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話之輸入與日本早期自撰詩話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oetry input into Jap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oetry, and analyzes the self-compilation of Japanese poetry and the choice of its system from Ping'an to Edo. And through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Japanese poetry, the author further discusses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Japanese poetry. Edo's previous Japanese poetry has gone through three processes: compiling Chinese poems, compiling Chinese poems and compiling Japanese poems, which reflects the law of foreig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input to imitation, and then to self-creation. In the period of Edo, the Japanese poems concentrated on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Chinese poetry, body force, sound sickness and so on, which showed that foreign scholars strictly adhered to the form from the mother culture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ne hand, it also shows the initiative choice of the system and content of poetr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ve Chinese poetry beginner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日本中國文章學研究”(13YJA701541)
【分類號】:I10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項耀漢;;項耀漢詩選[J];中國高新區(qū);2008年05期
2 夏志義;漢詩俄譯淺談[J];中國俄語教學;1983年02期
3 趙東;;海外漢詩 歐洲詩歌小輯[J];詩歌月刊;2012年10期
4 趙東;;海外漢詩——香港詩歌協(xié)會專輯[J];詩歌月刊;2012年12期
5 趙東;;海外漢詩[J];詩歌月刊;2012年07期
6 劉愛華;秦洪武;;漢詩“象”與“意”的詩性關聯(lián)及其英譯處理[J];外國語言文學;2008年03期
7 李海松;潘登;;從主題與主題傾向視角看古漢詩“啼”之英譯[J];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8 張磊磊;;漢詩中模糊語言的翻譯[J];學理論;2011年35期
9 于欣;;朝鮮朝妓女詩人漢詩的對話功能[J];當代韓國;2012年01期
10 楊貴章;;古漢詩“啼”之英譯闡釋視角——主題與主題傾向關聯(lián)性融合的統(tǒng)攝性[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嚴明;;從經(jīng)典選本看東亞各國漢詩的特色[A];東方叢刊(2000年第2輯 總第三十二輯)[C];2000年
2 張保紅;;比較與翻譯——以羅伯特·彭斯詩“一朵紅紅的玫瑰”與三首漢詩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孫士覺;;越南古漢詩選輯[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4 朱易安;;論日本漢學家賴山陽的《日本樂府》——兼論比較漢詩學中的樂府傳統(tǒng)[A];東方叢刊(1997年第4輯 總第二十二輯)[C];1997年
5 ;周篤文發(fā)言[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6 張文;;試論和歌的翻譯與再創(chuàng)作——以《新撰萬葉集》上冬17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黃蕾;“五條腿走路”安聯(lián)高管詳解在華投資架構[N];上海證券報;2008年
2 劉波;從思想史角度切入當代漢詩的內(nèi)核[N];中國藝術報;2012年
3 王曉平;20世紀日本文學史上的一宗失物[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陳先發(fā);本土文化基因與當代漢詩[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5 沙野;城市生活對漢詩內(nèi)容的影響[N];文藝報;2005年
6 馬忠;漢詩寫作必須遵循美的規(guī)律[N];文藝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尚斌;當前漢詩的民族品性建構:楊鍵詩歌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劉清濤;朝鮮朝懷古漢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3 于欣;朝鮮朝妓女詩人漢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楊會敏;朝鮮朝前半期漢詩風演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李雪花;朝鮮朝閨閣漢詩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6 王國彪;車天輅漢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劉芳亮;日本江戶漢詩對明代詩歌的接受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權美花;高峰漢詩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慧慧;朝鮮朝后期漢詩詩學宗尚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2 辛小燕;觀海林檜漢詩研究[D];延邊大學;2014年
3 宋麗娜;菅茶山漢詩中的中國文化影響和日本風土特性[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乃冉;金克己漢詩的主題意向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5 吳悠;元代蒙古族漢詩作家考述[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6 吳麗玉;林植漢詩主題思想研究[D];延邊大學;2014年
7 黃s,
本文編號:2412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412875.html