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歐洲巴洛克文學張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3 10:28
十七世紀歐洲巴洛克文學是介于歐洲文藝復興與新古典主義之間的一個重要文學思潮。有關巴羅克文學的研究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研究的范圍與視角漸呈開放、多元的局面,但是還較少有人從“文學張力”的角度專門、系統(tǒng)地探討巴洛克文學。本課題以“文學張力”為切入點,運用文學張力理論,輔之以敘事學、文藝心理學、接受美學等理論方法,深入揭示巴洛克文學的張力建構與張力美。論文包括緒論、正文四章和結語三個部分。緒論簡要地評述了國內(nèi)外的相關研究成果,闡述了本文研究的視角、內(nèi)容、方法與價值,并對本文研究的對象和使用的核心概念進行了界定。第一章考察了十七世紀歐洲巴洛克文學張力生成的歷史文化語境。巴洛克文學張力特質是在一個“動蕩、懷疑、探索”的時代生成的,它以獨有的文化精神品格承載時代的復雜脈動與普遍心態(tài)。第二章著重探討巴洛克文學的張力構建,是從思想意識上的沖突與融合及文學形式上的“張力場”兩個主要層面展開的。在思想意識上,巴洛克文學展示了它以貴族思想意識為主旋律的“多聲部性”。文學形式上的“張力場”則建基于1.敘事原則、敘事結構與敘述張力;2.雕琢語言、廣場語言與話語張力;3.典雅形象、怪誕形象與角色張力。第三章...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2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國內(nèi)外巴洛克文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一、巴洛克概念及其運用研究
二、巴洛克文學思潮與風格的評價
三、巴洛克文學文本研究
四、巴洛克文學影響研究
五、巴洛克文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本文研究的視角、內(nèi)容、方法及價值
一、研究視角
二、研究內(nèi)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價值
第三節(jié) 研究對象的確立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對象的確立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巴洛克文學張力生成的歷史文化語境
第一節(jié) "動蕩、懷疑與探索"的時代
一、混亂糾結的時代心態(tài)
二、矛盾對立的宗教情感
三、自然科學發(fā)展下新型的宇宙觀念
第二節(jié) 各種哲學思想、文學藝術觀念的沖突與融合
一、哲學美學思想觀念的多元共生
1.激發(fā)探索人類自身及宏大宇宙的渴望
2.催生辯證把握內(nèi)在心理矛盾的思維方式
二、文學藝術觀念的對立并存
1.對文藝復興藝術觀念的反動
2.對感性主義情感性的張揚
3.對巴洛克藝術的借鑒和吸收
三、文學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自身對巴洛克文學興起的影響
1.文學史上同類題材的借鑒與承傳
2."生活意識"、"審美心理結構"與巴洛克文學產(chǎn)生
第二章 巴洛克文學的張力構建
第一節(jié) 思想意識上的沖突與融合
一、貴族思想意識與巴洛克時尚品位
1.典雅愛情與貴族道德
2."牧歌情結"與田園理想
3.宮廷敘事與時代景觀
4. 宗教意識與世俗情感
二、巴洛克文學的民間集體意識與狂歡化精神
1.行動范圍上:從宮廷到世界
2.形象表現(xiàn)上:從風雅人物到怪誕形象
3.精神實質上:從貴族情趣到民間狂歡
第二節(jié) 文學形式上的"張力場"
一、敘事視角、敘事結構與敘述張力
二、雕琢語言、廣場語言與話語張力
三、典雅形象、怪誕形象與角色張力
第三章 巴洛克文學的張力美
第一節(jié) 兼收并蓄 雜多于一
一、題材內(nèi)容上的多樣化統(tǒng)一
二、文體上的主干突出與兼?zhèn)浔婓w
三、語言表達上的繁復性與"意味感"
第二節(jié) 真幻相間 奇常交匯
一、現(xiàn)實世界與理想境界的摹寫
二、世俗氣息與浪漫色彩的交融
三、虛實相濟與動態(tài)美感的生成
第三節(jié) 雅俗輪轉 莊諧共濟
一、典雅風尚與俚俗趣味
二、嚴肅思想與游戲精神
第四章 巴洛克文學的多元文化價值及其影響場域
第一節(jié) 巴洛克文學作為一種思潮概念的特征與意義
一、良莠雜陳、思想內(nèi)涵豐富復雜
二、具有濃郁的主觀抒情性
三、注重藝術表現(xiàn)的"陌生化"與"意味感"
四、莊重典雅與諧謔俚俗的雙重好尚
第二節(jié) 巴洛克文學的多元文化價值
一、再現(xiàn)十七世紀歐洲各國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
二、體現(xiàn)多元化的審美文化追求
第三節(jié) 巴洛克文學的影響場域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余華小說欲望敘事中的文化意蘊[J]. 盧鳳榮,李曉.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09(04)
[2]一顆“形狀不規(guī)則的珍珠”——巴洛克文學的審美價值與文化意義探微[J]. 金瓊. 外國文學研究. 2008(06)
[3]試論勃朗特三姐妹小說的敘事視角及其“情感結構”[J]. 金瓊. 名作欣賞. 2008(20)
[4]論16世紀羅馬教會宗教改革與巴洛克文學之關系[J]. 王敬艷.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8(04)
[5]文學張力論綱[J]. 孫書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6)
[6]論“陌生化”與“自動化”間的張力美[J]. 丁莉,孔帥. 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7(04)
[7]兩種美學烏托邦:酒神精神與狂歡精神——論尼采美學與巴赫金美學的對話關系[J]. 黃世權.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8]關于巴洛克概念的解讀[J]. 李嘉.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9]情感的力量——魯本斯與巴洛克藝術[J]. 李暉. 美術大觀. 2007(07)
