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華日報》的“開天窗”
本文關(guān)鍵詞:重慶《新華日報》的“開天窗” 出處:《新聞界》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新華日報》 “開天窗” 禁載 檢查標準 反對分裂 中共中央南方局 有節(jié) 國民參政會 軍事委員會 八路軍辦事處
【摘要】:正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公開發(fā)行機關(guān)黨《新華日報》,于1938年1月在武漢創(chuàng)刊,同年10月武漢淪陷后遷往重慶,至1947年2月被查封,歷時9年。重慶《新華日報》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的領(lǐng)導(dǎo)下,采用"開天窗"等方法同國民黨的新聞管制展開了多方面的斗爭。它高舉"堅持抗戰(zhàn),反對投降;堅持團結(jié),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旗幟,堅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斗爭原則,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法,進行了合法與"非法"相結(jié)合的兩手斗爭。國民政府先后頒布了《修正新聞檢查標準》、《修正戰(zhàn)時新聞禁載標準》、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opened its publication in Wuhan in January 1938 and moved to Chongqing after the fall of Wuhan in October, and was seized in February 1947. It took nine years for the Chongqing Xinhua Daily to be led by the Southern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Zhou Enlai,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pen the skylight" and other methods to launch a multi-faceted struggle against the Kuomintang's press control, it held high "adhere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surrender;" Stick to unity and oppose division; We should stick to the banner of progress and oppose retrogress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reason, advantage, and discipline", and adopt the method of "doing something and doing something wrong."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successively promulgated the revised Censorship Standard for the Press, and the revised Standards for the Prohibition of Journalism in wartime.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xué)新聞傳播學(xué)院;
【分類號】:G219.29
【正文快照】: 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公開發(fā)行機關(guān)黨《新華日報》,于1938年1月在武漢創(chuàng)刊,同年10月武漢淪陷后遷往重慶,至1947年2月被查封,歷時9年。重慶《新華日報》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的領(lǐng)導(dǎo)下,采用“開天窗”等方法同國民黨的新聞管制展開了多方面的斗爭。它高舉“堅持抗戰(zhàn)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辛茹;建黨80周年評說《新華日報》[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03期
2 佘辰;熱點切入 深度透視——分析改版后的《新華日報》深度報道[J];新聞通訊;2001年01期
3 方曉紅 ,陳莉;一曲恢宏的交響樂——評《新華日報》紀念建黨80周年報道[J];新聞通訊;2001年08期
4 張莞昀,王君超;典型報道如何潤眾心于無聲——試析《新華日報》近期典型報道[J];傳媒觀察;2005年06期
5 周正榮;《新華日報》:用“江蘇話”謳歌神六[J];中國記者;2005年11期
6 彭鵬;;淺析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的“群眾路線”[J];軍事記者;2005年12期
7 秦殿杰;;一篇出色的工作通訊——評《新華日報》通訊《“板凳會議”:老百姓身邊的議事會》[J];新聞三昧;2006年04期
8 韓辛茹;;黨報的力量來自讀者——以當(dāng)年《新華日報》的實踐為例看黨報的作用[J];中國報業(yè);2006年07期
9 劉立群;;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的紙張從何而來[J];黨史博覽;2007年02期
10 王曉映;顧雷鳴;;紀念《新華日報》創(chuàng)刊70周年暨在南京出版59周年慶典隆重舉行[J];傳媒觀察;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孫倩;;簡述抗戰(zhàn)時期的《新華日報》[A];牢記歷史 振興中華——江蘇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論文集[C];2005年
2 賀鋒;;周恩來領(lǐng)導(dǎo)《新華日報》二三事[A];中原偉業(yè)——鄂豫邊區(qū)抗日民族根據(jù)地建設(shè)學(xué)術(shù)討論會、湖北省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及周恩來、劉少奇、李先念和新四軍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3 劉宗武;;董必武與武漢時期的《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A];董必武法學(xué)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輯·下冊)[C];2011年
4 周巖;;皖南事變的真相是怎樣大白于天下的——追記70年前“重慶”《新華日報》的一次反新聞檢查與封鎖斗爭[A];鐵流20——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紀念新四軍軍部重建70周年、緬懷皖南事變死難烈士[C];2012年
5 雷河清;孫少衡;;李先念在抗戰(zhàn)時期的軍事指揮藝術(shù)[A];新四軍與抗日戰(zhàn)爭——紀念新四軍成立60周年論文集[C];1997年
6 雷河清;孫少衡;;李先念在抗戰(zhàn)時期的軍事指揮藝術(shù)[A];鐵軍雄風(fēng)——紀念新四軍建軍60周年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7 熊紅霞;;從《楚光日報》到《新華日報》——董必武在漢口三次辦報的革命實踐回顧[A];董必武法學(xué)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輯·下冊)[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桂峰;《新華日報》全部交郵政投遞[N];中國郵政報;2006年
2 記者 王薇 楊波;《新華日報》舊址開抄手店 網(wǎng)友:要是失火文物就完了[N];重慶商報;2009年
3 姜靜 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中共第一份全國性黨報《新華日報》(上)[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4 姜靜 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中共第一份全國性黨報《新華日報》(下)[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1年
5 劉立群;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印紙來源揭秘[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6 劉漢承;《新華日報》太行版[N];中國商報;2006年
7 沈崢嶸邋陸峰;媒企合作,串起共贏的“紅線”[N];新華日報;2008年
8 趙仲達;《新華日報》:一個抗日方面軍 [N];中國商報;2002年
9 李貞剛;毛澤東三次為《新華日報》題寫刊頭[N];中國檔案報;2005年
10 ;革命“燈塔”—— 新華日報[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王永恒;媒體的力量[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郭保君;《新華日報》視野下的戰(zhàn)時難民問題[D];西南大學(xué);2009年
2 馬娟;《新華日報》對國統(tǒng)區(qū)輿論的建構(gòu)和消解[D];安徽大學(xué);2010年
3 奚冬梅;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反法西斯宣傳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06年
4 岑博;《新華日報》對國統(tǒng)區(qū)的工業(yè)報道[D];河北大學(xué);2014年
5 陳寒寒;論武漢時期《新華日報》對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宣傳[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6 江麗娜;重慶談判時期《新華日報》的話語建構(gòu)分析[D];重慶大學(xué);2015年
7 高歌;話語分析視域下的武漢《新華日報》評論研究[D];重慶大學(xué);2015年
8 李楠;抗戰(zhàn)時期中共統(tǒng)戰(zhàn)宣傳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5年
9 陳雅露;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戰(zhàn)爭動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10 陳曉靜;延安辦報與重新辦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政治動員比較研究(1942-1945)[D];安徽大學(xué);2016年
,本文編號:13848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38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