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神話與歷史書寫視域中重讀《莎樂美》
發(fā)布時間:2021-07-20 10:16
佩特對達·芬奇的評論,為王爾德創(chuàng)作《莎樂美》提供了一種美學啟迪,即在基督教人物身上增添異教神話人物色彩,為男性人物增添女性特征。與達·芬奇不同的是,王爾德所依憑的神話,從希臘羅馬神話系拓展至興起于19世紀的"雅利安神話系"。作為考古學、比較宗教學的擁躉,王爾德秉持的是科學史觀。這種科學史觀尤其體現(xiàn)為王爾德對約瑟夫斯《猶太古史》的接受,即希律囚禁施洗是出于防止后者會借助宗教影響發(fā)動群眾起義,王爾德借《莎樂美》表達了對英帝國主義合流打壓愛爾蘭天主教與民族主義的不滿。
【文章來源】:中國比較文學.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效仿達·芬奇:“Iokanaan”中的古希臘羅馬神話意涵
二、超越達·芬奇:“Narraboth”中的雅利安神話意涵
三、修正歷史:“月亮”神話背后的民族與宗教紛爭
四、借古諷今:歷史考察中宗教立場的回歸
結語
本文編號:3292636
【文章來源】:中國比較文學.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效仿達·芬奇:“Iokanaan”中的古希臘羅馬神話意涵
二、超越達·芬奇:“Narraboth”中的雅利安神話意涵
三、修正歷史:“月亮”神話背后的民族與宗教紛爭
四、借古諷今:歷史考察中宗教立場的回歸
結語
本文編號:32926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29263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