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木麻黃樹》中東方形象的構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2 06:08
【摘要】: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3-1965)被稱為“英國的莫泊!,他以獨到的觀察視角和生活體驗,創(chuàng)造出許多富有深刻寓意的作品!赌韭辄S樹》(1926)作為他集中描寫東方主題的代表性小說集,收錄了他最為出色的六個短篇,被譽為毛姆最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集之一。許多評論家僅以其中個別著名短篇如《駐地分署》或《信》等作為研究文本從東方主義、創(chuàng)作意圖、人性探析等角度進行分析,尚未將這六篇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研究文本。故本文試以整個作品集為研究內容,從后殖民主義理論視角出發(fā),通過對文本的細讀和深層分析,探尋毛姆對于殖民背景下東西方關于權利、生活方式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對比,展現毛姆心中的東方形象;诿穼τ跂|方形象的社會地位、生存環(huán)境以及心理變化的描寫與塑造,本論文從循序漸進的三個方面闡述了長期處于西方的殖民壓迫下的東方是如何展現他們在社會邊緣地帶中對于當前生存環(huán)境的思考與掙扎,及其反抗意識的萌芽這一逐漸過渡的覺醒過程。首先,本文著重論述了《木麻黃樹》中三組二元對立的東西方形象。在后殖民主義理論中,西方的思想模式與文化價值都具有十分強烈的民族優(yōu)越感。毛姆在這部作品中將西方設定為世界的中心,話語的主宰,文明的起點,將東方排除在外,使其嚴重邊緣化。其次,集中探討了東西方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中的迷茫和掙扎。西方殖民者與殖民地人民的生存困境是毛姆在《木麻黃樹》中著力刻畫的內容。毛姆通過對西方殖民者沃伯頓先生既抗拒東方影響又逃避西方文化的矛盾心理的塑造,以及對殖民地仆從的權利喪失、趨于同化的描寫展現了在殖民地生活的人們復雜的心理變化。最后,進一步探討了殖民者的悲劇和殖民地人民的變化。殖民地生活給殖民者帶來的孤獨與迷茫使得西方人墮落和失控,自私且虛榮。而毛姆對于中國員工宋志成和男仆阿巴斯的刻畫揭露出殖民地人民在西方壓迫下萌發(fā)的抗爭意識。論文指出,毛姆在《木麻黃樹》中刻畫了東方的邊緣形象和西方的悲劇形象,展現了跨文化生存環(huán)境中西方殖民者所面臨的無根感與東方民族的無力感。揭示了人性的虛偽,生命的脆弱以及殖民主義背景下文化碰撞的悲劇性。與此同時,毛姆在作品中塑造的兩個在殖民者壓迫下具有抗爭意識的東方形象又顯示出他對于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毛姆通過東西方形象的對比,從多層面突顯東方的邊緣性、迷失感以及反抗精神,最終構建了在殖民主義影響下迷茫、掙扎又充滿矛盾的東方形象。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561.074
本文編號:2692726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561.0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和龍;;跨文化生存的困境——毛姆涉華題材短篇小說解讀[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2 王小知;;舞臺表演創(chuàng)作中肢體語言的表意功能[J];四川戲劇;2015年01期
3 夏金;;不合格的殖民官——從東方主義視角看《駐地分署》中庫柏之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年02期
4 周庭華;;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異質倫理[J];國外文學;2012年04期
5 周寧;文明之野蠻:東方主義信條中的中國形象[J];人文雜志;2005年06期
6 周寧;在西方現代性中發(fā)現中國歷史[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7 高旭東;后殖民語境中的東方文學選擇——兼評當前詩學討論中的“失語癥”論[J];文史哲;2000年06期
8 劉緒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短篇小說初探[J];外國文學研究;1999年04期
9 王寧;解構、女權主義和后殖民批評——斯皮瓦克的學術思想探幽[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本文編號:2692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69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