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現代文學論文 >

從第一人稱敘事角度解讀《看不見的人》

發(fā)布時間:2017-07-19 22:13

  本文關鍵詞:從第一人稱敘事角度解讀《看不見的人》


  更多相關文章: 第一人稱敘事 敘述者 敘事語言 敘事


【摘要】:拉爾夫·埃里森(1914-1994)是當代著名的美國黑人作家,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小說家之一。其花費七年多時間精心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人》被認為是其在世期間問世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人》自1952年出版以后,就立即在美國文學界和美國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犊床灰姷娜恕繁蛔u為是拉爾夫·埃里森的經典代表作。它講述了一個普通的美國青年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白人主導的社會里尋求自己一席之位的成長故事?v觀國內外的文學研究,《看不見的人》確實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方面,在前期,它受到文學家的高度贊揚;另一方面,在后期,《看不見的人》也受到了一些評論者的批評和指責。在對這部作品的分析中,絕大多數分析都是停留在主題思想的分析和寫作手法上的探討上,這里所說的主題分析通常是指身份的探求,而寫作手法通常指的是修辭手法,例如,象征主義的運用,反諷的體現等等。在敘事學理論中,敘事方式得到文學批評界的廣泛關注。自小說問世以來,對敘事方式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事實上,敘事方式的決定因素就是作家究竟從誰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到底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還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故事就成為解讀小說的關鍵性的問題。事實上,第一人稱敘事這一敘事技巧在文學上的應用可謂是數不勝數。例如夏洛特·勃朗特的《簡愛》、保羅·金代爾的《豬人》、舍伍德·安德森的《我是一個傻瓜》等都是以第一人稱來創(chuàng)作的小說。而《看不見的人》,首先從題目上就足以吸引大批讀者來欣賞,更何況這部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這就更加激發(fā)了讀者的好奇心。本文由導論、正文和結論三部分組成。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部分為導論。首先對拉爾夫·埃里森及其代表作《看不見的人》進行簡單扼要的介紹,其次對國內外學者對拉爾夫·埃里森的研究進行綜述,最后點明本文的研究意義。第二部分為正文。該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首先闡述第一人稱敘述者的多重身份,解讀第一人稱敘述者中“我”與作者、“我”與敘述者的關系。其次重點分析第一人稱敘述者在小說中的作用。第二章分析第一人稱敘事語言。首先分析《看不見的人》中的“自我表述式語言”!皵⑹抡Z言”包括“陳述式”和“描述式”,“分寸”和“韻律”,“對話”以及“非對話”這三個主要形式。其次重點分析《看不見的人》當中體現的“孩子式的”敘事語言。在《看不見的人》中,孩子似的語言和這部作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功地塑造“看不見的人”的形象特征。第三章重點解讀第一人稱敘事的意義,以及它在《看不見的人》當中的運用優(yōu)勢和所存在的局限性。如今,越來越多的作家傾向在作品中運用第一人稱敘事?梢,第一人稱敘事確實擁有自己獨特的敘事優(yōu)勢。首先,這章闡述第一人稱敘事在《看不見的人》中藝術感染力。其次分析第一人稱敘事在《看不見的人》當中的局限性和困境。第三部分為結論。首先概括論文的基本框架,對第一人稱敘事在《看不見的人》中所體現的三個因素,即第一人稱敘述者、第一人稱敘事語言和第一人稱敘事意義進行總結。最后指出該論文的創(chuàng)新和不足之處,提出第一人稱在文學上可能存在的新的應用方法,并指出繼續(xù)研究其在《看不見的人》當中應用的必要性。
【關鍵詞】:第一人稱敘事 敘述者 敘事語言 敘事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7
  • Chapter Ⅰ Invisible Man as First-Person Narrator17-32
  • 1. Narrator with Multi-Identities20-24
  • 2. Functions of the Narrator24-32
  • Chapter Ⅱ Successful Use of "My" Narrative Language32-49
  • 1. Self-Narration Language32-36
  • 2. Child-Like Language36-49
  • Chapter Ⅲ Significance of First-Person Narrative in Invisible Man49-68
  • 1. Positive Artistic Appeals49-64
  • 2. Negative Aesthetic Effects64-68
  • Conclusion68-70
  • References70-72
  • Acknowledgements72-7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蘭薰;;論《看不見的人》中的反諷[J];世界文學評論;2007年01期

2 魏蒞娟;巴隴鋒;;敘事的藝術——淺析《看不見的人》的形式[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3期

3 李楊;歐陽銓;;關于現代社會人們種族觀的探討——基于社會學角度對《看不見的人》的透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4 朱榮華;;狂歡理論視角下的《看不見的人》[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周娜;;《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自我身份的構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吳太宇;;淺析小說《看不見的人》主人公追尋自我價值之路[J];語文知識;2013年04期

7 鄭立軍;;論《看不見的人》的藝術手法[J];考試周刊;2009年27期

8 季惠杰;曲紹明;;《看不見的人》:遮蔽與祛蔽間[J];長城;2010年02期

9 邊春華;陳坤;;《看不見的人》中的黑人少年的成長[J];青年文學家;2010年09期

10 李美芹;《看不見的人》中黑人的自我異化[J];廣西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遠用;《看不見的人》中的狂歡雙重性[D];中南大學;2009年

2 劉鑫;從第一人稱敘事角度解讀《看不見的人》[D];遼寧大學;2016年

3 陳蘭薰;從《看不見的人》到《六月慶典》[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周娜;艱辛的身份探索歷程——試析《看不見的人》[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祁巖;《看不見的人》與看得見的成長[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李芋枚;通往心靈和諧的旅程:《看不見的人》的一種弗洛依德心理學解讀[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趙麗麗;《麥田里的守望者》和《看不見的人》中的成長過程的比較[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8 許煒;《看不見的人》中的飛散意識[D];安徽師范大學;2006年

9 侯志勇;《看不見的人》中的身份和意識形態(tài)遏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馮莉娜;拉爾夫·埃利森《看不見的人》之藝術探微[D];吉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5650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5650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a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