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憶似水年華到尋覓逝去回憶:論普魯斯特與莫迪亞諾作品中對遺忘的不懈對抗
發(fā)布時間:2017-08-22 12:37
本文關鍵詞:從追憶似水年華到尋覓逝去回憶:論普魯斯特與莫迪亞諾作品中對遺忘的不懈對抗
【摘要】:在莫迪亞諾迄今發(fā)表的28部小說中,大部分題材都與回憶有關,他往往通過打亂時間與空間的順序、模糊虛構與現實的界限,使得讀者猶如霧里看花,為類似偵探小說的情節(jié)著迷,在一次次跟隨著主人公追尋的過程中,跌入作者令人迷亂的世界,當真相將要揭開之時情節(jié)卻戛然而止,只留下讀者無盡地回味其中的錯綜復雜,也正因為這種時序顛倒的特別手法以及作品中引發(fā)的對時間、對回憶的思考使其擁有了“當代普魯斯特”的美譽。誠然,在莫迪亞諾的每一本書里都能看到普魯斯特的痕跡,莫迪亞諾亦真亦虛的寫作手法與普魯斯特有很大共同點。然而,這位新晉的諾獎得主的作品是否真的如人家所說的那樣,是對普魯斯特風格的延續(xù)呢?本文將從文本內容、成長經歷和哲學思考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剖析。記憶是貫穿莫迪亞諾和普魯斯特作品的主線,無論是對童年記憶的思索還是對二戰(zhàn)時期猶太民族共同命運的回憶,是記憶的無限性給了他們作品無窮的生命力。因此,本論文將從記憶入手,通過理清記憶與時間的關系,揭開兩位作家對時間的哲學思考與美學觀點。本文的第一部分將通過分析兩者的作品內容,對莫迪亞諾和普魯斯特作品中記憶的主要元素進行提取和分析。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將對兩人小說中典型的文本符號進行剖析,對其作品的主要色彩和基調做出比較與區(qū)別。本文的第二部分則將以兩位作家的人生經歷作為切入點,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寫作風格形成的原因。盡管兩位作家的書中都不乏對家庭生活的描寫,但莫迪亞諾的筆下父親和母親的形象卻與普魯斯特大相徑庭。二者的小說不僅是一部個人經歷的小說更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分析作品。本文的第三部分則側重于莫迪亞諾和普魯斯特作品中的哲學思考,分別闡釋“時間”對兩位作家所代表的不同意義。我們將通過精神分析學,伯格森的生命哲學和現象學理論解析莫迪亞諾和普魯斯特作品里情感的無限豐富性以及特仃的心理時間與物理時間的差別并揭開他們對死亡這一終極話題的思考。行文之末,縱觀莫迪亞諾和普魯斯特二人的作品,可見莫迪亞諾確實受到普魯斯特寫作風格的影響,但莫迪亞諾的小說時代性更強,是對普魯斯特超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前者是以時代為背景寫作的作家,后者則由于客觀原因致力于自我與潛意識的發(fā)掘,這也是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點。但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無論是哪個時代的偉大作家,他們追求的無一不是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探討和對內心世界自我意識的捕捉。
【關鍵詞】:莫迪亞諾 普魯斯特 時間 記憶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565.074
【目錄】:
- Remerciements4-5
- 摘要5-6
- 中文摘要6-9
- 目錄9-10
- 正文10-71
- 參考文獻71-73
本文編號:7192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71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