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表征——“第三學派”視域下的凱爾納媒介觀
本文關鍵詞:被遮蔽的表征——“第三學派”視域下的凱爾納媒介觀 出處:《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道格拉斯·凱爾納 媒介文化 媒介情境論 人性化趨勢
【摘要】:對道格拉斯·凱爾納及其媒介文化思想的研究,歷來是我國媒介文化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然而,國內學者對凱爾納媒介文化思想的研究一貫是從批判理論和文化研究的視角展開,而忽略其思想在其他理論維度的表征。因此嘗試在批判學派之外,從媒介環(huán)境學的路徑出發(fā),借助其理論資源對凱爾納媒介觀進行探析,并通過將梅羅維茨的"媒介情境論"和萊文森的"人性化趨勢"理論中的部分觀點與凱爾納的媒介批評文本相觀照,解讀出凱爾納媒介觀在情境與受眾兩個維度的表征,即情境偏向與受眾中心。同時指出,對凱爾納媒介文化思想的研究應該是一個立足于多元理論視角并以文本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動態(tài)過程。
[Abstract]:The study of Dogas Kelner and his thoughts on media cultur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media culture in China. The study of Kelner's media culture thought by domestic scholars has always been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theory and cultural research, while neglect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 thoughts in other theoretical dimensions, so he tries to be outside the critical school. Based on the path of media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Kelner's view of media with the aid of its theoretical resources. And through Melowitz's "Media situational Theory" and Levinson's "humanization trend" theory of some of the views and Kelner's media criticism text view.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representation of Kelner's view of media in the two dimensions of context and audience, namely situational bias and audience center, and points ou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of Kelner's media culture should be a dynamic proces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theories and text analysis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分類號】:G206.2
【正文快照】: 一、凱爾納研究之弊:批判學派的話語統(tǒng)攝對道格拉斯·凱爾納及其媒介文化思想的研究,歷來是我國媒介文化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凱爾納在1995年出版的著作《媒體文化——介于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文化研究、認同性與政治》(下文簡稱《媒體文化》)是國外較早對媒介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何美子;;凱爾納文化批判理論的借鑒意義[J];文化學刊;2011年06期
2 閆玉剛;;道格拉斯·凱爾納媒介批判理論述評[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1年02期
3 劉瑩瑩;;道格拉斯·凱爾納“媒體奇觀”解讀[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4 周才庶;;后現代語境下的媒體奇觀——凱爾納對媒體現象的闡釋與反思[J];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00期
5 曾一果;;重建批判的媒介文化研究——道格拉斯·凱爾納的“媒介文化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0年03期
6 周才庶;;論凱爾納媒體文化研究的視野與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周才庶;;后現代語境下的媒體奇觀——凱爾納對媒體現象的闡釋與反思[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殷琦;;附錄6:2002~2006年媒體發(fā)展研究譯著一覽[J];中國媒體發(fā)展研究報告;2007年00期
9 時統(tǒng)宇;;美國電視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之二[J];青年記者;2007年1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尹麗娟(中國社會科學院);景象,,從內容到空間的放大[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張偉;世界最大電視網呼之欲出[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麗蓉;道格拉斯·凱爾納媒介認同批評理論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2 馬廷魁;道格拉斯·凱爾納媒體文化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3 黃宇;論媒介構建的世界遺產奇觀[D];蘇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824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38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