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愛德華·邦德戲劇中的人性書寫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05:56
當代英國左翼劇作家愛德華·邦德的戲劇因慣用暴力書寫而獨具一格,他的戲劇具有情節(jié)的暴力性、內(nèi)涵的悲劇性和主題上的人性反思訴求。本論文以對邦德作品的歷時研究為基本方略,意在探究邦德戲劇中人性書寫思想的變化過程和意義所在。在厘定邦德人性觀的基礎(chǔ)上,論文通過以《戰(zhàn)爭三部曲》為界,將邦德暴力戲劇分為“理性劇場”階段和“戲劇事件劇場”階段,并對這兩類戲劇的緣起、特點和藝術(shù)訴求展開論述,用以作為后文解讀文本的理論鋪墊。在文本研究的過程中,論文依次解讀兩個階段共十部代表作,系統(tǒng)考辨理性劇場和戲劇事件劇場所含蘊的不同人性書寫思想。邦德的人性觀是將人置于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進行思考的結(jié)果,其本質(zhì)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標準”,其內(nèi)涵為“對正義的追求和對做人之責任的擔當”,而不是傳統(tǒng)主流人性觀所論的“人之本質(zhì)屬性”。邦德人性觀與傳統(tǒng)主流人性觀的區(qū)別是“做人之標準”與“人之本性”的區(qū)別,即‘’humanness"與"humanity"的區(qū)別。鑒于邦德把人性理解為做人的標準,便可以通過戲劇對其進行詮釋。換言之,戲劇可以拷問人性——展示戲劇人物是否為人,也可以建構(gòu)人性——展示戲劇人物立人的過程。在文本研究階段,第三、四...
【文章來源】: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與立論
第一節(jié) 在抗爭中走向經(jīng)典化的劇作家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邦德研究述評
第三節(jié) 本文選題與架構(gòu)
第二章 邦德的人性觀及其戲劇理論
第一節(jié) 比較視域下的邦德人性觀解析
第二節(jié) 理性劇場與人性批判
第三節(jié) 戲劇事件劇場與人性建構(gòu)
第三章 經(jīng)典再寫劇與人性缺場
第一節(jié) 《被拯救》:單向度社會的人性塌方
第二節(jié) 《李爾》:城墻政治倫理下的人性災(zāi)難
第四章 歷史劇與人性質(zhì)疑
第一節(jié) 《贏了》:被金錢綁架的人性
第二節(jié) 《清晨》:歷史寓言背后的正義缺位
第五章 戰(zhàn)爭劇與人性淬煉
第一節(jié) 《紅、黑、無知》:倫理困境中的偽人性選擇
第二節(jié) 《罐頭人類》:廢墟上的人性吶喊
第三節(jié) 《偉大的和平》:反抗與瘋癲中的人性自覺
第六章 教育劇與人性重建
第一節(jié) 《我一無所有嗎》:記憶捍衛(wèi)與人性彰顯
第二節(jié) 《地下室》:極權(quán)之下的人性重生
第三節(jié) 《椅子》:惡托邦中勇敢為人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愛德華·邦德北京訪談錄
作者簡歷及在學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愛德華·邦德北京訪談錄[J]. 夏延華. 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 2015(04)
[2]經(jīng)典的延伸:評凱恩的“菲德拉情結(jié)”再寫[J]. 夏延華,陳紅薇. 外國文學研究. 2014(02)
[3]愛恨糾纏的機器情結(jié)——19世紀西方對技術(shù)的追問與烏托邦小說[J]. 張金鳳. 外國文學. 2013(02)
[4]權(quán)力、主體、存在:《李爾王》中瘋癲意象新解[J]. 馬金海. 甘肅社會科學. 2012(06)
[5]當今的文學理論[J]. 喬納森·卡勒. 外國文學評論. 2012(04)
[6]赫爾德與文化民族主義思想傳統(tǒng)[J]. 張興成.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7]戲劇敘事空間的雙重維度[J]. 湯逸佩. 戲劇文學. 2011(12)
[8]創(chuàng)傷[J]. 陶家俊. 外國文學. 2011(04)
[9]殘酷戲劇:現(xiàn)代人的精神儀式[J]. 梁燕麗. 國外文學. 2011(02)
[10]論“暴力美學”的本質(zhì)與美學意味[J]. 張蜀津. 當代電影. 2010(10)
本文編號:3511077
【文章來源】: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與立論
第一節(jié) 在抗爭中走向經(jīng)典化的劇作家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邦德研究述評
第三節(jié) 本文選題與架構(gòu)
第二章 邦德的人性觀及其戲劇理論
第一節(jié) 比較視域下的邦德人性觀解析
第二節(jié) 理性劇場與人性批判
第三節(jié) 戲劇事件劇場與人性建構(gòu)
第三章 經(jīng)典再寫劇與人性缺場
第一節(jié) 《被拯救》:單向度社會的人性塌方
第二節(jié) 《李爾》:城墻政治倫理下的人性災(zāi)難
第四章 歷史劇與人性質(zhì)疑
第一節(jié) 《贏了》:被金錢綁架的人性
第二節(jié) 《清晨》:歷史寓言背后的正義缺位
第五章 戰(zhàn)爭劇與人性淬煉
第一節(jié) 《紅、黑、無知》:倫理困境中的偽人性選擇
第二節(jié) 《罐頭人類》:廢墟上的人性吶喊
第三節(jié) 《偉大的和平》:反抗與瘋癲中的人性自覺
第六章 教育劇與人性重建
第一節(jié) 《我一無所有嗎》:記憶捍衛(wèi)與人性彰顯
第二節(jié) 《地下室》:極權(quán)之下的人性重生
第三節(jié) 《椅子》:惡托邦中勇敢為人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愛德華·邦德北京訪談錄
作者簡歷及在學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愛德華·邦德北京訪談錄[J]. 夏延華. 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 2015(04)
[2]經(jīng)典的延伸:評凱恩的“菲德拉情結(jié)”再寫[J]. 夏延華,陳紅薇. 外國文學研究. 2014(02)
[3]愛恨糾纏的機器情結(jié)——19世紀西方對技術(shù)的追問與烏托邦小說[J]. 張金鳳. 外國文學. 2013(02)
[4]權(quán)力、主體、存在:《李爾王》中瘋癲意象新解[J]. 馬金海. 甘肅社會科學. 2012(06)
[5]當今的文學理論[J]. 喬納森·卡勒. 外國文學評論. 2012(04)
[6]赫爾德與文化民族主義思想傳統(tǒng)[J]. 張興成.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7]戲劇敘事空間的雙重維度[J]. 湯逸佩. 戲劇文學. 2011(12)
[8]創(chuàng)傷[J]. 陶家俊. 外國文學. 2011(04)
[9]殘酷戲劇:現(xiàn)代人的精神儀式[J]. 梁燕麗. 國外文學. 2011(02)
[10]論“暴力美學”的本質(zhì)與美學意味[J]. 張蜀津. 當代電影. 2010(10)
本文編號:35110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51107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