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語境下現(xiàn)場直播報道研究
【學位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22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獻研究法
(二) 對比研究法
(三) 個案研究法
四、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五、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媒體融合與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概述
一、媒體融合的內涵
(一) 媒體融合概念的界定
(二) 媒體融合時代給社會帶來的變革
二、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內涵
(一) 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概念
(二) 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價值
注釋
第二章 媒體融合語境下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新變化”
一、播出平臺的多元化
二、傳統(tǒng)媒體壓力倍增
三、新聞現(xiàn)場與受眾距離更加貼近
(一) 公民記者時代的來臨
(二) 時空局限被打破
(三) 新聞現(xiàn)場信息更加公開透明
(四) 互動成為運作新視角
注釋
第三章 媒體融合語境下現(xiàn)場直播報道中存在的問題
一、網(wǎng)絡媒體現(xiàn)場直播報道存在的問題
(一) 新聞報道內容碎片化
(二) 報道內容監(jiān)管力度不到位
(三) 報道內容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
(四) 報道內容公信力較低
(五) 新聞隊伍的業(yè)務能力有待提高
二、傳統(tǒng)媒體現(xiàn)場直播報道存在的問題
(一) 新聞“時效性”落后于網(wǎng)絡媒體
(二) 新聞題材相對固定
(三) 直播資源整合有待提高
(四) “幾枝獨秀”到“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五) 部分出鏡記者缺失分寸感
注釋
第四章 媒體融合語境下對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新要求”
一、新聞面前要打好“時間戰(zhàn)”
二、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立體化”
三、資源共享讓融合“系統(tǒng)化”
四、責任讓新聞現(xiàn)場“人文化”
五、出鏡記者合作的“專業(yè)化”
注釋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婷婷;;分析出鏡記者在直播報道中的注意事項[J];電視指南;2017年06期
2 黃道培;楊眉;;以融合傳播增活動影響——荊州日報社“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直播報道分析[J];中國報業(yè);2018年21期
3 邢書良;;媒體應急直播報道的幾個問題[J];新聞采編;2017年01期
4 劉姝君;;新華社“一帶一路”海媒直播報道的探索[J];中國記者;2017年07期
5 劉君;;從飛手、云臺手角度看:如何增加無人機直播報道吸引力?——“無人機直播+”的嘗試與思考[J];中國記者;2017年03期
6 馬雅虹;王雪;;2016央視現(xiàn)場直播報道創(chuàng)新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7年03期
7 王怡兵;;廣播現(xiàn)場直播報道傳播策略芻議[J];東南傳播;2016年09期
8 王永利;;央視“筑夢天宮”直播天舟一號升空 提振“擼起袖子加油干”信心[J];廣電時評;2017年09期
9 譚思思;;從重大突發(fā)性事件直播報道看電視新聞記者的素質[J];神州;2014年08期
10 李明峰;;試論電視系列直播報道中的細節(jié)把握[J];中國傳媒科技;2012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澤;媒體融合語境下現(xiàn)場直播報道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2 張夢;城市傳播視角下主流媒體移動直播報道的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8年
3 董柳;危機傳播視域下移動新聞客戶端突發(fā)事件直播報道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8年
4 武莉;新華社大型直播報道《國慶》框架建構分析[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
5 張慧娟;論我國電視新聞節(jié)目直播的突破——從“伊拉克戰(zhàn)事報道”談起[D];廣西大學;2003年
6 楊思佳;3G直播下記者的應對[D];吉林藝術學院;2012年
7 呂艷;災難性新聞的電視現(xiàn)場直播報道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孫志隆;CCTV重大事件報道傳播力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9 李丹丹;新媒體時代電視直播創(chuàng)新研究[D];渤海大學;2014年
10 杜珍珠;北京奧運會電視現(xiàn)場直播報道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681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86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