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的身份轉變與調適——新聞生產(chǎn)田野觀察的方法學反思
本文選題:新聞生產(chǎn) + 《南方都市報》。 參考:《新聞記者》2017年05期
【摘要】:本文通過對研究者田野工作的反思性回顧,展示了作者在《南方都市報》進行田野觀察的過程,其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所得與所失。研究者基于自身的個人經(jīng)歷指出,在新聞機構進行田野觀察成功的關鍵是與研究對象建立信任關系。田野觀察可以提升研究數(shù)據(jù)的深度和廣度,但也會造成研究者往往難以保持學術研究的客觀性。
[Abstract]:Through a reflect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ers' field work, this paper shows the author's field observation process in 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includ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gains and losses. Based on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researchers point out that the key to success in field observation in news organizations is to establish a trust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jects. Field observation can increas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research data, but it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for researchers to maintain the objectivity of academic research.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基金】:2015年度重慶市社科規(guī)劃博士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眾包新聞生產(chǎn)中的用戶參與動機研究》(項目編號:2015BS061)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21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陽;;我國新聞生產(chǎn)的影響機制之研究:以婦女新聞為個案[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02期
2 楊雨丹;;新聞慣習的產(chǎn)生與生產(chǎn)——慣習視角下的新聞生產(chǎn)[J];國際新聞界;2009年11期
3 張友敏;;改善新聞生產(chǎn)關系 發(fā)展新聞生產(chǎn)力[J];聲屏世界;2010年06期
4 童希;;微博如何影響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生產(chǎn)[J];青年記者;2011年09期
5 陳秀云;李慶勇;;新聞生產(chǎn)的路徑依賴與制度建設[J];記者搖籃;2011年07期
6 操慧;;脫域: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聞生產(chǎn)[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汪凱;;微博時代,什么在決定新聞?——微博與新聞生產(chǎn)權力的分散化[J];新聞實踐;2012年08期
8 欒軼玫;;新聞生產(chǎn)的全民制造[J];中國傳媒科技;2012年23期
9 徐銳;萬宏蕾;;數(shù)據(jù)新聞:大數(shù)據(jù)時代新聞生產(chǎn)的核心競爭力[J];編輯之友;2013年12期
10 欒軼玫;;“眾籌新聞”:新聞生產(chǎn)的新模式[J];新聞與寫作;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志安;陰良;;新聞生產(chǎn)、報道空間與社會情境:——以1987“深度報道年”為個案[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2 張志安;;新聞場域的歷史建構及其特征——以《南方都市報》為個案(1995-2008)[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3 褚悅聞;;范式轉移:受制于政治外力的新聞生產(chǎn)——以《解放日報》六十年國內新聞報道為視閾[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王慶國;新聞生產(chǎn)也須轉變“增長方式”[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2 彭蘭;大數(shù)據(jù)顛覆新聞生產(chǎn)方式[N];科技日報;2014年
3 ;起航遠行 鑄造品牌 集約發(fā)展 壯大實力[N];西安日報;2011年
4 王子揚;實現(xiàn)媒體三融合的路徑思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趙新樂 晉雅芬;微博時代的深度報道何去何從?[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6 鎮(zhèn)雄縣新聞中心 吳長寬;職業(yè)記者務必轉型升級才能奮發(fā)有為[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芮必峰;政府、市場、媒體及其他[D];復旦大學;2009年
2 張志安;編輯部場域中的新聞生產(chǎn)[D];復旦大學;2006年
3 洪兵;轉型社會中的新聞生產(chǎn)[D];復旦大學;2005年
4 馬鋒;現(xiàn)代風險報道生產(chǎn)偏向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田秋生;市場化生存的黨報新聞生產(chǎn)[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美清(Tay Mei Ching);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chǎn)與社會責任[D];南京大學;2014年
2 喻賢璐;“微新聞生產(chǎn)”調研[D];南京大學;2016年
3 朱奕霖;微信新聞生產(chǎn)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年
4 孫瑩;眾籌新聞對新聞生產(chǎn)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5 李慧芳;“機器人記者”新聞生產(chǎn)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趨勢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6 范曉影;大數(shù)據(jù)時代新聞生產(chǎn)方式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D];黑龍江大學;2016年
7 李茹;眾籌新聞生產(chǎn)中受眾參與行為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8 高占強;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生產(chǎn)[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9 鄒融榕;都市報眾籌新聞生產(chǎn)模式探究[D];湘潭大學;2016年
10 閆崇;大數(shù)據(jù)支持下的數(shù)據(jù)新聞生產(chǎn)方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028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02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