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熱線類節(jié)目的價值與擔當
本文關鍵詞: 民生熱線 熱線電話 新聞工作者 四向四做 出處:《新聞與寫作》2017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民生熱線類節(jié)目曾經(jīng)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等方面走在前列;在新的媒體環(huán)境下,"熱線"的形式發(fā)生變化,但民生熱線類節(jié)目依然不可替代,這也是最基層新聞工作者實踐活動的價值所在。民生熱線類節(jié)目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在信息傳播、輿論引導、溝通服務等方面的功能,重拾主流話語的引導,從而更深入地貫徹"四向四做"的要求,本文試做探討。
[Abstract]:In the era of traditional media, people's livelihood hotline programs have been in the forefront in such aspects as going deep into reality, going deep into the grassroots and the mass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form of "hotlines" has changed, but the livelihood hotline programs are still irreplaceable. This is also the value of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journalist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How can people's livelihood hotline programs better realize their functions in the area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nd so on, so as to regain the guidance of mainstream discourse?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quirement of "four directions and four actions",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作者單位】: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特別報道部;
【分類號】:G2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真情一片寫壯歌——第四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竇新國小記[J];當代傳播;2000年06期
2 王軍;新聞工作者與法律的關系[J];電視研究;2000年06期
3 毛文玉,陳雨露,王慶元;新聞工作者要在求是上下功夫[J];學術交流;2000年04期
4 李松柏;跑得·苦得·餓得──新聞工作者素養(yǎng)三題[J];新聞與成才;2000年04期
5 ;范敬宜談新聞工作者的“悟”性[J];新聞與寫作;2000年05期
6 延兵,驕子;試論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J];新聞知識;2000年03期
7 蔣沛浩 ;論新時期新聞工作者應有的品性[J];新聞戰(zhàn)線;2000年05期
8 張鳳燕;自知者明——淺談新聞工作者要加強經(jīng)濟知識學習[J];新聞采編;2000年06期
9 陳道生;紅土地上播綠意──“江西省新聞工作者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和“江西記者林”首栽儀式側(cè)記[J];聲屏世界;2000年11期
10 譚立群;新聞工作者要提高科學素養(yǎng)[J];新聞記者;200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人仲;;新聞工作者在新時期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A];紀念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發(fā)表五十周年文集[C];1994年
2 徐慧萍;;“三貼近”與新聞工作者作風轉(zhuǎn)變[A];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第二屆優(yōu)秀論文評比活動”論文集[C];2004年
3 武丹;;新聞工作者如何適應新媒體發(fā)展的需要[A];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33分會場新媒體與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武丹;;新聞工作者如何適應新媒體發(fā)展的需要[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5 邱煥鈿;;論新聞工作者的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A];《環(huán)球人文地理·理論版》2011.08下[C];2010年
6 張海萍;;新時期如何恪守科技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八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賈燕;;新形勢下加強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建設[A];中國科技報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何金彩;吳路人;;溫州新聞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張舉生;;深入基層 面對一線[A];完善圖片機制、提高履職能力——第十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潔尉;;科技新聞工作者應當建立和諧觀[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昊;彭世貴當選湖南省第七屆十佳新聞工作者[N];團結(jié)報;2007年
2 龍瑩;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彭世貴載譽歸來[N];團結(jié)報;2007年
3 胡友軍;青海省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報告會在西寧舉行[N];中華新聞報;2007年
4 記者 勾六零 陳耀;我州第二屆“十佳新聞工作者”評選揭曉[N];大理日報(漢);2008年
5 張素青人民攝影報社;新時期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zhì)[N];山西政協(xié)報;2008年
6 牛紅義長治廣電總臺;淺談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幾點素養(yǎng)[N];長治日報;2009年
7 張廣銳;新聞工作者要帶頭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N];鄂爾多斯日報;2009年
8 王京生;淺談新時期新聞工作者的“三要素”[N];臨汾日報;2009年
9 韓少偉 忻州日報社;談新時期新聞工作者的素質(zhì)要求[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10 記者 戴娟;本報廖磊入選市“十佳新聞工作者”[N];重慶商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秀莉;轉(zhuǎn)型期中國新聞工作者倫理困境與抉擇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王彥堂;民主革命時期黨的新聞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莉;少數(shù)民族女新聞工作者:歷史與特色[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2 劉睿;女性新聞工作者的心理困境與消解[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蘭;社會轉(zhuǎn)型期新聞工作者社會責任擔當問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4年
4 JUFRIZAL(富家);印度尼西亞新聞工作者的道德準則[D];南昌大學;2015年
5 張嬋;中國數(shù)據(jù)新聞工作者勞動狀況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6 胡蘇;當前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培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7 郭玉;我國新聞工作者責任意識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7年
8 張馨藝;網(wǎng)絡新聞工作者角色倫理及其實現(xiàn)路徑[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9 林曉慧;大數(shù)據(jù)時代我國新聞工作者的數(shù)據(jù)素養(yǎng)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10 楊怡;當前我國新聞工作者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48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54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