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猶太人后裔民族身份認同傳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8 02:10
北宋時期定居開封的猶太人一直是各界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由北宋時期形成的規(guī)模較大的猶太社團一直到現(xiàn)在剩下零星稀落的猶太人后裔,在這1000年中,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不為人知的變故?一個民族的身份認同或者身份選擇,從長遠講,關(guān)乎國家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這對我國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nèi),對民族問題進行探索與思考,對當下統(tǒng)治者的借鑒與參考意義也不容小覷。本文從開封猶太人后裔這個群體入手,運用跨文化傳播理論中的文化身份認同理論,通過對這個群體的遺存風貌、心理特征、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展示,細致地分析這樣一個群體復雜而又讓人匪夷所思的身份認同問題。筆者用五章闡述本文主要觀點,在第一章的緒論中,主要涉及研究緣起、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從歷時性研究視角入手,呈現(xiàn)了開封猶太人后裔的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最后對他們的生存現(xiàn)狀也進行了調(diào)查,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認識現(xiàn)象的歷史學的視角,俗話說得好,歷史決定當下,對這個群體的歷史的重新解讀,也一定會為我們對其當下現(xiàn)狀的分析提供比較獨特的視角,這部分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以及傳統(tǒng)民族志調(diào)查中經(jīng)常用到的個案訪談;第三章緊承第二章,從民族認同過渡到國家認同層面,從國家認同概念、開封猶太人后裔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的關(guān)系入手,詳細地論述了開封猶太人的國家認同問題,也闡釋了正確地處理好民族認同問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非凡意義;第四章,在前幾部分的基礎上,最終得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即認為,開封猶太人后裔當下的民族認同是其本身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互相碰撞、交流、互相作用的結(jié)果;第五章則是對開封猶太人后裔當下身份認同的反思,論述了開封猶太人后裔當代的身份認同及身份選擇對我國當下民族傳播政策的啟示與借鑒。一提到身份認同,勢必涉及很多層面,因為一個人或者群體的身份選擇絕不是單一因素決定所致,往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比如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等方面。本論文之所以花大量篇幅介紹開封猶太人后裔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就是為了闡釋本文的主要觀點,即開封猶太人后裔當代的身份選擇,是由該群體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嚴格意義上講,這個群體已不符合民族的定義。)共同影響所致。本論文所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為田野調(diào)查法、文獻資料法、比較研究法,這些研究方法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證與第一手資料,以及客觀看待問題的視角和解析資料的睿智。盡管對開封猶太人后裔的研究斑駁陸離,觀點紛呈,論文最終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不一樣,但是本論文的研究與之前研究最大的不同則在于,在研究開封猶太人后裔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的基礎上,借助跨文化傳播的視角進行窺視,從兩者關(guān)系著手,將觀點呈現(xiàn)出來,即開封猶太人現(xiàn)在勉為其難的身份選擇是基于一系列歷史遺留因素與當代國家民族政策的雜糅、交織的結(jié)果,歷史決定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一切又無不映照著歷史,族群認同的天性加之以現(xiàn)代中國對公民國家認同的高度統(tǒng)一的需要,造就了這一群體尷尬的身份與境遇。
【學位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G20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研究現(xiàn)狀與文獻綜述
1.3.1 國內(nèi)研究狀況
1.3.2 國外相關(guān)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田野調(diào)查法
1.4.2 文獻資料法
1.4.3 比較研究法
1.4.4 問卷調(diào)查法
第2章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現(xiàn)狀研究
2.1 關(guān)于開封猶太人的一些概況
2.1.1 人口規(guī)模、職業(yè)與社會地位
2.1.2 稱呼辯解——從社會學角度入手
2.2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2.2.1 歷史上的族群認同
2.2.2 族群認同淡化原因
2.2.3 近當代以來民族認同的復蘇
第3章 全球化背景下開封猶太人后裔的國家認同
3.1 國家認同
3.2 開封猶太人后裔民族/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guān)系研究
3.2.1 二者是一個有機整體
3.2.2 二者的差異性
3.3 開封猶太人后裔國家認同現(xiàn)狀研究
第4章 開封猶太人后裔的身份認同
4.1 跨文化傳播中的身份焦慮
4.1.1 身份選擇與文化認同
4.2 開封猶太人后裔文化身份認同的斷層
4.2.1 傳播儀式的式微——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斷層
4.2.2 宗教傳播斷層——猶太教信仰不復存在
4.2.3 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身份標志的消弭
4.3 混合身份認同——焦慮與希冀,掙扎與向往
第5章 對開封猶太人后裔混合身份認同的反思
5.1 身份選擇現(xiàn)狀:游走于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
5.2 對于開封猶太人后裔身份選擇現(xiàn)狀的反思
5.3 開封猶太人后裔——去向何方?
5.3.1 政策傳播——國家層面的人文關(guān)懷
5.3.2 加強各類媒體形態(tài)的宣傳
5.3.3 增強“參與式傳播”——制造“猶太”經(jīng)濟效應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88213
【學位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G20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研究現(xiàn)狀與文獻綜述
1.3.1 國內(nèi)研究狀況
1.3.2 國外相關(guān)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田野調(diào)查法
1.4.2 文獻資料法
1.4.3 比較研究法
1.4.4 問卷調(diào)查法
第2章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現(xiàn)狀研究
2.1 關(guān)于開封猶太人的一些概況
2.1.1 人口規(guī)模、職業(yè)與社會地位
2.1.2 稱呼辯解——從社會學角度入手
2.2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2.2.1 歷史上的族群認同
2.2.2 族群認同淡化原因
2.2.3 近當代以來民族認同的復蘇
第3章 全球化背景下開封猶太人后裔的國家認同
3.1 國家認同
3.2 開封猶太人后裔民族/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guān)系研究
3.2.1 二者是一個有機整體
3.2.2 二者的差異性
3.3 開封猶太人后裔國家認同現(xiàn)狀研究
第4章 開封猶太人后裔的身份認同
4.1 跨文化傳播中的身份焦慮
4.1.1 身份選擇與文化認同
4.2 開封猶太人后裔文化身份認同的斷層
4.2.1 傳播儀式的式微——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斷層
4.2.2 宗教傳播斷層——猶太教信仰不復存在
4.2.3 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身份標志的消弭
4.3 混合身份認同——焦慮與希冀,掙扎與向往
第5章 對開封猶太人后裔混合身份認同的反思
5.1 身份選擇現(xiàn)狀:游走于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
5.2 對于開封猶太人后裔身份選擇現(xiàn)狀的反思
5.3 開封猶太人后裔——去向何方?
5.3.1 政策傳播——國家層面的人文關(guān)懷
5.3.2 加強各類媒體形態(tài)的宣傳
5.3.3 增強“參與式傳播”——制造“猶太”經(jīng)濟效應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郭紅敏;;開封猶太人后裔探秘[J];云南檔案;2013年09期
2 邵荔;;開封猶太人檔案文獻概述[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3 馬玲;;開封猶太人遺留檔案述略[J];檔案管理;2010年04期
4 ;[J];;年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禮剛;中國人視野中的古代開封猶太人[D];河南大學;2005年
2 季戈寧;從文化涵化理論視角研究開封猶太人文化的同化現(xiàn)象[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3 汪彩艷;開封猶太人后裔民族身份認同傳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馬梅霞;對原開封猶太人“融回”人員的人類學調(diào)查[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劉百陸;開封猶太人碑文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882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8882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