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功能與傳播演變審思
發(fā)布時間:2021-04-12 06:57
技術革新有助于激發(fā)文學藝術的美,縱觀中國文學的發(fā)展階段絕大部分都是由傳播媒介技術變遷來實現(xiàn)文學自我完滿與自我提升的。在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面臨來自"類人智"機器的一系列挑戰(zhàn)與機遇,其發(fā)展伴隨著非人文主義、人已死等言論。這觸及了文學作為一門"人學"的根本問題。傳統(tǒng)文學與人工智能時代的類人智文學存在不同的文學敘事與文學傳播的系統(tǒng)與機制,可以為在面對人與機器和非人的自然之間界限越來越模糊的當下文學研究提出警示與反思,促使文學敘事研究對敘事文本意義的普遍性形成機制的深入,在困惑與交叉中逐漸跨越傳統(tǒng)敘事邊界并提供理解文學與人關系的全新視角。
【文章來源】:求是學刊. 2020,4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糾葛與反叛——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的雙重語境
(一)主體的“糾葛”:人工智能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的多元性
(二)“非人”的“反叛”:貫穿“人智”與“類智”的新文學場域
二、主體與他者的變奏——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的新特征
(一)消弭與融合: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文學敘事主體性地位的消融
(二)“超弦敘事”與意蘊敞開——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模式的擴展、形變
(三)數(shù)據(jù)與算法下審美藝術的可能性:敘事藝術與審美的形變
三、“分”與“和”兼容并蓄——人工智能時代文學傳播的嬗變
(一)人工智能媒介生態(tài)下人機傳播的文學傳播語境
(二)多元裂變與眾“智”成城的殊途同歸——人工智能時代傳播價值的嬗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冰及其“人工智能文學”[J]. 張永軍. 文學自由談. 2019(03)
[2]創(chuàng)世與滅寂——劉慈欣的宇宙詩學[J]. 嚴鋒. 南方文壇. 2011(05)
本文編號:3132852
【文章來源】:求是學刊. 2020,4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糾葛與反叛——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的雙重語境
(一)主體的“糾葛”:人工智能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的多元性
(二)“非人”的“反叛”:貫穿“人智”與“類智”的新文學場域
二、主體與他者的變奏——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的新特征
(一)消弭與融合: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文學敘事主體性地位的消融
(二)“超弦敘事”與意蘊敞開——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敘事模式的擴展、形變
(三)數(shù)據(jù)與算法下審美藝術的可能性:敘事藝術與審美的形變
三、“分”與“和”兼容并蓄——人工智能時代文學傳播的嬗變
(一)人工智能媒介生態(tài)下人機傳播的文學傳播語境
(二)多元裂變與眾“智”成城的殊途同歸——人工智能時代傳播價值的嬗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冰及其“人工智能文學”[J]. 張永軍. 文學自由談. 2019(03)
[2]創(chuàng)世與滅寂——劉慈欣的宇宙詩學[J]. 嚴鋒. 南方文壇. 2011(05)
本文編號:31328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13285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