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與《廣西日報》“一帶一路”報道研究
本文關鍵詞:《南方日報》與《廣西日報》“一帶一路”報道研究 出處:《廣西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一帶一路報道 省級黨報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框架分析
【摘要】:“一帶一路”是中國夢和世界夢的交匯點,《南方日報》和《廣西日報》作為相關省份的主流媒體,理應成為宣傳報道“一帶一路”的主力軍。兩報都肩負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一帶一路”建設爭取輿論支持的重任。在機遇和挑戰(zhàn)面前,提升兩報報道水平是很有必要性和緊迫性的任務。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和對比研究法,結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框架理論對比、分析2015年兩報是如何呈現“一帶一路’新聞的。根據數據分析,兩報在過去的一年,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了不少優(yōu)秀的報道,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兩報共同存在官話多、民話少,道理多、故事少等問題。此外,《廣西日報》報道量偏少、報道力度不足;報道深度不夠;稿件自采率低。《南方日報》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缺乏集成式報道,生動性差;過度集中于財經報道,不夠全面以及與國外媒體聯動不足。針對兩報不足之處,本文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兩報應貼近群眾,多說民話;關注個體,多講故事;走出去,請進來!稄V西日報》應堅持常態(tài)化報道;合理擴版,擴大信息總量;增強報道深度,以深治快;堅持原創(chuàng)性,提高自采率。《南方日報》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控制財經報道比例;走出去,請進來。
[Abstract]:Belt and Road is the meeting point of Chinese Dream and the world dream. Nanfang Daily and Guangxi Daily are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the provinces concerned. Both newspapers are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 and winning the support of public opin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both of which are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a necessary and urgent task to improve the reporting level of the two newspapers.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combined with Marxist news view and frame theory comparison.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he two newspapers presented "Belt and Road" news in 2015.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the two newspapers adhered to the Marxist view of news in the past year and made a lot of excellent report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wo newspapers, such as more official language, less folk language, more truth and less stories. In addition, the Guangxi Daily has a small number of reports and insufficient reporting efforts. The depth of the report is not enough; Nanfang Daily does not make full use of new media, lacks integrated report, and has poor vitality; Focusing too mu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port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and lack of linkage with foreign media.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wo newspap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he two retribution should be close to the masses and speak more folk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and tell more stories; Go out, please come in. Guangxi Daily should insist on regular reporting; Reasonable expa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total amount of information; Enhance the depth of the report in order to treat quickly; Adhere to originality, improve the rate of self-extraction. "Nanfang Daily"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new media; Controlling the proportion of financial reports; Go out, please come in.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2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有仁;;《南方日報》介紹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一項新經驗——“算賬”[J];新聞三昧;2001年01期
2 高兵;;高度決定影響力——評析《南方日報》改版[J];新聞實踐;2002年10期
3 陳偉軍;將頭版做成新聞“盛宴”——試析《南方日報》頭版的精編策略[J];新聞戰(zhàn)線;2004年07期
4 ;為自主創(chuàng)新助推——《南方日報》“創(chuàng)新特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記者;2006年01期
5 郭亦樂;;調查類經濟報道三種視角與特點——《南方日報》2008年有關危機應對報道實踐[J];中國記者;2009年01期
6 劉軍;;信念堅定 金石為開——憶《南方日報》創(chuàng)刊初期歲月[J];新聞戰(zhàn)線;2010年02期
7 楊興鋒;;更現代 更市場 更全面——《南方日報》擴版取向[J];新聞前哨;2010年02期
8 景小華;沈昀;;黨報經濟新聞的采編流程再造——以《南方日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0年03期
9 張繼德;袁迪;;《南方日報》亞運會專題的策劃特色[J];新聞世界;2011年04期
10 ;走讀“紅廣東” 為全媒體轉型探路——《南方日報》建黨90周年報道做法與思路[J];中國記者;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譚炯寰[A];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大典[C];2006年
2 顧廣欣;;民族地區(qū)黨報如何吸引大學生讀者群——《寧夏日報》大學生閱讀率調查引發(fā)的思考[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1年刊)[C];2011年
3 ;郭集展[A];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大典[C];2006年
4 楊興鋒;;怎樣讓新聞攝影這一翼飛起來[A];高揚鄧小平理論旗幟——第七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方日報社;沒有市場就沒有發(fā)展前途[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2 陳丹佳邋張海燕;錦旗送上門 感謝相助情[N];南方日報;2008年
3 特派記者 黃超 謝苗楓 吳哲 徐林;有層次有亮點有觀點[N];南方日報;2009年
4 廖述權;爆光“熱點”問題的啟示[N];汕尾日報;2009年
5 南方日報評論員;新甲子,新南方[N];南方日報;2010年
6 張海英;食品安全報道要允許媒體出錯[N];法制日報;2013年
7 本報觀察員 王京雪;不雅照“示眾”,如此執(zhí)法也不雅[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南方日報記者 趙新星;轉型中國與報業(yè)改革[N];南方日報;2011年
9 湖北 媒體人 朱昌俊;履好職是“代表之家”的通行證[N];法制日報;2012年
10 渠宏卿;王帥誹謗案:靈寶不該忘卻公共身份[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詠萱;兩岸報紙科學新聞報導框架與新聞生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莉城;改革開放以來(1979-2009年)《南方日報》農民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張易;《南方日報》與《廣西日報》“一帶一路”報道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3 周贊輝;新世紀《南方日報》的改版及其啟示[D];暨南大學;2008年
4 陳義珠;《南方日報》農業(yè)生產責任制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5 周萃;《南方日報》:高度決定影響力[D];暨南大學;2005年
6 何又華;新時期《南方日報》新聞批評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張笑秋;新世紀《南方日報》新聞策劃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王灝;《南方日報》的改版對提升我國黨報核心競爭力的啟示[D];暨南大學;2006年
9 陳偉;《南方日報》“兩會”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10 寇才加;《南方日報》與《南方都市報》2012年兩會報道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61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36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