[10]文學張力說:歷時回顧[J]. 朱斌.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6)
碩士論文
[1]安德魯·馬維爾詩歌中的巴洛克張力研究[D]. 薛愛蘭.西南大學 2007
[2]約翰·多恩詩歌中愛的思辯[D]. 黃素芬.福建師范大學 2007
[3]作為獨特美感形態(tài)的“張力美感”[D]. 姜超.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33555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2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國內(nèi)外巴洛克文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一、巴洛克概念及其運用研究
二、巴洛克文學思潮與風格的評價
三、巴洛克文學文本研究
四、巴洛克文學影響研究
五、巴洛克文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本文研究的視角、內(nèi)容、方法及價值
一、研究視角
二、研究內(nèi)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價值
第三節(jié) 研究對象的確立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對象的確立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巴洛克文學張力生成的歷史文化語境
第一節(jié) "動蕩、懷疑與探索"的時代
一、混亂糾結的時代心態(tài)
二、矛盾對立的宗教情感
三、自然科學發(fā)展下新型的宇宙觀念
第二節(jié) 各種哲學思想、文學藝術觀念的沖突與融合
一、哲學美學思想觀念的多元共生
1.激發(fā)探索人類自身及宏大宇宙的渴望
2.催生辯證把握內(nèi)在心理矛盾的思維方式
二、文學藝術觀念的對立并存
1.對文藝復興藝術觀念的反動
2.對感性主義情感性的張揚
3.對巴洛克藝術的借鑒和吸收
三、文學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自身對巴洛克文學興起的影響
1.文學史上同類題材的借鑒與承傳
2."生活意識"、"審美心理結構"與巴洛克文學產(chǎn)生
第二章 巴洛克文學的張力構建
第一節(jié) 思想意識上的沖突與融合
一、貴族思想意識與巴洛克時尚品位
1.典雅愛情與貴族道德
2."牧歌情結"與田園理想
3.宮廷敘事與時代景觀
4. 宗教意識與世俗情感
二、巴洛克文學的民間集體意識與狂歡化精神
1.行動范圍上:從宮廷到世界
2.形象表現(xiàn)上:從風雅人物到怪誕形象
3.精神實質上:從貴族情趣到民間狂歡
第二節(jié) 文學形式上的"張力場"
一、敘事視角、敘事結構與敘述張力
二、雕琢語言、廣場語言與話語張力
三、典雅形象、怪誕形象與角色張力
第三章 巴洛克文學的張力美
第一節(jié) 兼收并蓄 雜多于一
一、題材內(nèi)容上的多樣化統(tǒng)一
二、文體上的主干突出與兼?zhèn)浔婓w
三、語言表達上的繁復性與"意味感"
第二節(jié) 真幻相間 奇常交匯
一、現(xiàn)實世界與理想境界的摹寫
二、世俗氣息與浪漫色彩的交融
三、虛實相濟與動態(tài)美感的生成
第三節(jié) 雅俗輪轉 莊諧共濟
一、典雅風尚與俚俗趣味
二、嚴肅思想與游戲精神
第四章 巴洛克文學的多元文化價值及其影響場域
第一節(jié) 巴洛克文學作為一種思潮概念的特征與意義
一、良莠雜陳、思想內(nèi)涵豐富復雜
二、具有濃郁的主觀抒情性
三、注重藝術表現(xiàn)的"陌生化"與"意味感"
四、莊重典雅與諧謔俚俗的雙重好尚
第二節(jié) 巴洛克文學的多元文化價值
一、再現(xiàn)十七世紀歐洲各國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
二、體現(xiàn)多元化的審美文化追求
第三節(jié) 巴洛克文學的影響場域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余華小說欲望敘事中的文化意蘊[J]. 盧鳳榮,李曉.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09(04)
[2]一顆“形狀不規(guī)則的珍珠”——巴洛克文學的審美價值與文化意義探微[J]. 金瓊. 外國文學研究. 2008(06)
[3]試論勃朗特三姐妹小說的敘事視角及其“情感結構”[J]. 金瓊. 名作欣賞. 2008(20)
[4]論16世紀羅馬教會宗教改革與巴洛克文學之關系[J]. 王敬艷.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8(04)
[5]文學張力論綱[J]. 孫書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6)
[6]論“陌生化”與“自動化”間的張力美[J]. 丁莉,孔帥. 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7(04)
[7]兩種美學烏托邦:酒神精神與狂歡精神——論尼采美學與巴赫金美學的對話關系[J]. 黃世權.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8]關于巴洛克概念的解讀[J]. 李嘉.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9]情感的力量——魯本斯與巴洛克藝術[J]. 李暉. 美術大觀. 2007(07)
[10]文學張力說:歷時回顧[J]. 朱斌.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6)
碩士論文
[1]安德魯·馬維爾詩歌中的巴洛克張力研究[D]. 薛愛蘭.西南大學 2007
[2]約翰·多恩詩歌中愛的思辯[D]. 黃素芬.福建師范大學 2007
[3]作為獨特美感形態(tài)的“張力美感”[D]. 姜超.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33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93355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