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詩學視域下《愛瑪》的心理空間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01:10
【摘要】:《愛瑪》是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的經典之作,其精湛的敘事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內涵一直吸引著讀者。本文從認知詩學的視角出發(fā),運用心理空間理論分析《愛瑪》中多元敘事視角的認知識解的心理運作機制及視角轉換的認知敘事功能,分析讀者如何對敘事視角轉換及其意義建立心理表征,并由此領悟文本更深層的主題內涵。通過闡釋文本敘事的深層認知機制和讀者的認知理解過程,可以更好地展現(xiàn)小說藝術光彩,增強讀者對于小說的審美體驗。
本文編號:258665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趙關;;《馬販子的女兒》的心理空間闡釋[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年03期
2 薛海燕;;話語沖突與“心理空間”——《死者》中主人公康羅伊頓悟之心理動因探究[J];河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尹青;;《三個紐約》的城市書寫[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年10期
4 李睿;;從心理空間視角新解《螺絲在擰緊》[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5 ;[J];;年期
,本文編號:25866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58665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