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微博新聞中受眾的非理性表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19:48
隨著與新媒體融合、形成立體多樣新聞傳播體系的步伐加快,傳統(tǒng)媒體對微博平臺的打造與建設也逐漸完善,更多更好地利用微博客戶端來發(fā)布新聞、延續(xù)事件熱點、獲得受眾反饋。網友通過關注媒體微博號、瀏覽媒體微博新聞、對媒體微博進行轉發(fā)、留言評論等行為參與到微博新聞傳播中來,在此過程中,非理性的言論表達和極端的網絡行為時有出現(xiàn)。如何在網絡事件不斷增多、網絡言論更加開放、網絡非理性行為危害凸顯的當下,做好輿論的正確引導、構建良好的網絡民意表達生態(tài)環(huán)境,這是在新時期促進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長足發(fā)展、解決網絡民意表達困境值得探索的問題。本文以網絡受眾的非理性表達為研究對象,將其置于媒體微博新聞這一特定語境下,以人民日報等媒體的官方微博號為個案,選取2014年一月到三月的新聞樣本,一方面對其新聞內容和議題、受眾轉發(fā)評論等行為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以受眾在新聞下的評論文本為例,從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對象內容、形式做量化與質化分析;另一方面,通過對受眾的基本情況統(tǒng)計和問卷調查訪問,考察網民非理性表達的心理動因。研究發(fā)現(xiàn),非理性表達現(xiàn)象在微博新聞輿論中普遍存在,受眾對不同媒體發(fā)布的、不同議題的新聞有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非理...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選題緣由
1.1.2 問題提出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1.3 文獻綜述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關概念及主要概況
2.1 媒體微博
2.1.1 媒體微博的界定
2.1.2 媒體微博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2 微博新聞
2.2.1 微博新聞的界定
2.2.2 微博新聞的類型
2.2.3 微博新聞的傳播
2.3 媒體微博新聞的受眾
2.3.1 微博用戶及其特性
2.3.2 媒體微博新聞的受眾樣貌
2.4 網絡非理性表達的辨析
2.4.1 公眾話語表達與網絡民意
2.4.2 非理性及非理性表達
2.4.3 網絡非理性行為的演變
第三章 媒體微博新聞中受眾的非理性表達行為
3.1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存在
3.1.1 微博新聞的受眾參與
3.1.2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普遍性
3.2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對象
3.2.1 不同的新聞來源
3.2.2 廣泛的議題關注
3.2.3 針對性的內容主角
3.3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形式
3.3.1 圍觀式的扭曲與夸大
3.3.2 盲目性的質疑與抨擊
3.3.3 情緒化的謾罵與諷刺
3.3.4 極端化的暴力煽動與人身侵犯
第四章 媒體微博新聞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動因分析
4.1 受眾參與微博新聞動機的實證調查
4.1.1 理論基礎與研究設計
4.1.2 正式調查與樣本情況
4.1.3 數(shù)據(jù)分析
4.2 社會背景之目的誘因
4.2.1 現(xiàn)實問題突出社會情緒需要宣泄
4.2.2 參與途徑不足利益訴求需要表達
4.3 網絡空間之環(huán)境誘因
4.3.1 自由與安全的渠道加速輿論匯聚爆發(fā)
4.3.2 媒體機構把關缺失放大問題爭奪眼球
4.4 受眾主體之心理誘因
4.4.1 解構心態(tài)對抗式解讀和負面偏好
4.4.2 群體感染集體無意識和從眾效應
第五章 媒體微博新聞受眾非理性表達的應對及規(guī)制
5.1 源頭治理
5.1.1 提高政府公信力回應關切理解網絡民意
5.1.2 重視道德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1.3 完善法律法規(guī)控制和懲治不良信息傳播
5.2 平臺管理
5.2.1 網絡運營:加強監(jiān)管 規(guī)范技術調控手段
5.2.2 媒體:加強建設 引導正確輿論方向
5.3 網民塑造
5.3.1 培養(yǎng)公民媒介素養(yǎng)及自律與責任意識
5.3.2 提升網民網絡參與中的政治效能感
第六章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民非理性輿論的心理探析——以“郭美美事件”為例[J]. 閆旭鳳.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1)
[2]市民社會視域下的網絡論壇研究——以“綠壩”事件中的“強國論壇”與“貓眼看人”為例[J]. 王琛元. 新西部(理論版). 2013(11)
[3]網絡輿論的形成和引導機制探析——以“烏坎事件”在“強國論壇”中的討論為例[J]. 李揚. 今傳媒. 2013(01)
[4]利用微博增強主流媒體影響力的路徑與方法[J]. 楊敬忠. 中國記者. 2012(03)
[5]互聯(lián)網使用、政治效能、日常政治交流與參與意向——一項以大學生為例的定量研究[J]. 馮強.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1(00)
[6]網絡非理性輿論中的網民心理探析[J]. 郭晶.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7]網絡非理性情緒宣泄的輿論引導和管理[J]. 朱莉. 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03)
[8]網絡非理性參與的成因及對策[J]. 敖翔.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9]論網絡群體的非理性表達——以“李剛門”事件為例[J]. 翁方珠. 今傳媒. 2011(05)
