化的報道題材
三、拓寬化的采訪層級
第二章 地域為經(jīng):《遠方的家·一帶一路》對各國文化景觀的繪制
第一節(jié) “版塊”到“版圖”:全球身份的“文化沉積”
第二節(jié) “編碼”與“細讀”:文化景觀的細膩表達
第三節(jié) “在場”與“體驗”:“文化中介”的親切傳播
第三章 產(chǎn)業(yè)為緯:《遠方的家·一帶一路》對各國經(jīng)貿(mào)文化的傳播
第一節(jié) 夯實合作: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
第二節(jié) 融通文化:中資企業(yè)“本土化”的戰(zhàn)略思維
第三節(jié) “一帶一路”經(jīng)貿(mào)故事的跨文化傳播技巧
一、借助“外嘴”講好商務故事,減少“文化折扣”
二、“以人為本”,以民生視角解讀重大項目
三、精準設置議題,傳遞好中國聲音
第四章 華僑為“橋”:《遠方的家·一帶一路》借助文化使者融通“經(jīng)緯”
第一節(jié) 華人華僑天然的資源優(yōu)勢
第二節(jié) 華人華僑推動跨文化傳播的路徑
一、堅守文化基因,培養(yǎng)文化自信
二、通過優(yōu)質(zhì)文化內(nèi)容縮小文化間距
三、積極融入主流社會,構建多重文化認同
第五章 節(jié)目對“一帶一路”倡議跨文化傳播的啟示
第一節(jié) 重拾文化記憶,尋找共通的文化空間
第二節(jié) 堅持宏大敘事的微觀表達
第三節(jié) 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跨文化交流理念
第四節(jié) 不足與反思
結語
附錄A 《遠方的家·一帶一路》中中資企業(yè)“走出去”與“本土化”的情況匯總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絲路”紀錄片跨文化傳播策略[J]. 朱琳.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9(03)
[2]講好中國故事 塑造國家形象——以《遠方的家·一帶一路》為例[J]. 朱曉彧,徐陽. 中國電視. 2018(11)
[3]習近平關于新聞輿論工作論述的新篇章——試論理解習近平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五個方面[J]. 張壘. 新聞與寫作. 2018(11)
[4]對外傳播視野下的“一帶一路”敘事框架——以央視《遠方的家》特別節(jié)目為例[J]. 陳欣鋼. 電視研究. 2018(05)
[5]新時代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新思路新作為[J]. 史安斌. 國際傳播. 2018(01)
[6]“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電視節(jié)目的傳播意義——以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為例[J]. 張喜麗. 新聞戰(zhàn)線. 2017(24)
[7]“一帶一路”題材紀錄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J]. 王鑫. 聲屏世界. 2017(12)
[8]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紀錄片國家形象塑造——以《一帶一路》為例[J]. 王慶福,文三妹. 新聞前哨. 2017(10)
[9]論國家形象跨文化轉(zhuǎn)向的可能性[J]. 單波.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10]國際軟實力博弈形勢與我國對外文化戰(zhàn)略布局建議[J]. 徐望. 理論研究. 2017(04)
博士論文
[1]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戰(zhàn)略研究[D]. 張泗考.河北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解讀“亞夏”的認同困境與精神危機[D]. 陳永娟.黑龍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28178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目標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
一、跨文化適應
二、跨文化認同
三、紀錄片的跨文化傳播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一、文本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對比研究法
第五節(jié) :研究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一章 《遠方的家》“一帶一路”主題的誕生
第一節(jié) 節(jié)目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一、古今傳承:歷史選擇的回歸
二、內(nèi)外開放:中外合作的共贏
三、減少誤判:友好形象的自塑
第二節(jié) “一帶一路”主題對節(jié)目風格的升華
一、國際化的行走范圍
二、多元化的報道題材
三、拓寬化的采訪層級
第二章 地域為經(jīng):《遠方的家·一帶一路》對各國文化景觀的繪制
第一節(jié) “版塊”到“版圖”:全球身份的“文化沉積”
第二節(jié) “編碼”與“細讀”:文化景觀的細膩表達
第三節(jié) “在場”與“體驗”:“文化中介”的親切傳播
第三章 產(chǎn)業(yè)為緯:《遠方的家·一帶一路》對各國經(jīng)貿(mào)文化的傳播
第一節(jié) 夯實合作: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
第二節(jié) 融通文化:中資企業(yè)“本土化”的戰(zhàn)略思維
第三節(jié) “一帶一路”經(jīng)貿(mào)故事的跨文化傳播技巧
一、借助“外嘴”講好商務故事,減少“文化折扣”
二、“以人為本”,以民生視角解讀重大項目
三、精準設置議題,傳遞好中國聲音
第四章 華僑為“橋”:《遠方的家·一帶一路》借助文化使者融通“經(jīng)緯”
第一節(jié) 華人華僑天然的資源優(yōu)勢
第二節(jié) 華人華僑推動跨文化傳播的路徑
一、堅守文化基因,培養(yǎng)文化自信
二、通過優(yōu)質(zhì)文化內(nèi)容縮小文化間距
三、積極融入主流社會,構建多重文化認同
第五章 節(jié)目對“一帶一路”倡議跨文化傳播的啟示
第一節(jié) 重拾文化記憶,尋找共通的文化空間
第二節(jié) 堅持宏大敘事的微觀表達
第三節(jié) 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跨文化交流理念
第四節(jié) 不足與反思
結語
附錄A 《遠方的家·一帶一路》中中資企業(yè)“走出去”與“本土化”的情況匯總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絲路”紀錄片跨文化傳播策略[J]. 朱琳.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9(03)
[2]講好中國故事 塑造國家形象——以《遠方的家·一帶一路》為例[J]. 朱曉彧,徐陽. 中國電視. 2018(11)
[3]習近平關于新聞輿論工作論述的新篇章——試論理解習近平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五個方面[J]. 張壘. 新聞與寫作. 2018(11)
[4]對外傳播視野下的“一帶一路”敘事框架——以央視《遠方的家》特別節(jié)目為例[J]. 陳欣鋼. 電視研究. 2018(05)
[5]新時代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新思路新作為[J]. 史安斌. 國際傳播. 2018(01)
[6]“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電視節(jié)目的傳播意義——以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為例[J]. 張喜麗. 新聞戰(zhàn)線. 2017(24)
[7]“一帶一路”題材紀錄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J]. 王鑫. 聲屏世界. 2017(12)
[8]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紀錄片國家形象塑造——以《一帶一路》為例[J]. 王慶福,文三妹. 新聞前哨. 2017(10)
[9]論國家形象跨文化轉(zhuǎn)向的可能性[J]. 單波.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10]國際軟實力博弈形勢與我國對外文化戰(zhàn)略布局建議[J]. 徐望. 理論研究. 2017(04)
博士論文
[1]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戰(zhàn)略研究[D]. 張泗考.河北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解讀“亞夏”的認同困境與精神危機[D]. 陳永娟.黑龍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28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72817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