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3G時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本文關鍵詞:簡論“后新聞傳播時代”的開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3G的變革源自技術的變革,因為手機的實時拍攝視頻功能,可以盡可能真實記錄完整的新聞現(xiàn)場,向著發(fā)現(xiàn)真相努力;因為無線上網(wǎng)技術,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發(fā)布最新信息。向著快速及時努力……3G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傳播的高效率與真實性。
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看到,傳播致效的原則追求往往會受挫。3G時代,草根新聞已然興起,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真?zhèn)坞y辨、魚龍混雜;二是因為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而造成采訪不全面,看問題角度偏頗;三是夾雜個人觀點,新聞報道不客觀;四是采訪設備不專業(yè),傳播手段不先進。而這些無疑會影響到傳播的最終效果,因而成為媒體發(fā)展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人類媒體的發(fā)展史本質上是技術的發(fā)展史,每一次技術進步,對新聞傳媒的發(fā)展都帶來了巨大影響。對未來新聞傳媒的展望,,我們不容質疑,科學技術是傳媒變革的最關鍵因素。當然,傳媒自身隊伍的建設也更需要全媒體型的記者編輯,全媒體并不意味著攝影、文字、攝像能力統(tǒng)統(tǒng)具備!耙患鐡M所有活”,而是要求我們“形成一種全媒體的思維方式,在面對一個新聞題材時能很快地作出判斷和選擇。規(guī)劃出用多種媒體手段進行報道的方案,并且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時,未來的新聞傳媒也會更加重視傳播效果,為實現(xiàn)真實自由、全面及時而做出最大努力;會更加重視傾聽受眾的聲音,盡可能滿足受眾的各種需求。媒介是人的延伸,3G讓手機融合了多種傳播手段,也全方位地帶給受眾以綜合的感官體驗。就像默多克所說的那樣,“新一代媒體消費者對內(nèi)容的要求是:何時提供、怎樣提供,以及所提供的內(nèi)容究竟有多大吸引力”?梢灶A見,隨著3G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活動將朝著更開放、更多元、更豐富的方向發(fā)展演進。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60頁。
2、李凌凌:《網(wǎng)絡傳播理論與實務》,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頁。
3、楊保軍:《簡論“后新聞傳播時代”的開啟》,《現(xiàn)代傳媒》,2008(6)。
4、楊鋼元:《具象傳播論——形名學之形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頁。
5、徐沁:《泛媒體時代的生存法則——論媒介融合》,2008年浙江大學傳播學博士學位論文。第26頁。
6、楊保軍:《新聞理論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245頁。
7、姜長勇:《3G難撼現(xiàn)有媒體格局》,《青年記者》,2009年3月(下),第18頁。
8、彭蘭:《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個關鍵變革》,《青年記者》,2009年2月(下),第22頁。
上一頁 [1] [2] [3]
本文關鍵詞:簡論“后新聞傳播時代”的開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44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5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