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想象的第三空間——論莫馬迪《日誕之地》中的歸家
發(fā)布時間:2021-06-09 17:01
在美國本土裔作家莫馬迪的普利策獎獲獎小說《日誕之地》中,作者將二戰(zhàn)后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印第安人面臨的時代困境投射于文本的兩個空間—印第安保留地和現(xiàn)代城市洛杉磯之中。不同于以往把主人公的歸家視為批判城市化和現(xiàn)代性的解讀,本文認為歸家揭示了當代印第安人在物質環(huán)境與精神家園的二元對立之外的第三種選擇,即開辟一個可以融合二者的、既是真實也是想象的第三都市空間。
【文章來源】:當代外國文學.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保留地:精神家園與殖民空間
二、洛杉磯:疏離都市與希望之地
三、歸家:第三都市空間與身份重構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第三空間”學術史梳理:兼論索亞、巴巴與詹明信的理論交叉[J]. 袁源.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4)
[2]《日誕之地》中的地理景觀:人文主義地理學視角[J]. 鄭佳. 外國文學評論. 2016(03)
[3]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性之間:莫馬迪《日誕之地》另解[J]. 趙文書,康文凱. 社會科學研究. 2014(06)
[4]洛杉磯、黑色小說和60年代:論品欽《性本惡》中的城市空間和歷史敘事[J]. 但漢松. 外國文學評論. 2014(02)
本文編號:3220968
【文章來源】:當代外國文學.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保留地:精神家園與殖民空間
二、洛杉磯:疏離都市與希望之地
三、歸家:第三都市空間與身份重構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第三空間”學術史梳理:兼論索亞、巴巴與詹明信的理論交叉[J]. 袁源.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4)
[2]《日誕之地》中的地理景觀:人文主義地理學視角[J]. 鄭佳. 外國文學評論. 2016(03)
[3]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性之間:莫馬迪《日誕之地》另解[J]. 趙文書,康文凱. 社會科學研究. 2014(06)
[4]洛杉磯、黑色小說和60年代:論品欽《性本惡》中的城市空間和歷史敘事[J]. 但漢松. 外國文學評論. 2014(02)
本文編號:32209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22096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