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民新聞運動與專業(yè)新聞人的責任
本文關鍵詞:論公民新聞運動與專業(yè)新聞人的責任 出處:《新聞傳播》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公民新聞運動是新聞業(yè)發(fā)展的一種產物,本篇文章主要從公民新聞運動的含義入手,對公民新聞興起的原因、專業(yè)新聞人的責任和公民新聞對專業(yè)新聞人社會責任的發(fā)展進行了探究。
[Abstract]:Civic journalism i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meaning of citizen journalism,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citizen journalism,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journalism to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作者單位】: 泉州晚報社;
【分類號】:G210
【正文快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公民新聞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新聞媒體將報道內容深入到了普通大眾層面。公民新聞的出現(xiàn),讓廣大新聞的接受者參與到了新聞的制作和傳播過程之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公民新聞運動與專業(yè)新聞人的責任問題進行探究。一、公民新聞運動的含義在對公民新聞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恩洪;;淺談“公民新聞”的發(fā)展[J];新聞窗;2007年03期
2 張名章;;網絡傳播中公民新聞的崛起與啟示[J];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沈明堂;陳新奎;;公民新聞學的“范式”解讀[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年12期
4 王艷玲;楊靜;;“公民新聞”初探[J];傳媒觀察;2009年02期
5 胡靚;;淺議公民新聞的現(xiàn)狀及問題[J];新聞愛好者;2009年04期
6 陳麗波;;我媒體:新方向還是烏托邦——還原公民新聞[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傅鈺;周亞楠;;網絡時代我國公民新聞現(xiàn)狀分析[J];新聞愛好者;2009年20期
8 孫國徽;;公民新聞功能分析及對其存在問題的思考[J];青年記者;2009年30期
9 羅新星;;公民新聞:人人都是記者——基于新聞從“報道”到“共享”的思考[J];社會科學評論;2009年04期
10 吳獻舉;;公民新聞的發(fā)展與公共領域的建構[J];重慶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陳銀花;;“微博公民新聞”與社會資本的增量——以新浪微博中的“溫嶺虐童”事件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李曼青;;中國公民新聞存在問題及發(fā)展方向研究——從近幾年的“公民事件”看公民新聞的崛起[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蔡麗霞;;對“公民新聞”的研究與探討[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4 李剛存;;“邊民新聞”與新聞的邀請——在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實踐“公民新聞”的探索研究[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1年刊)[C];2011年
5 劉娜;;公民新聞的歷史及其引發(fā)的爭論[A];首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論文[C];2010年
6 張詠華;李莉;;“公民新聞事業(yè)”現(xiàn)象及其對國際傳播的潛在影響——以“獨立傳媒中心”網站群集為例[A];新聞學論集(第19輯)[C];2007年
7 林惠琴;;弱勢、少數(shù)族群如何利用公民新聞實踐傳播權——以臺灣PeoPo公民新聞平臺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09年刊)[C];2010年
8 彭偉步;盧和萍;;從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看我國新聞教育的改革[A];新聞教學與學術研究[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張賜琪;鍵盤在催生公民權利[N];上海證券報;2007年
2 北京大學副教授 胡泳;中國公民新聞的獨特創(chuàng)造與意義[N];經濟觀察報;2011年
3 太原廣播電視臺 文斌;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如何應對公民新聞的興起[N];山西青年報;2013年
4 本報評論員 劉晗;博客時代的“公民新聞”[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5 早報記者 石劍峰;中國網民為新聞創(chuàng)造了更多形式[N];東方早報;2010年
6 本報評論員 周志坤;攜手共進公民新聞的時代[N];南方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徐建華;微博的質量如何“織”[N];中國質量報;2011年
8 范東升;新媒體與博客漫談[N];中華新聞報;2007年
9 ;美國媒體請老百姓參與制作新聞[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欣奕;網絡公民新聞在我國發(fā)展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王麗君;我國公民新聞的價值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3 趙俊峰;新媒體背景下的公民新聞現(xiàn)象初探[D];西北大學;2007年
4 劉昀;新媒介背景下的公民新聞學[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7年
5 梁紀朋;公民新聞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6 馮劍;播客傳播中的公民新聞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7 李瑩;我國公民新聞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8 龔雪蒙;微博傳播背景下的公民新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曾丹;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10 文曉歡;微博語境下公民新聞認識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41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34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