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話理論視角剖析《看不見的人》的身份追尋主題
發(fā)布時間:2017-08-22 18:31
本文關(guān)鍵詞:從神話理論視角剖析《看不見的人》的身份追尋主題
【摘要】:拉爾夫·埃里森是最重要的美國非裔小說家之一,憑借其作品《看不見的人》贏得了1953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并被批評家們視為二戰(zhàn)后最具影響的美國小說之一。小說描述了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非裔青年從美國南方到北方追尋自我身份的過程。自出版以來,文學評論家運用各種各樣的理論和方法對該小說進行過剖析,出有一些研究埃里森文學作品中邊疆神話的文章問世,但卻沒有能夠從神話學角度全面、深入地解讀這部小說。本文以約瑟夫·坎貝爾所著《千面英雄》中概述的世界神話模式為框架剖析了拉爾夫·埃里森的小說《看不見的人》中的身份追尋主題。埃里森主要采用了主人公和他的旅程的傳統(tǒng)的神話慣例,但他以下幾種方式突破了這種傳統(tǒng)慣例:第一、描寫了男主人公的心理旅程;第二、敘述了男主人公受種族歧視的過程;第三、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神話形式。本文探討了主人公探尋身份的旅程——他的主要追尋,并展現(xiàn)了主人公在旅程中遇到并且必須闖過的干擾障礙。主人公被自己與他人如何看待自身這兩者間的不同所困擾,并在這一困惑的驅(qū)動下,完善自我,進而完成了神話式的英雄旅程。在他那充滿燈光的地下黑洞里,他終于領(lǐng)會了自身存在的真諦,并認識到這種不可見性是普遍存在的。也由于他的這一旅程,我們才能在故事結(jié)尾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神話英雄。
【關(guān)鍵詞】:隱形人 神話 身份追尋 旅程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9
- 摘要9-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9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12-13
- 1.2 An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and His Works13-17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7-19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9-23
- 2.1 Studies Abroad19-21
- 2.2 Studies at Home21-23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23-35
- 3.1 Joseph Campbell and His Myth Theory23-29
- 3.2 Ralph Ellison's Invisible Man and Myth29-35
- Chapter Four A Study on the Narrator's Quest for Identity35-68
- 4.1 Myth, Invisibil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35-38
- 4.2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38-40
- 4.3 Mis identification40-41
- 4.4 Invisible Man as a Myth41-65
- 4.4.1 Journey as Myth Convention42-44
- 4.4.2 Journeys and the Obstacle of Disorder:the South44-52
- 4.4.3 Journeys and the Obstacle of Disorder:the North52-62
- 4.4.4 The Hero's "Triumph":Going Underground62-65
- 4.5 The Journey within Feminine Space65-68
- Conclusion68-70
- References70-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易立君;;《看不見的人》的神話隱喻模式[J];云夢學刊;2006年01期
,本文編號:7207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72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