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五四新文學的理性色彩及其對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的意義分析
本文關鍵詞:關于五四新文學的理性色彩及其對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的意義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五四新文學 新文壇 理性思考 中國現(xiàn)代文學 文學作品
【摘要】:說到五四新文學,我們難免會想到魯迅先生。1918年,魯迅用筆聲援了新文學運動倡導者,他懷抱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想使用"文字"的力量來調整社會環(huán)境,魯迅用其半生累積的深層次考慮邁向了五四新運動,他選取了這樣一條文學的道路,用思想去做個文學家。
【作者單位】: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旅游集團公司;
【關鍵詞】: 五四新文學 新文壇 理性思考 中國現(xiàn)代文學 文學作品
【分類號】:I206.6
【正文快照】: 人們通常引用高爾基的話:“藝術是將想象和邏輯力量相結合,將知覺和理性因素相互平衡!蹦壳斑@種平衡是相對難以實現(xiàn)的。倘若希望的是在理性和藝術力量一樣強大的基礎上的平衡,那就更加難了。外國的教育家曾經(jīng)對形象文學和觀念文學做過區(qū)分,他說這是一種對智慧的相當自然的區(qū)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怡;程驥;;論五四新文學的認同焦慮及其危機體驗[J];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2 劉勇;許江;;五四新文學理性與非理性的思考[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郭張彥;;對五四新文學源流探析的再認識——以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為例[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劉潔;;《暗途》——重現(xiàn)五四新文學的經(jīng)典內涵[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01期
5 張文娟;;現(xiàn)代女子教育的發(fā)展與五四新文學中的女學生生活敘事[J];文藝爭鳴;2013年07期
6 劉為民;“賽先生”與五四新文學[J];學術月刊;1997年06期
7 程勇真;試論五四新文學與現(xiàn)代性[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8 管恩森;漩流中的借鑒與潛流中的積淀——五四新文學借鑒外來思潮表層化傾向淺析[J];中州學刊;2001年01期
9 朱明建;五四新文學對浪漫主義的接受、選擇與棄絕[J];齊魯學刊;2002年04期
10 李繼凱,陳黎明;論五四新文學與出版業(yè)的互動效應[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學義;《認同與互動》以出版視角觀照五四新文學[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2 傅書華;根據(jù)地主潮作家研究的新收獲[N];光明日報;2005年
3 湯哲聲 蘇州大學文學院;在歷史語境中建立科學的批評標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錢江;臺港文學之窗[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吳義勤 房偉;文學:在現(xiàn)代性的認同與互動之間[N];文學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員怒華;“四大副刊”與五四新文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文參;五四新文學的民間文學資源[D];蘭州大學;2006年
3 曹亞明;承續(xù)與超越[D];暨南大學;2008年
4 盧國華;五四新文學語境的一種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溫翼;憂郁:五四新文學的“時代病”[D];西南大學;2010年
2 彭勝華;五四新文學與五四運動及五卅運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肖瑩;《苦悶的象征》與五四新文學[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4 朱明建;論五四新文學的現(xiàn)代性[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5 劉康;五四新文學緣起的政治文化再考[D];西南大學;2006年
6 何剛晴;五四新文學的晚清思想淵源[D];廈門大學;2007年
7 杜曉麗;從《晨報副刊》看五四新文學[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丹;“易卜生主義”與五四新文學[D];西南大學;2009年
9 張冀;“為人生”與五四新文學的理論建構[D];海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202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52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