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溪日記》所記人物與福建風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06 06:19
《錦溪日記》是由“壬辰倭亂”時期朝鮮被擄民魯認所記的漢文紀行筆錄。作為一份流布未廣的史料,其記載內(nèi)容充實豐富、敘述視角直觀樸素,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獻價值。本論主要就日記所記人物及魯認在福建地區(qū)的所見見聞進行梳理研究。人物研究章節(jié)主要就魯認的社交圈進行了整理分析,內(nèi)容上包括這些社交對象各自的社會背景,通過怎樣的途徑與魯認相識相知,對魯認有怎樣的幫助,又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魯認在華期間的交往對象,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論其內(nèi)容,則“講習有真樂,談笑無俗流”。作為一名異域者,魯認借助以詩助興、以詩會友等手段和方式,得以快速融入福州學人社交圈。這暗示著在明代的東亞世界,共通的漢文學素養(yǎng)作為跨國人物交往的潤滑劑,可幫助打破國界之隔閡。福建風俗考章節(jié)則分別就日記中記載的華帆之制、端陽盛節(jié)、待僧之俗、婚喪祭禮以及科舉制度進行分析解讀,從中發(fā)現(xiàn)中朝兩國的異同和融通:(一)日記在時間、區(qū)域、緣起、活動等方面,為端陽盛節(jié)的古今差異、國別差異、民俗文化歸屬之爭提供了參考;(二)在僧侶于中朝的待遇反差方面,日記為此提供了歷史實例;(三)在明代盛行一時的書院制背景之下,日記所述兩賢祠書院反應...
【文章頁數(shù)】:10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魯認生平
第二章 《錦溪日記》所記人物考
第一節(jié) 明朝差官
第二節(jié) 明朝間諜
一、林震虎
二、許儀后
第三節(jié) 明朝武官
一、孫繼爵
二、楊洪震
三、呼鶴來
四、朱運昌
第四節(jié) 文人學士
一、金學曾
二、徐即登
三、李材
四、洪汝訥 洪汝讓
五、王繼皋王繼武袁敬烈
第五節(jié) 漂流難民
小結(jié)
第三章 魯認的異國見聞——以福建為主
第一節(jié) 華帆之制
第二節(jié) 端陽盛節(jié)
第三節(jié) 待僧之俗
第四節(jié) 社會風教
第五節(jié) 兩賢祠書院
第六節(jié) 科舉制度
一、朝鮮科制
二、明朝科制
小結(jié)
第四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錦溪日記》錄文及簡校
后記
本文編號:3990428
【文章頁數(shù)】:10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魯認生平
第二章 《錦溪日記》所記人物考
第一節(jié) 明朝差官
第二節(jié) 明朝間諜
一、林震虎
二、許儀后
第三節(jié) 明朝武官
一、孫繼爵
二、楊洪震
三、呼鶴來
四、朱運昌
第四節(jié) 文人學士
一、金學曾
二、徐即登
三、李材
四、洪汝訥 洪汝讓
五、王繼皋王繼武袁敬烈
第五節(jié) 漂流難民
小結(jié)
第三章 魯認的異國見聞——以福建為主
第一節(jié) 華帆之制
第二節(jié) 端陽盛節(jié)
第三節(jié) 待僧之俗
第四節(jié) 社會風教
第五節(jié) 兩賢祠書院
第六節(jié) 科舉制度
一、朝鮮科制
二、明朝科制
小結(jié)
第四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錦溪日記》錄文及簡校
后記
本文編號:3990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99042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