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與電視的互動融合發(fā)展——以江蘇教育頻道《未來科學家》為例
本文關鍵詞:雜志與電視的互動融合發(fā)展——以江蘇教育頻道《未來科學家》為例 出處:《傳媒觀察》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印刷媒體 電視媒體 傳播特質 融合發(fā)展
【摘要】:印刷媒體與電視媒體分別以語言和圖像對事物進行摹寫,它們在傳播邏輯上存在很大差異,在教育上也有不同效果。江蘇教育頻道以《未來科學家》為載體,推動雜志和電視在內容生產(chǎn)、活動組織、品牌經(jīng)營、衍生產(chǎn)品開發(fā)等方面互動融合,取得明顯成效!段磥砜茖W家》的成功實踐表明,正是這種差異性,使得印刷媒體與電視媒體在傳播途徑和效果上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Abstract]:Print media and television media in the language and images to depict, they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logic, also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education. Jiangsu education channel, with the future scientist as the carrier, promotes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magazine and TV in content production, activity organization, brand management and deriv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chieves remarkable results.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future scientist" shows that this difference makes the print media and TV media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 way and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作者單位】: 江蘇教育頻道《未來科學家》編輯部;
【分類號】:G222
【正文快照】: □鞏孺萍近年來,不同媒體之間整合資源、融合發(fā)展迅速崛起,成為大眾傳媒界呈現(xiàn)出來的新態(tài)勢;觽鞑、融合發(fā)展是整合營銷傳播思想運用到傳媒實踐中的一種具體手段,是一種不同媒體之間相互作用而使彼此產(chǎn)生積極聯(lián)動的傳播過程。江蘇教育頻道《未來科學家》雜志、電視之間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巨文;;印刷智慧水與電視蒙汗藥[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6年04期
2 許艷;印刷媒體、廣播與電視教育過程的差異分析[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胡瀟;論印刷文化與電視文化的邏輯圖式[J];求索;2002年02期
4 胡瀟;媒體文化與思維方式——論印刷文本與電視圖象的邏輯特質[J];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5 趙毓琴,李競業(yè);電視與印刷對文學名著傳播特點的比較[J];北方論叢;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鞏孺萍;;雜志與電視的互動融合發(fā)展——以江蘇教育頻道《未來科學家》為例[J];傳媒觀察;2017年02期
2 王鵬飛;李貝貝;;別處的風景:中國學術視野中的西方書史理論[J];中國出版史研究;2016年01期
3 夏微;;電視導演與觀眾的審美分析[J];才智;2015年17期
4 夏暉;;電視導演與觀眾的審美分析[J];藝術科技;2014年01期
5 張治中;;論都市報法治版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新聞愛好者;2011年23期
6 黨西民;;視覺文化的知識型轉向[J];求索;2008年02期
7 王懷詩;;電子文化對印刷文化的顛覆及其倫理影響[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彭鐵祥,黃春平;從90年代電視文藝傳播的興起看文學文本傳播的衰落[J];遼東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黃春平,曾慶香;90年代文學文本傳播衰落的媒介解析——兼論電視文藝傳播的興起[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莞;印刷業(yè)過時了嗎?[J];中國電子出版;2001年02期
2 余鴻建;;印刷媒體與多媒體(上)[J];印刷雜志;2008年03期
3 晨光;全球印刷業(yè)一瞥[J];中國電子出版;2001年02期
4 楊曉莉;杜小娟;;電子傳播時代我國印刷媒體的困境與出路[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4年03期
5 潘玉鵬;世界報業(yè)發(fā)展趨勢[J];當代傳播;2005年01期
6 Albrecht Bolza-Sch u nemann,袁立新;印刷業(yè)正在走向數(shù)字媒體業(yè)[J];桌面出版與設計;2000年04期
7 張耀五;;印刷媒體工業(yè)的發(fā)展前景[J];新聞前哨;2009年04期
8 ;ENCAD引進嶄新的戶外印刷媒體[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1997年11期
9 ;網(wǎng)絡出版商開始轉而投資印刷媒體[J];新聞實踐;2006年02期
10 江巖;德國印刷媒體的行銷渠道[J];傳媒;200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韓曉良;;推進印機產(chǎn)業(yè)化工程 提高國際化競爭實力[A];中國印刷業(yè)數(shù)字化發(fā)展策略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褚亞威;;網(wǎng)絡時代的新聞整合與利用[A];首屆科技出版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左志紅;“印刷媒體與行業(yè)發(fā)展座談會”在京召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2 涂桂林;印刷媒體要重視信息流動[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3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 李守仁;未來印刷媒體的地位[N];中國包裝報;2001年
4 涂桂林;印刷媒體:與印刷行業(yè)共生共榮[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5 記者 任芳 譯;俄廣告客戶走進網(wǎng)絡[N];中俄經(jīng)貿(mào)時報;2009年
6 記者 路易斯·李;網(wǎng)絡出版商又紛紛投資印刷媒體[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7 徐世垣 編譯;德國印刷職業(yè)培訓新名稱與時俱進[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8 北京印刷學院副院長 蒲嘉陵;從“數(shù)字+模擬”的混合時代向“數(shù)字”時代轉變[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9 記者 繆惟民;曼羅蘭榮獲巴伐利亞印刷媒體大獎[N];中國包裝報;2008年
10 薄嘉陵;從印刷媒體本質看直接制版技術發(fā)展前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倩;中國印刷媒體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2 吳雯雯;我國印刷媒體與競技體育發(fā)展相互影響之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3 胡子;澳大利亞主流印刷媒體眼中的“中國”2010-2012[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398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33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