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符號隱喻和關系建構 ——以晉中祁縣“開鎖”儀式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7-14 10:56
“開鎖”又名“圓鎖”“完十三”“做十二”“圓辮”等!伴_鎖”儀式是在孩子成人之際舉行的一種民俗儀式,是人生禮俗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功能簡單來說是為了祈求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項儀式歷史悠久,已經(jīng)傳承了上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的長命縷習俗,現(xiàn)今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內(nèi)蒙古等地區(qū)。山西作為“開鎖”儀式的起源地,即使是在本省境內(nèi),各地也存在著細微差別。它有著一套相當繁瑣的步驟,類似于古代男子的冠禮、女子的笈禮。本選題對山西省晉中市祁縣的“開鎖”儀式展開田野調(diào)查,旨在從“開鎖”儀式的歷史背景和傳播現(xiàn)狀入手,對“開鎖”儀式背后的符號隱喻和關系建構進行深入分析,力求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習俗的原來面貌和內(nèi)在體系。第一章,梳理“開鎖”儀式的歷史背景和傳播現(xiàn)狀。在祁縣特殊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下,才孕育出這項傳統(tǒng)且神秘的成人禮儀式。其歷史可追溯回漢朝,儀式在一步步的發(fā)展過程中蘊含了濃厚的“辟邪”與“求吉”意味。梳理完儀式的歷史情況后,本文又進一步介紹了現(xiàn)今“開鎖”儀式的發(fā)展狀況,包括了儀式的基本內(nèi)容與傳播渠道兩個方面。第二章,從家族記憶、倫理精神、媒介手段等方面揭示“開鎖”儀式背后的符號意義。首先,從顏色符號...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銅鎖
開鎖
撿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青年流行文化的嬗變與沖突[J]. 沈健平.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8(06)
[2]符號再現(xiàn)與記憶建構:傳播儀式觀視野下的“春晚”[J]. 張媛. 電視研究. 2016(08)
[3]象征符號與儀式傳播:人類傳播起源的重構[J]. 何勇. 全球傳媒學刊. 2016(02)
[4]山西壺關地區(qū)圓鎖習俗探究[J]. 王志芳.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0)
[5]由“索”到“鎖”——長命鎖起源探究[J]. 戴秀敏. 懷化學院學報. 2015(06)
[6]山西長子“圓鎖”禮儀式調(diào)查——兼論成人禮的文化內(nèi)蘊及時代變遷[J]. 樊晉希子. 長治學院學報. 2015(03)
[7]傳統(tǒng)長命鎖民俗淵源初探[J]. 陳國玲. 藝術科技. 2015(01)
[8]晉中節(jié)日民俗的傳承與保護研究[J]. 姜素賢. 晉中學院學報. 2014(05)
[9]儀式傳播研究:概念、現(xiàn)狀與問題[J]. 肖榮春. 今傳媒. 2014(09)
[10]長命鎖——中國式護身符[J]. 宮婷. 藝術市場. 2013(18)
碩士論文
[1]傳播儀式觀角度下的山西洪洞“走親”習俗分析[D]. 蘇婷婷.廣西大學 2017
[2]徽州祭祖中的宗族社會文化傳播研究[D]. 郭云濤.安徽大學 2017
[3]淮陽太昊陵廟會文化傳播研究[D]. 賈靜文.河南大學 2017
[4]豫北武陟“開鎖”儀式探究[D]. 戴秀敏.廣西民族大學 2015
[5]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地區(qū)“圓鎖”習俗的變遷及社會功能探析[D]. 王迪.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2
[6]農(nóng)村擬親屬關系研究[D]. 黃巖.濟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60996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銅鎖
開鎖
撿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青年流行文化的嬗變與沖突[J]. 沈健平.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8(06)
[2]符號再現(xiàn)與記憶建構:傳播儀式觀視野下的“春晚”[J]. 張媛. 電視研究. 2016(08)
[3]象征符號與儀式傳播:人類傳播起源的重構[J]. 何勇. 全球傳媒學刊. 2016(02)
[4]山西壺關地區(qū)圓鎖習俗探究[J]. 王志芳.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0)
[5]由“索”到“鎖”——長命鎖起源探究[J]. 戴秀敏. 懷化學院學報. 2015(06)
[6]山西長子“圓鎖”禮儀式調(diào)查——兼論成人禮的文化內(nèi)蘊及時代變遷[J]. 樊晉希子. 長治學院學報. 2015(03)
[7]傳統(tǒng)長命鎖民俗淵源初探[J]. 陳國玲. 藝術科技. 2015(01)
[8]晉中節(jié)日民俗的傳承與保護研究[J]. 姜素賢. 晉中學院學報. 2014(05)
[9]儀式傳播研究:概念、現(xiàn)狀與問題[J]. 肖榮春. 今傳媒. 2014(09)
[10]長命鎖——中國式護身符[J]. 宮婷. 藝術市場. 2013(18)
碩士論文
[1]傳播儀式觀角度下的山西洪洞“走親”習俗分析[D]. 蘇婷婷.廣西大學 2017
[2]徽州祭祖中的宗族社會文化傳播研究[D]. 郭云濤.安徽大學 2017
[3]淮陽太昊陵廟會文化傳播研究[D]. 賈靜文.河南大學 2017
[4]豫北武陟“開鎖”儀式探究[D]. 戴秀敏.廣西民族大學 2015
[5]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地區(qū)“圓鎖”習俗的變遷及社會功能探析[D]. 王迪.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2
[6]農(nóng)村擬親屬關系研究[D]. 黃巖.濟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60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66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