[10]信息時代如何面對網絡非理性[J]. 劉曉蘭. 青年記者. 2010(36)
博士論文
[1]社會民生網絡論壇活躍分子的行為與動因研究[D]. 陳然.華中科技大學 2012
[2]互聯(lián)網輿情的形成發(fā)展與引導管理研究[D]. 紀紅.華中科技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性別議題的媒介構建與話語表達[D]. 李靜.華中師范大學 2013
[2]網絡非理性輿論研究[D]. 龍?zhí)?湘潭大學 2012
[3]網絡論壇中話語表達研究[D]. 樊興博.蘭州大學 2012
[4]媒介融合視域中的傳統(tǒng)媒體微博研究[D]. 趙桂華.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33282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選題緣由
1.1.2 問題提出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1.3 文獻綜述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關概念及主要概況
2.1 媒體微博
2.1.1 媒體微博的界定
2.1.2 媒體微博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2 微博新聞
2.2.1 微博新聞的界定
2.2.2 微博新聞的類型
2.2.3 微博新聞的傳播
2.3 媒體微博新聞的受眾
2.3.1 微博用戶及其特性
2.3.2 媒體微博新聞的受眾樣貌
2.4 網絡非理性表達的辨析
2.4.1 公眾話語表達與網絡民意
2.4.2 非理性及非理性表達
2.4.3 網絡非理性行為的演變
第三章 媒體微博新聞中受眾的非理性表達行為
3.1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存在
3.1.1 微博新聞的受眾參與
3.1.2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普遍性
3.2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對象
3.2.1 不同的新聞來源
3.2.2 廣泛的議題關注
3.2.3 針對性的內容主角
3.3 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形式
3.3.1 圍觀式的扭曲與夸大
3.3.2 盲目性的質疑與抨擊
3.3.3 情緒化的謾罵與諷刺
3.3.4 極端化的暴力煽動與人身侵犯
第四章 媒體微博新聞受眾非理性表達的動因分析
4.1 受眾參與微博新聞動機的實證調查
4.1.1 理論基礎與研究設計
4.1.2 正式調查與樣本情況
4.1.3 數(shù)據(jù)分析
4.2 社會背景之目的誘因
4.2.1 現(xiàn)實問題突出社會情緒需要宣泄
4.2.2 參與途徑不足利益訴求需要表達
4.3 網絡空間之環(huán)境誘因
4.3.1 自由與安全的渠道加速輿論匯聚爆發(fā)
4.3.2 媒體機構把關缺失放大問題爭奪眼球
4.4 受眾主體之心理誘因
4.4.1 解構心態(tài)對抗式解讀和負面偏好
4.4.2 群體感染集體無意識和從眾效應
第五章 媒體微博新聞受眾非理性表達的應對及規(guī)制
5.1 源頭治理
5.1.1 提高政府公信力回應關切理解網絡民意
5.1.2 重視道德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1.3 完善法律法規(guī)控制和懲治不良信息傳播
5.2 平臺管理
5.2.1 網絡運營:加強監(jiān)管 規(guī)范技術調控手段
5.2.2 媒體:加強建設 引導正確輿論方向
5.3 網民塑造
5.3.1 培養(yǎng)公民媒介素養(yǎng)及自律與責任意識
5.3.2 提升網民網絡參與中的政治效能感
第六章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民非理性輿論的心理探析——以“郭美美事件”為例[J]. 閆旭鳳.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1)
[2]市民社會視域下的網絡論壇研究——以“綠壩”事件中的“強國論壇”與“貓眼看人”為例[J]. 王琛元. 新西部(理論版). 2013(11)
[3]網絡輿論的形成和引導機制探析——以“烏坎事件”在“強國論壇”中的討論為例[J]. 李揚. 今傳媒. 2013(01)
[4]利用微博增強主流媒體影響力的路徑與方法[J]. 楊敬忠. 中國記者. 2012(03)
[5]互聯(lián)網使用、政治效能、日常政治交流與參與意向——一項以大學生為例的定量研究[J]. 馮強.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1(00)
[6]網絡非理性輿論中的網民心理探析[J]. 郭晶.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7]網絡非理性情緒宣泄的輿論引導和管理[J]. 朱莉. 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03)
[8]網絡非理性參與的成因及對策[J]. 敖翔.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9]論網絡群體的非理性表達——以“李剛門”事件為例[J]. 翁方珠. 今傳媒. 2011(05)
[10]信息時代如何面對網絡非理性[J]. 劉曉蘭. 青年記者. 2010(36)
博士論文
[1]社會民生網絡論壇活躍分子的行為與動因研究[D]. 陳然.華中科技大學 2012
[2]互聯(lián)網輿情的形成發(fā)展與引導管理研究[D]. 紀紅.華中科技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性別議題的媒介構建與話語表達[D]. 李靜.華中師范大學 2013
[2]網絡非理性輿論研究[D]. 龍?zhí)?湘潭大學 2012
[3]網絡論壇中話語表達研究[D]. 樊興博.蘭州大學 2012
[4]媒介融合視域中的傳統(tǒng)媒體微博研究[D]. 趙桂華.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33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53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