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耶夫的長篇小說《撒旦日記》創(chuàng)作研究
本文關鍵詞:安德列耶夫的長篇小說《撒旦日記》創(chuàng)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安德列耶夫(ЛеонидНиколаевичАндреев,1871--1919),作為白銀時代一個具有獨特藝術才能的作家,因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豐富性和多向性,在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文學獨樹一幟。對于這樣一位才華出眾的文學大家,研究者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作家的中短篇小說及其戲劇創(chuàng)作上,對于《撒旦日記》這部在作家創(chuàng)作生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研究成果相對少一些。本文試從安德列耶夫的長篇小說《撒旦日記》(ДневникСатаны,1919)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藝術特色三方面分析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審美特征。論文除緒論和結語外,共分為三章。第一章主要論述小說中體現(xiàn)的作家思想。安德列耶夫生活于19-20世紀之交動蕩不安的年代,親身經(jīng)歷和目睹了當時的俄國在社會大轉折時期的各種弊病。整個俄國處于善與惡斗爭的世紀末圖景中,作家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畸形的道德文化表達了強烈的憎恨和批判,對人類存在于荒誕世界的悲劇和人類未來的命運懷有濃厚的悲觀情緒。第二章論述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的撒旦顛覆了圣經(jīng)中惡魔的原型,成為神圣的受難者--基督的形象,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安德列耶夫對現(xiàn)實、道德、哲學的思考。而擁有圣母容顏的瑪利亞卻是個沒有靈魂、毫無廉恥的蕩婦,這是對俄羅斯文化中的“永恒女性”價值的顛覆,也是人性泯滅的悲劇。福馬·馬格努斯這個夢想“引爆”人類的瘋狂實驗者,在惡的方面已經(jīng)超越了撒旦。X·紅衣主教是披著天主教的神圣外衣欺騙民眾的靈魂墮落者,也是作家批判教會虛假本質的代言者。第三章主要論述了小說的藝術特色。作家主要利用滲透一切的主觀感受、變形和反諷三個重要的表現(xiàn)主義手法渲染了小說荒誕、悲劇的氛圍,強化了小說的諷刺效果,深化了小說的主題。象征、對立的時空不僅是作家構建小說結構的基本要素,也是揭示小說主旨的重要手段。同時小說具有日記形式和戲劇性元素的綜合性體裁特征。
【關鍵詞】: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 《撒旦日記》 表現(xiàn)主義 時空體 體裁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512.074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6
- 摘要6-10
- 緒論10-22
-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10-12
-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20
- 三、主要研究方法20-22
- 第一章 《撒旦日記》的創(chuàng)作主題22-35
- 第一節(jié) 宗教主題:末世論22-28
- 第二節(jié) 存在主題28-34
- 一、難以排解的孤獨29-31
- 二、死亡之恐懼31-34
- 本章小結34-35
- 第二章 《撒旦日記》的人物形象35-53
- 第一節(jié) 班德爾古德—從撒旦到基督35-42
- 一、原型:《圣經(jīng)》中的撒旦35-37
- 二、撒旦-班德爾古德—神圣的受難者:基督37-42
- 第二節(jié) 馬格努斯—真正的“撒旦”42-45
- 第三節(jié) 瑪利亞—被消解的“大海之星”45-49
- 第四節(jié) X·紅衣主教—披著神圣外衣的靈魂墮落者49-52
- 本章小結52-53
- 第三章 《撒旦日記》的創(chuàng)作特色53-71
- 第一節(jié) 小說的敘事手法53-61
- 一、滲透一切的主觀感受55-57
- 二、變形57-59
- 三、反諷59-61
- 第二節(jié)“雜糅”的時空61-66
- 一、物理時間和心理時間交錯61-63
- 二、象征、對立的空間63-66
- 第三節(jié) 小說的綜合性體裁特征66-70
- 本章小結70-71
- 結語71-74
- 參考文獻74-81
- 例證來源81-82
- 致謝8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海燕;面對死亡的沉思——淺論安德列耶夫在《紅笑》中的藝術創(chuàng)造[J];國外文學;1999年03期
2 張清華;;靈魂的發(fā)現(xiàn)和肉體的毀滅之旅——簡評安德列耶夫的《賊》[J];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2009年05期
3 李筱潔;解讀安德列耶夫的《沉默》[J];中州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4 王宗琥;;安德列耶夫的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主義[J];外國語文;2009年01期
5 崔潔瑩;;魯迅與安德列耶夫創(chuàng)作思想之比較[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李建剛;;列·安德列耶夫研究及其現(xiàn)實意義[J];俄羅斯文藝;2013年01期
7 戈異;不可忽視的安德列耶夫——評《七個被絞死的人》[J];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02期
8 克冰;;沙俄末年文壇的一顆奇星——安德列耶夫創(chuàng)作淺探[J];陰山學刊;1990年03期
9 周啟超;神秘幽深自成一家——列·安德列耶夫小說述評[J];名作欣賞;1992年01期
10 步青;;封面說明[J];讀書;1960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雷 本報記者 薛婧;中俄企業(yè)間急需一個信息平臺[N];黑龍江日報;2006年
2 鄭雷 本報記者 秦嶺;在中俄企業(yè)間搭建暢通的信息平臺[N];哈爾濱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方鵬飛;安德列耶夫的長篇小說《撒旦日記》創(chuàng)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2 王鑫;表現(xiàn)主義視閾下安德列耶夫的人的形象[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尤玉輝;列·安德列耶夫與中國20世紀上半期文學[D];山東大學;2013年
4 尹季顯;改編視野中安德列耶夫對師陀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8年
5 常景玉;論安德列耶夫戲劇《人的一生》的表現(xiàn)主義審美特征[D];黑龍江大學;2014年
6 王進波;俄國作家文本中的死亡意識及安德列耶夫對死亡意識的深化[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安德列耶夫的長篇小說《撒旦日記》創(chuàng)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5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45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