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通訊技術的發(fā)展深刻影響著媒介實踐和社會抗爭。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結構的整體性變遷過程中,鄰避型群體性事件成為社會轉(zhuǎn)型期的焦點,影響著社會發(fā)展。因此,在社會變遷中無法忽視媒介技術、媒介實踐以及信息主義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隨著媒介發(fā)展,媒介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媒介化開始滲透到社會與文化等各個領域中。媒介化研究旨在探究媒介對其他社會領域產(chǎn)生的根本性影響以及因媒介而產(chǎn)生的變革,也為媒介研究提供了新角度。本文以媒介化理論為基礎,從動態(tài)的、過程導向的角度出發(fā),考察媒介與鄰避型群體性事件的關系以及媒介如何對其產(chǎn)生漸進影響,從而反思媒介化與社會文化變遷之間的聯(lián)系,探究社會變遷過程中,媒介對社會的再現(xiàn)、重構以及推動。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文研究的基礎。第一章是緒論,介紹研究目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研究方法等,從媒介化角度來考察鄰避型群體性事件,對媒介化的跨領域研究以及媒介化與社會變遷的關系研究有著現(xiàn)實意義。第二章是對媒介化理論的梳理,從媒介化概念、媒介化政治和媒介化抗爭三個部分系統(tǒng)闡釋媒介化理論,是整個研究與分析的理論基礎,為具體分析過程提供研究路徑;谥薪榛l(fā)展,媒介化意味著媒介對于整個社會的影響不斷增強,同時逐漸發(fā)展為影響其他社會領域的獨立制度。媒介化的發(fā)展是動態(tài)的、長期的,可以從政治、社會抗爭等領域的媒介研究來考察媒介化發(fā)展。第三章以赫普在媒介化研究中對媒介的分類為基礎,從信息生產(chǎn)媒介和交互媒介兩方面來分析媒介在鄰避型群體性事件中的“中介”角色。作為生產(chǎn)的媒介,在鄰避型群體性事件中扮演著監(jiān)視環(huán)境和建構景觀的“中介”角色;作為交互的媒介,在鄰避型群體性事件中扮演著自我大眾傳播,即個體自我掌握發(fā)聲權和網(wǎng)絡連結的作用。而“中介化”的發(fā)展也是媒介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第四章重點分析了鄰避型群體性事件的媒介化過程。以中介化到媒介化的發(fā)展為起點,分析了媒介化的延伸、替代、融合、接納和創(chuàng)造五個過程,以及媒介邏輯與政治邏輯如何在鄰避型群體性事件中進行互動與博弈。在此類事件的媒介化過程中夾雜和包含著不同社會力量和社會維度,并且媒介被認為是與其他制度和領域互動的力量,同時媒介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其中兩種邏輯的互動與博弈,交織著的資本、制度與權力,體現(xiàn)著不同制度和資本間的互動與競爭。第五章為全文的結論與反思,目的之一是概括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即鄰避型群體性事件的媒介化發(fā)展;目的之二是對本研究中沒有涉及的媒介化研究層面進行補充和反思。研究發(fā)現(xiàn),媒介在不同意義下影響著鄰避型群體性事件:在強意義下的媒介化中,通過媒介形式對抗議動員、個人和組織的事件報道和政府抗議管控產(chǎn)生影響;在弱意義下的媒介化中,媒介環(huán)境為抗議提供了新的平臺與空間,使抗議符號和形式更加豐富多元,同時也對抗議群體聚合形成新的挑戰(zhàn)。在鄰避型群體性事件的媒介化研究中,對于其背后的經(jīng)濟層面、權力層面未做深入探究,同時媒介邏輯與其他邏輯的互動與博弈過程中是否占優(yōu)勢缺乏實驗性的分析與數(shù)據(jù)支持。作為社會發(fā)展“元過程”的媒介化,與資本關系密不可分。媒介化發(fā)展已經(jīng)延伸到社會與文化的一切領域,并且其過程難以被逆轉(zhuǎn)。對于媒介化的思考需要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以期不斷考察媒介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的影響。
【圖文】: 一關觸宇云圈
圖3-2二元詞組語義圖逡逑3.邋1.2建構景觀:鄰避型群體性事件的全景式記錄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蒂格·夏瓦;劉君;范伊馨;;媒介化:社會變遷中媒介的角色[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2 喻國明;張超;李珊;包路冶;張詩諾;;“個人被激活”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邏輯下傳播生態(tài)的重構——關于“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種高維媒介”觀點的延伸探討[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3 曾繁旭;;環(huán)境抗爭的擴散效應:以鄰避運動為例[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4 曾繁旭;戴佳;王宇琦;;媒介運用與環(huán)境抗爭的政治機會:以反核事件為例[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5 白紅義;;環(huán)境抗爭報道的新聞范式研究——以三起鄰避沖突事件為例[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6 師曾志;;新媒介賦權視閾下的國家與社會關系[J];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2013年00期
7 邱鴻峰;;環(huán)境風險的社會放大與政府傳播:再認識廈門PX事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年08期
8 項一]Z;張濤甫;;試論大眾媒介的風險感知——以寧波PX事件的媒介風險感知為例[J];新聞大學;2013年04期
9 李春雷;姜紅輝;;群體性事件中媒體對底層群體的社會政治心理影響研究——基于“烏坎事件”的實地調(diào)研[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年07期
10 郭小平;;“鄰避沖突”中的新媒體、公民記者與環(huán)境公民社會的“善治”[J];國際新聞界;2013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鄭雯;“媒介化抗爭”:變遷、機理與挑戰(zhàn)[D];復旦大學;2013年
2 尹瑛;沖突性環(huán)境事件中的傳播與行動[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悅銘;微信群對群體性事件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2 廉青;鄰避性群體事件中政府輿情引導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3 孔維琛;賦權理論視角下的鄰避運動與抗爭傳播[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4 方愛華;環(huán)境群體性事件中微博輿論場研究[D];浙江傳媒學院;2015年
5 陳明惠;多元話語建構下的“PX”議題[D];安徽大學;2014年
6 余思亞;鄰避運動中公民記者的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
2710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71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