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傳播的時代變遷與社會價值挖掘——評《傳播藝術與藝術傳播:探索與重建》
本文關鍵詞:藝術傳播的時代變遷與社會價值挖掘——評《傳播藝術與藝術傳播:探索與重建》 出處:《傳媒》2017年1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藝術傳播 兩河流域文化 傳播理念 新聞傳播類 藝術起源 世界藝術 現(xiàn)代藝術 傳播者 傳播符號 古代藝術
【摘要】:正自藝術起源以后,人們對藝術的探索、追求與傳播從未停止。從亞歐大陸古代藝術的兩河流域文化藝術,發(fā)展到20世紀的現(xiàn)代藝術,世界藝術史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播與發(fā)展。藝術傳播的方式與載體也在歷史演變中不斷發(fā)展完善。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藝術傳播理念與傳播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國藝術傳播仍然只是以一種新聞傳播類型存在,藝術傳播理論體系并不完整,加之新媒體誕生對傳統(tǒng)藝術傳播理念與傳播方式的
[Abstract]:Since the origin of art, the pursuit and dissemination of art has never stopped. From the ancient art of Asia and Europe, the culture and art of the two rivers developed to the modern art in 20th century. The art history of the world has experienc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way and carrier of art communic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Since 21th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in the concept and mode of art communication, but art communication in our country still exists as a kind of news dissemin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rt communication is not complete. In addition, the birth of new media on the traditional art of communication ideas and modes of communication
【作者單位】: 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
【分類號】:G206;J0-02
【正文快照】: 自藝術起源以后,人們對藝術的探索、追求與傳播從傳統(tǒng)藝術傳播類型與現(xiàn)代藝未停止。從亞歐大陸古代藝術的兩河流域文化藝術,發(fā)展術傳播類型,以及藝術傳播到20世紀的現(xiàn)代藝術,世界藝術史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播與的途徑與接受者等內容,并發(fā)展。藝術傳播的方式與載體也在歷史演變中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耀農;潘晶;;論藝術傳播的效果[J];運城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李龍生;費利君;;論藝術傳播的特點與界域[J];藝術教育;2008年07期
3 丁紅;;藝術傳播與商業(yè)文化的沖突與融合[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4 楊大偉;;藝術傳播中的道傳合一[J];新美術;2011年01期
5 帥偉;;藝術傳播的文化動力分析[J];美與時代(下);2012年05期
6 楊欣;;淺談藝術傳播的效果[J];職業(yè)技術;2012年10期
7 馬立新;梁媛媛;;論數(shù)字藝術傳播德性與生產德性和消費德性的互作機制[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8 樊月娟;試論科學與藝術[J];文藝研究;1996年05期
9 呂紅偉;網(wǎng)絡科技鼓動的藝術變革——讀黃鳴奮教授新著《比特挑戰(zhàn)繆斯——網(wǎng)絡與藝術》[J];福建藝術;2001年04期
10 陳明;;藝術傳播與網(wǎng)絡科技[J];新經濟;200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冬梅;;《藝術產業(yè)化的歷程反思與理論詮釋》成果概要[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宋蒙;;從歷史語境中看藝術活動的現(xiàn)代轉換[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殷燕召;藝術學“自立門戶”后綜合性大學如何規(guī)劃?[N];光明日報;2011年
2 王廷信;藝術學應當思考什么[N];文藝報;2009年
3 早報記者 陸斯嘉;上海文交所首次涉足公共藝術領域[N];東方早報;2012年
4 洪兆惠;藝術本身就是目的[N];中國藝術報;2012年
5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學術秘書長 林茂;當代藝術的傳播與藝術期刊的關系[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中國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 徐粵春;當代中國藝術發(fā)展新態(tài)勢[N];中國藝術報;2012年
7 陳泱;異域藝術傳播的途徑[N];北京日報;2001年
8 邵大箴;中國當代藝術需要科學精神[N];文藝報;2001年
9 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王文章;中國藝術學的當代建構[N];中國文化報;2011年
10 商報記者 劉洋;“可愛”能否成為當代藝術新浪潮?[N];北京商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沁心;“微時代”背景下的藝術傳播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2 朱芳;藝術場域視野下的藝術眾籌研究[D];深圳大學;2017年
3 畢麗靜;技術時代的藝術之思[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梁媛媛;數(shù)字藝術傳播德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5 樊朝臣;從審美走向消費:藝術接受的當代嬗變[D];山東大學;2008年
6 李精明;藝術管理學基本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7 莊蕾;《藝術旬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韓梅;論藝術傳播中的權力運作[D];鄭州大學;2013年
9 鄧金玉;當代技術變革中的藝術生產力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偉杰;當代藝術媚俗與先鋒現(xiàn)象的互仿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22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42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