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的符號互動與意義生產——基于傳播符號學的研究
本文選題:網絡直播 切入點:符號互動 出處:《當代電影》2017年10期
【摘要】:網絡直播作為重要的互聯網娛樂方式,得益于其傳播符號體系的編解碼規(guī)則運用。網絡直播的傳播符號體系由主播、受眾、直播房間、直播內容、互動功能等構成。作為人物符號的主播及內容符號是該體系的核心,直播房間與直播平臺的互動功能則為直播營造了情境符號。主播與受眾的符號互動模擬現實世界朋友之間的分享與陪伴,符號意義得以生產,進而實現現實經濟利益的交換。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way of Internet entertainment, webcasting benefit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coding and decoding rules of its communication symbol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host, audience, live room and live content. As the anchorman and content symbol of the character symbol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The interactive function of the living room and the live broadcast platform creates the situation symbol for the live broadcast. The symbo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ost and the audience simulates the sharing and companionship between the friends of the real world, and the symbol meaning can be produced, and then the exchange of the real economic benefits can be realized.
【作者單位】: 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
【基金】: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夢’影視創(chuàng)作與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5ZD01)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產業(yè)融合背景下的網絡視頻新常態(tài):三維融合的發(fā)展路徑”(項目編號:LY15G030022)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2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靜,余家鋒;挑戰(zhàn)電視:網絡直播優(yōu)勢初現[J];新聞實踐;2004年08期
2 郭志昆;;晚會網絡直播:一次全新的立體化嘗試[J];采寫編;2011年05期
3 朱東日;;地方電視臺網絡直播應用技術[J];科技風;2010年19期
4 孫興維;;時效就是新聞的生命——從兩次網絡直播看新媒體給記者采訪帶來的挑戰(zhàn)[J];軍事記者;2014年03期
5 解穎倩;;我的互動網絡直播演唱會現場直擊記——一個Fans的手記[J];中國廣告;2009年07期
6 方斌;;論刑事庭審網絡直播的規(guī)范化[J];西部法學評論;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小鵬;石佳;;庭審網絡直播與當事人隱私權保護的沖突與協(xié)調[A];全國法院第25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公正司法與行政法實施問題研究(上冊)[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陳秀美 貢麗 陶功財 (四川省大竹縣委 陳秀美 廣東省遂溪縣95380部隊64分隊 陶功財);網絡直播政務會議[N];中國縣域經濟報;2009年
2 譚敏;庭審網絡直播讓正義看得見[N];廣州日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鄒奕萍;傳輸技術成為網絡直播發(fā)展的瓶頸[N];通信信息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張良娟;川劇網絡直播 戲迷呼喚電視跟進[N];四川日報;2013年
5 記者 周福志 欒絮潔;北京市政協(xié)議政會開通網絡直播[N];團結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申唯佳;我國庭審網絡直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
2 方宇榮;網絡直播平臺的現狀和發(fā)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7年
3 馬春娜;基于網絡直播的品牌營銷傳播研究[D];渤海大學;2017年
4 楊冉;幕布后的表演—場景理論視角下的網絡直播[D];安徽大學;2017年
5 丁家佳;從“映客直播”看泛娛樂網絡直播互動[D];安徽大學;2017年
6 何思延;網絡直播對品牌傳播的影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年
7 馬川;我國網絡直播平臺的傳播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8 王曄;網絡直播庭審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554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65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