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伯群通俗文學研究述評
本文關鍵詞:范伯群通俗文學研究述評
【摘要】:范伯群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以新文學作家論開始其學術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轉向通俗文學研究。三十余年里,他致力于為通俗文學在文學史上"翻案"和建構完整的通俗文學理論體系。在完成了通俗文學的基礎工程之后,他以文學史家的身份積極探討通俗文學入史的一系列問題,努力倡導構建"雙翼"展翅翱翔的多元共生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至今,猶筆耕不輟,務期為中國現(xiàn)代通俗文學作家摘掉"鴛鴦蝴蝶派"的帽子,重新加冕"市民大眾文學"的桂冠。在"溯古攬今"的縱向思維中,打通了古代、現(xiàn)代、當代市民大眾文學在文學史上的演變歷程,提出了市民大眾文學"馮夢龍們—鴛鴦蝴蝶派—網(wǎng)絡類型小說"古今發(fā)展的"文學鏈"。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范伯群 通俗文學研究 多元共生 “文學鏈”
【分類號】:I207.4
【正文快照】: 2013年在《填平雅俗鴻溝—范伯群學術論著自選集》的自序中,范伯群教授談到,在他進入人生第四季度時,希望對自己生命的前三個季度進行“自查與自評”。而在回顧其治學三部曲1時,嘆息自己只是“為中國現(xiàn)代通俗文學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報了一個正式‘戶口’”,“在雅俗鴻溝中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劍龍;論近現(xiàn)代通俗文學傳統(tǒng)的繼承與弘揚[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趙亞麗;;在荊棘路上繁花盛開——中國通俗文學現(xiàn)狀初探[J];棗莊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方賢緒;回歸與必然——略論新時期通俗文學勃興之原因[J];六安師專學報;1997年03期
4 洪美芬;;淺析通俗文學的重要意義[J];兒童發(fā)展研究;2013年04期
5 申建華;通俗文學消費性特征與價值觀念芻議[J];常熟高專學報;2000年03期
6 孟祥武;通俗文學:一方不敗的勢力[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劉茂海;新時期“通俗文學”的勃興及其文化價值探析[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郭振蘭;通俗文學的生存空間[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9 張欣;20世紀80年代通俗文學熱點及意義[J];沈陽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10 李勇;“通俗文學”研究總體性方法芻議[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曉潔;美學視野下中國當代通俗文學批評的局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君茜;目的論指導下的通俗文學翻譯[D];南京大學;2015年
2 牛婷婷;新時期通俗文學批評研究(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D];南京大學;2014年
3 吳諾曼;20世紀中國通俗文學現(xiàn)象思考[D];四川大學;2004年
4 張紅梅;意識形態(tài)與通俗文學[D];廈門大學;2006年
5 孫靜;高中生通俗文學閱讀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傅薇;論1940年代上海通俗文學期刊新人涌現(xiàn)之現(xiàn)象[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朱星禹;從斯蒂芬·金的作品看通俗文學的價值[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陳玲玲;大眾意識與精英意識[D];蘇州大學;2006年
9 肖愛云;《禮拜六》周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梁朝偉;張恨水與現(xiàn)代通俗文學品格的建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6973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69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